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白腹 1. 白肚皮。]锦鸡和红腹锦鸡[红腹锦鸡(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中型鸡类,体长59-110厘米。]是主要的锦鸡品种,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下就简单的对这两种品种做个介绍,从而使养殖户更加了解锦鸡,主要从养殖前景、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附带锦鸡图片鉴赏。

红腹锦鸡图片

锦鸡品种

锦鸡品种和锦鸡图片介绍

红腹锦鸡简介

该鸟是的特产种类,没有亚种分化。早在200多年前,西方人便把红腹锦鸡引入欧洲饲养。

主要分布地域:红腹锦鸡为特有鸟种,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青海西南部地区、甘肃和陕西南部、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及广西等地,本物种分布的核心区域在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据传陕西省宝鸡市的名字就得自本物种。

主要分布省份:河南、云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宁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南部、甘肃等地。另外在江西资溪也有报道。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椤麻阳河雷公山习水佛顶山(石阡)梵净山宝天曼(内乡)神农架神农架后河桃源洞壶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八面山六盘山(宁夏)太白山攀枝花苏铁卧龙金佛山大围山天目山(浙江)张家界朱家山安溪云山小溪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都庞岭秦岭祁连山伏牛山

以陕西宝鸡附近的秦岭山脉为多,地名“宝鸡”即由盛产红腹锦鸡得名。

红腹锦鸡生活习性

生态环境:本物种常活动于山地,不喜群居,夏季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于多石和险峻的山坡上,出没于生长在山坡上的矮树丛间,夜间喜寻找针叶林栖宿在树枝上;冬季山间食物缺少,红腹锦鸡不得不在白天结群前往平原地区的农田觅食,夜间则返回山间树上的栖息地。

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阔叶林: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树林,叶子宽阔的树林,相对于针叶林和普通叶子的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栖息于林缘灌丛、草丛和矮竹林间,冬季到农田附近觅食。夜晚栖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在地上活动。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在森林中游荡觅食。多集成4—5只,或10余只的小群,冬季可达20—30只。极善奔走,但飞翔能力较差。喜有矮树的山坡及次生的**带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常被驯养。

锦鸡图片

红腹锦鸡外形特征

中型陆禽。全长约70(雌)~100(雄)cm。雌、雄异色。雄鸟长约1米,雌鸟长约60厘米。体重约650克。雄鸡上体除上背为浓绿色外,主要是金**[黄颜色在西藏人眼里是最有专用特性的色彩,并可以呈现,固定身份,有典型的符号意义。],**通红。头上具金**丝状羽冠,且披散到后颈。后颈生有橙褐色并镶有黑色[黑色基本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和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细边的扇状羽毛,形如一个美丽的披肩,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尾羽[鸟类的尾椎并不像其它多种脊椎动物那样向体外突出而形成尾,而是由其末端长出一组扇状的正羽,称之为尾羽。]长,超过体躯2倍为羽色黑而密杂以橘**点斑。走路时尾羽随着步伐有节奏地上下颤动。雌鸟上体及尾大都棕褐,而满杂以黑斑;腹纯淡无光。

虹膜-**;嘴-绿黄;脚-角质**。声音:雌鸟春季发出cha-cha的叫声。其他雌鸟应叫。雄鸟回以gui-gui,gui或gui-gu,gu,gu或悦耳的短促gugugu…声。飞行时,雄鸟发出快速的zizizi…叫声。是着名的漂亮观赏鸟类。

雄性红腹锦鸡:

雄性红腹锦鸡是色彩为艳丽的一种雉类,相传现代鸟类学[鸟类学(ornithology),研究鸟类的科学。]研究的泰斗郑作新院士就是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标本馆看到红腹锦鸡的标本之后,为其美丽的外表所震惊从而下定决心返回从事鸟类学研究。雄性头顶冠羽金**,显柔和的丝绸光泽,冠羽较长但平顺地覆盖在后颈,并不形成凤头结构;颈侧和后颈覆盖着扇形的金红色羽毛,羽缘篮黑色,在颈部呈严密的覆瓦状排列,形成一条红底黑纹的“披肩”;颊部、喉部、**、腹部覆盖着鲜红色的羽毛,羽色均一;上背铜绿色,羽缘蓝黑色,严密地以覆瓦状排列;下背、腰及前部的部分尾上覆羽为与头顶相同的金**;但是金**的下背却经常被深蓝色的内侧几枚飞羽和翅上覆羽所覆盖而不能看到,初级飞羽黑褐色,外侧羽岬的羽缘白色;尾羽长,**尾羽两枚以黑色为基色具淡黄**斑,外侧尾羽以淡**为基色,具较宽的黑色横纹。

红腹锦鸡雌鸟:

红腹锦鸡雌性通体以灰褐色为基调,头顶、后侧颈、上背、腰侧、喉部、**、上腹部、两协部均具黑色横纹,自头顶至身体后部,基色由灰褐色逐渐过渡到比较深的褐色,头顶的黑色横纹甚幼细,眼后具银灰色耳羽,自头顶开始至身体后部黑色横斑逐渐变宽,至飞羽处黑色横斑基本与褐色部分等宽度;尾羽长而挺括,以土**为基色,具黑色-深褐色相间的横斑。虹膜**;喙绿黄;脚**。

红腹锦鸡种群现状

1982—1983年秋季在陕西太白、平利调查,平均密度6.0只/km2;1988年秋为3.0只/km2(姚建初,1991)。

1984—1985年春季在四川北川调查,平均密度为6.9只/km2(李湘涛,1988)。

1984年秋季在宁夏六盘山调查,平均密度3.6只/km2(刘酒发,1985)。

欧洲自18世纪已普遍饲养繁殖,现在已成为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有濒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非人工饲养的各种哺*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类及其他动物。]养殖场常见的饲养雉类。国内各动物园均有饲养繁殖记录,秦岭佛坪已兴建养殖场

2004年,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红腹锦鸡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名单内的野生动物,因驯养繁殖技术已经成熟,经过相关程序后,可以合法进入餐馆,被摆上餐桌。

白腹锦鸡图片

白腹锦鸡简介

白腹锦鸡在我国古代属相当高贵的鸟,在官阶中高居二品官鸟。据说皇后的服装是官为凤凰,其余的官服一品官是丹顶鹤,二品官是白腹锦鸡,三品官是绿孔雀,五品官是白鹇,八品官是鹌鹑,都经敕封,可见白腹锦鸡之地位。

白腹锦鸡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红腹锦鸡分布的西界。栖于2000—4000米高度的多岩山地,较金鸡所栖的地带为高,而分布到更南地区。常出没活动于灌丛与矮竹间,嗜食竹笋,亦兼吃各种种子、浆果和昆虫等。秋冬时,通常20—30只结集成群,叫声嘈杂。

白腹锦鸡生理特性

全长约1300,嘴峰29,尾860,跗跖78毫米(♂)。枕冠狭长,呈紫红色;后颈披以白色而具蓝黑边缘的扇状羽,若披肩一般,其较长的扇状羽更是一条与羽缘相平行的蓝黑色横斑;头顶、上背和肩羽呈金属翠绿色,各羽近缘处围以黑纹。

下背表面展露棕**羽缘,腰羽转为朱红色;尾上覆羽白而缀黑,末端橙红色;**尾羽白而具金属蓝黑色横斑,斑间并满杂以云石状黑色斜纹;外侧尾羽内翈呈黑白相杂为云石状,外翈大都黄褐色,而具黑色横斑。翅大都为金属蓝黑色,向外转为黑褐,初级飞羽外缘以白色。

脸和喉黑;胸与上背同;尾下覆羽亦然;腹和胁白,下胁和*周具有黑斑。雌鸟与金鸡相似,但较大,黑斑沾绿;头侧棕红,成眉纹状;上喉微白;尾羽先端较金鸡的为纯圆,斑杂亦较着。眼为淡黄(♂)或褐色(♀)。脸呈蓝白或绿白色(♂)或淡灰蓝色(♀)。嘴与脚均蓝灰色。

白腹锦鸡价值

可作为医学用药: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白腹锦鸡。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用,有止血解毒的功能。

可为观赏,雄性羽毛艳丽,可做为装饰和工艺品。

锦鸡图片

锦鸡品种和锦鸡图片介绍就到这里,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之外,还有杂交锦鸡,白腹锦鸡与红腹锦鸡杂交所得的一种锦鸡,具有两种锦鸡与众不同的色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