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白腹 1. 白肚皮。]锦鸡同样是锦鸡的一种品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又称铜鸡,白腹锦鸡的生活习性及管理基本上和山鸡相同,其适应性[适应性(adaptation),即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生态学术语。]较广,因此,更适合于人工养殖。以下就白腹锦鸡养殖技术做个介绍。
白腹锦鸡图片
白腹锦鸡养殖技术
白腹锦鸡的介绍
白腹锦鸡又称铜鸡,雄鸟体长113—145厘米,体重650—960克;雌鸟体长54—67厘米,体重585—900克。雄鸟的头、顶、背、胸等均为翠绿色,散出金属光泽;头上有一绺发状羽形成的紫红色羽冠,像“小辫”一样,披散在后颈;颈部由白色镶黑边的羽毛形成翎领,像披肩一样围着头和颈部;下背和腰部是明**,往下转朱红色;腹部银白色;尾羽银灰色,具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和横斑。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腿、脚青灰色。当它拖着光亮似锦的长尾,在高山灌丛和矮竹林中轻盈袅娜地奔走时,很是令人喜爱。
白腹锦鸡的分布
分布范围
缅甸东北部至西南部。引种至欧洲。
分布状况
全球性濒危(Collaretal.,1994)。
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非常见鸟,白腹锦鸡没有亚种分化,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红腹锦鸡[红腹锦鸡(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中型鸡类,体长59-110厘米。]分布的西界。通常也为是特有鸟类。170多年前,英国人便把白腹锦鸡弄到伦敦饲养。同红腹锦鸡一样,它也是世界上漂亮的观赏雉,在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均有饲养。
白腹锦鸡的繁殖和孵化
繁殖
繁殖期4一6月,通常1只雄鸟配2一4只雌鸟,人工繁殖锦鸡时,种公鸡应选择2岁左右,羽色艳丽、鸣叫频频的个体;母鸡1岁后可配种繁殖,应选择发育正常的个体留作种母鸡,一般一只公鸡配2~3只母鸡。锦鸡在繁殖季节里,每窝产蛋5~9枚后,便自行营巢孵化。每年可产蛋1~2窝,人工饲养条件好则可多产蛋。
孵化
锦鸡的孵化期为22~24天。孵化可用家鸡代孵或用电热孵化器[孵化器是原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后引入经济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孵化。每只家鸡孵蛋15~20枚,不可太多。将消毒处理的种蛋用干净布揩净,便可入孵。入孵后,5~7天检查照蛋一次,挑出未受精蛋;第2次照蛋在孵化14天时进行,以挑出死胚胎的蛋;孵化至21~22天时,可用40℃的温水浴蛋一次。蛋放入水中,左右摆动的是胚胎发育良好的蛋,死胚胎不会摆动。使用电热孵化器孵化时,温度应控制在38℃~38.5℃,湿度保持在65%~70%,温、湿度过高过低均对孵化不利。
白腹锦鸡图片
白腹锦鸡人工养殖
研究表明,白腹锦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翻蛋次数、晾蛋时间和防疫程序等。结果表明:白腹锦鸡孵化和育雏条件与家鸡相似,蛋过小或过大容易引起死胚。
白腹锦鸡的生活习性及管理基本上和山鸡相同,其适应性较广,能抵抗零下17℃的严寒,又能适应35℃以上的高温。它的食物以嫩树叶、草根为主,人工饲养只要供给足够的饲料、饮水、安静的环境即可。白腹锦鸡体重0.5-0.75公斤左右。母鸡一年龄性成熟,每年4月开始产蛋,到9月份才陆续停产。一般每只产蛋量在20枚左右,人工养殖高可达50多枚。饲养方法采用室内圈养、内室与外室运动场相结合等饲养方法,室内铺干木屑或河沙,并放置料桶、饮水器。
饲养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砂质土、排吸水良好、背风向阳、宽敞、通风能避免冬季西北风侵袭的地方建饲养场为好。人工养殖可以到有信誉的养殖场引种或野外搜集幼雏,需人工给温、室温要高、育雏箱按面积大小按1-2只红外线灯作热源、箱内挂1-3支温度计,1-3日:34度-32度,4-7日:32度-30度,8-12日:30度-28度,13-20日:28度-24度,20日龄后幼雏的恒温机制已基本建立,可在常温下生活。不必人工给温,要注意室内通风和温度。
饲喂:开食时饮水可用温凉开水。可用土小鸡料用凉开水浸泡35分钟,撒在报纸上引幼鸡吃食,每日5-7次,5-7天后酌情另喂、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氟哌酸、痢特灵等防治肠道传染病。70日龄可以放到饲养场养殖,也可以建天网运动场,地面铺干净的河沙,饲料可以参考土中鸡料按家鸡饲养管理为标准、饲养室内应放些树枝作掩护,以利栖息、撒些青菜、小虫、稻谷,任其啄食。
白腹锦鸡图片
白腹锦鸡养殖方法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每窝产卵10-15枚,大小为(45枚)44.2(41.5-46.2)mm×34.7(31.0-36.8)mm,重26.7(23.0-31.2)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2天。
雏鸡阶段
育雏室外面应铺上细沙或铡短的稻草、秸秆。雏锦鸡移入育雏室前,育雏室外和用白腹锦鸡苗具均需消毒。育雏室喷洒0.5%的新洁尔灭溶液,饲具及用具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洗刷。育雏室同时移入多窝雏锦鸡时,可将育雏室用纸板分隔为数间,每间放一窝,机孵的雏锦鸡与母鸡代孵的不可混放,否则,代孵鸡能够认出不是自己孵化的小鸡。用电热孵化器孵出的锦鸡幼雏或野外搜集的雏鸡,需用人工育雏箱饲养。箱底铺细沙或短草,并放置食槽和水槽。
箱壁装上1~2支温度计,顶部安装小块玻璃作观察窗。雏鸡1~3日龄时,箱温32℃;4~7日龄为30℃;8~12日龄为28℃;13~20日龄为25℃;20日龄后,可在正常室温条件下饲养。雏锦鸡的饲料,初几天采用熟蛋黄和面包虫,每日喂食5~6次,每次喂量不宜太多。
3日龄后,酌情加喂土霉素5%~10%葡萄糖水溶液,防止感染肠道疾病;7日龄后,可按市售小鸡饲料40%、熟蛋黄25%、面包虫25%、青绿饲料10%的比例喂给;30~60日龄可按市售小鸡饲料50%,熟蛋黄10%、面包虫10%,花生粉和黄豆粉各5%、青绿饲料20%的比例配制投喂;60日龄后,按青年鸡投喂。
育成阶段
60日龄后的锦鸡,羽色与成年雌鸡相似,仅个体略小,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较雏鸡显着增强,此时应转入笼舍内饲养。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笼舍养2~3只为宜。笼舍内可适当增设栖木、水槽和食槽,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吃食和饮水。青年锦鸡的饲料以市售鸡饲料为主,酌情喂给适量的碎花生米、面包虫和青饲料。
由雏鸡饲料转换为青年鸡饲料时,精料应逐步减少。一周岁的雄性锦鸡可完全用市售鸡饲料喂养。一周岁的雌锦鸡已具有繁殖能力,此时好将公母隔离饲养。90日龄的雄鸡羽毛已发生变化,枕部长出翎,很容易与雌鸟区别。
饲养种鸡的饲料以市售种鸡饲料为主,但在繁殖前期和繁殖期应多给油脂性饲料和动物性食物,如花生、葵花籽、面包虫、蝗虫等,要特别注意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在繁殖季节笼舍内放置巢箱或在笼舍栖屋设置人工巢窝,每天傍晚检查产蛋情况,发现蛋要及时取出。
白腹锦鸡习性
常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春、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当危险尚远时,多在**急速奔跑逃窜;当危险迫近时,则多急飞上树隐没。善奔走,途中遇低岩或小片空地时,则展翅滑翔而过。飞翔亦甚快而灵巧,在林中飞行自如。
白天大都在地上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在隐蔽处休息,晚上多栖于靠沟谷和悬岩的松、栎等乔木树上。上树时多从低枝逐级跳跃,盘旋而上,或从邻近小树再往上跳。每当夜幕降临时候,常常可听到上树时翅膀扇动的‘扑、扑、扑’声。多栖于离地4m以上树冠层树木的侧枝上。通常不群栖于一树,而是分别栖于邻近的几棵树上。
白腹锦鸡图片
白腹锦鸡同红腹锦鸡一样,它也是世界上漂亮的观赏雉,在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均有饲养。以上是对白腹锦鸡养殖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