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片形吸虫[吸虫(trematoda)亦作fluke。]病是羊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山羊、绵羊等羊类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所引起。其他的家畜如猪、牛、马属动物也会寄生,并且人也可能会被寄生。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胆道炎症以胆管炎症为主者称胆管炎,以胆囊炎症为主者称胆囊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 ...],常引起羊类的大批死亡。

  羊片形吸虫病的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

  羊片形吸虫病的病原分为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两种,多流行于夏秋两季。表现症状和羊的年龄、体质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通常轻度感染时患羊常不表现症状,感染数量多时即可表现症状,不过羔羊即使轻度感染也会表现症状。

羊片形吸虫病的症状,羊片形吸虫病的防治方法

  急性型片形吸虫病主要发生在羊的身上,感染季节为夏末和秋季。表现症状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降低至废绝,偶尔可见腹泻。严重病例在几天内即可死亡。慢性型羊片形吸虫病则是由寄生于肝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的。临床表现患羊逐渐消瘦,毛粗乱易脱落,胸腹皮下出现水肿。食欲减退,出现便秘和痢疾,随着病情的逐渐加深,患羊的体质逐渐变弱,后在1-2月病死。

  在治疗上,治疗羊片形吸虫病的原则是驱虫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尤其对体弱的患羊更应注意。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羊每千克体重75-100毫克,投服后有一定拉稀,一般经过1-4天后会自行恢复。硝氯酚[硝氯酚,又名拜耳9015、羊肝酯,化学式分子式C12H6Cl2N2O6,是一种无臭的**结晶性粉末,溶于**、氯仿、二甲基甲酰胺,在**中略溶,在乙醇中微溶。],羊每千克体重4-6毫克,一次口服,该药对成虫有效。溴酚磷,是目前较长用的,较好的杀灭作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