作为父母代种鸡场,种公鸡[公鸡,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啼能报晓。]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试分析:万套鸡80%产蛋率,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按95%、90%、85%、80%所得到的受精蛋为7600枚、7200枚、6800枚、6200枚,一枚无精蛋与一枚受精蛋的价值可比而知。

浅谈种公鸡管理的要点知识

  怎样进行种公鸡管理,培育高恨不能的优质公鸡?

浅谈种公鸡管理的要点知识(图)

  一、把好育雏[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

  1、种源关

  重质不倾价,重鸡不倾情,选择健康茁壮、反应敏捷、叫声洪亮、毛色正常的雏鸡。

  2、开饮、开食关

  迅速核清鸡数,放鸡出盒。鸡自行活动10-20分钟,均匀分布后即可开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说明量赐益,水温26-28℃。对不会饮水鸡实行诱引,开饮2-3小时,约98-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用纯牛奶拌湿(以手握松开后自行解团为宜),料中加入说明量氟苯尼考,按5g/只洒入开食盘。开食12小时后,力求进食,否则未进食鸡将成为僵鸡。

  注:用牛奶拌湿料,可有效补充体能,解除营养性腹泻及糊*严重问题。

  3、温度、湿度与通风

  温差育雏或恒温育雏,都要求看鸡施温。原则要求1-3天,温度32-33℃,湿度75%;4-7天,温度30℃,湿度65-70%。此后每周降低2℃,至5周可降至18-21℃。在此期间,避免闷雏,凉雏及湿度过大引起的曲霉菌中毒及免疫抑制因素的产生。

  4、育雏管理细节关

  (1) 保证料位、水位、饲养密度的充足和适宜。

  (2) 育雏湿度高,细菌易繁殖,加强饮水的更换(每天3-4次),器具的涮洗。料的添加做到少量多次,前1-2天,1.5g/次;3-5天,2g/次;6-9天,3-5g/次。原则要求每天不少于8-5次。

  (3) 断喙对公鸡尤为重要,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员工。断喙时提前一天于料中加入VK,断喙前2-3分钟,按1g/只,一次性加入料盘,厚度为1.5-2CM。

  (4) 育雏期**频繁,加强操作的准确性,**兑制的科学性。

  (5) 对鸡群于1-2周实行早期大、中、小分栏,以利均匀度[从中心到边缘的亮度分布是否均匀。]的提高。

  二、 协调采食、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周增重的关系。

  1、育雏期要求高能、高蛋白饲料供给。

  (1) 采用两种育雏饲料配方,前两周1号自由采食,后视鸡群发育状况决定定量饲喂及料方的更换。一般于4周过渡为2号料,后继续监测体重及发育程度决定育成料的更换,及限饲程序的执行。

  (2) 通过实践证明,采食高能、高蛋白日粮,四周时易达到标准体重。比本场更改前期6周末采食量减少10-15g/只,使后期限饲应激趋于平缓。

  2、分阶段进行育成期管理

  鸡群经育雏期,心血管、免疫、羽毛等系统逐步健全,进入育成期管理。

  (1)6-12周注重鸡群均匀度的提高,体重的增长。6W限饲开始,鸡易发啄癖,料中加入VE、VB,电解**。限料日逐只称重,实行大、中、小分群。根据体重的增加,及时补充料位、水位、饲养面积,避免喂料日噎死及限料日压死鸡现象。

  加强鸡群均匀度的调整,避免强吃弱食,大小分化。每周两次称重,防止因定量饲喂及料号改变引起的生长偏差。9W开始,重新绘制标准生长曲线。6-12W为控制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周加料维持在2-2.5g/只。

  (2)13-19W抓周增重与体型培育,

  逐渐埋设料桶与饮水器,锻炼鸡的胫骨和腿肌。使其胸骨与地面呈45度角,避免弓背,利于以后的爬跨交配。触摸鸡只发育的丰满度,避免形体差异而造成的小胖鸡和大瘦鸡。改育成小栏育雏育成,每栏鸡只数不500大于只,每栏分群。

  监测胫骨与主翼羽的生长和更换,衡量饲养过程中饲养方式,加料幅度及各种应激操作的正确适度性。周增料幅度加大至3-4g/只,不强拉体重回标准曲线。注重周增重的达标,避免加料及体重的“W”型变化。至19W,公鸡骨骼发育基本定型,发育重点转向性成熟。

  (3)20-25W第二性征突现,混群后的管理

  制定合理的光照**方案,混群比例和时间。避免混群后公鸡偷吃母鸡料,而造成的体重猛增。改进型公鸡的饲养,混群时,头部发育稍窄,使限饲相对困难,我场采用40mm,限饲格上加绑直径1.5cmPVC管,使难题有效解决。

  正确认识与处理混群后公鸡的打斗行为,两高一低式饲养模式垫料上设公鸡专用饮水线。

  三、 产蛋期公鸡管理。

  1、产蛋期公鸡饲喂专用配方饲料,整个生长期保持缓慢而平稳的周增重,10-15g/周。坚持每周称重并与料中加入电解**、VE。定期投服抗生素,预防拉稀和掉毛严重现象。

  2、加强舍内垫料及饲养环境控制,防止垫料板结、潮湿异物对公鸡脚垫的损害,两高一低或饲养,杜绝棚架的缺损、尖锐粗糙。

  3、观察公鸡的攻击性、及打斗行为,母鸡的交配反应,确定公、母的比例调整。

  4、45W后,受精率出现下滑,公鸡体重增长。结合*门检测不要盲目增减料。此阶段容易将公鸡因停止交配而产生的体重增加错认为料量过度而造成损失更大。在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原料的杂质、水分,杜绝霉变饲料加工。根据本地饲料原料含量,结合成品配方,获得科学的能量、蛋白质数据。片面追求与标准体重和料量温和,不注重鸡体实际发育测评,将受到更大的损失。这也是许多养殖者所疑惑的,为什么在整个生长期都按标准手册走而没有获得相应的生产成绩。

  养殖过程中,程序上的工作都能作好,往往细节性的工作做不到位,经常审视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精细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