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常常因为去角工作,给以后的饲养过程带来大的麻烦。大多数在犊牛[犊牛是一种杂交牛种。]时期都没有去角,致使到了育成牛和成牛的时候由于牛角过于锐利,进而攻击人畜,给饲养员带来人身伤害,给同群的奶牛造成外伤。这样牛群中因此而造成外伤性疾病比例增加,给牛饲养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犊牛怎样去角,犊牛去角的方法。
犊牛怎样去角
去角的目的
1、去角的首要目的是降低牛对人和其他动物造成伤害的风险。在日常管理操作(如挤奶、修蹄、分娩等)和兽医检查中,有角的牛常对工作人员构成威胁。
2、此外,有角的牛在相互争斗和竞争中,更容易伤害到其他牛只的*房、身体和眼睛,导致产奶量下降、影响生长,降低受损牛只的商品价值,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增加非正常淘汰数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其次是便于管理和运输。奶牛去角后,进、出颈枷时更容易,所需饲槽空间、运输空间大大减少。在市场上,去过角的奶牛(俗称“秃头牛”),其售价往往要比有角的牛高。
4、去角的牛所需要的棚舍面积和采食的空间较小,这对围栏饲养的牛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增加奶牛饲养密度。
去角对犊牛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研究中选用的反映应激和疼痛的生理、行为指标各有侧重,总的说来,主要有皮质醇[皮质醇,亦称氢化可的松,又称氢皮质素或化合物F(compoundF),是从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的是对糖类代谢具有最强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即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浓度、触珠蛋白[珠蛋白是一类能够通过铁卟啉环可逆性结合氧的呼吸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体内, 并显示出巨大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浓度、PGE2(前列腺素E2)浓度、心率、呼吸频率、眼睛温度、摇头、抖耳、摆尾等。各指标的变化强度、持续时间,因犊牛日龄、去角方式等均有差异。去角时,因保定应激和疼痛反应,犊牛血液皮质醇浓度会急剧升高、达到峰值,1~9个小时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去角后心率会明显加快,特别是去角后5分钟内,格外显著,每分钟升高35~70次,此后逐渐下降,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约3~3.5小时。同时呼吸频率也有所加快,而眼睛温度则有所降低(约0.3~0.6℃)。此外,触珠蛋白、PGE2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GE2含量升高说明犊牛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去角时,因剧烈疼痛,犊牛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行为,如挣扎逃避、跳跃。术后,犊牛因疼痛会表现出精神抑郁,摇头、抖耳、甩尾次数增多,摩擦去角部位,反刍减少,食欲下降。
采取局部**时,上述生理及行为变化时间会有所延迟。
去角时的科学镇痛措施
1.镇静剂[镇静剂是指可减少某些**或组织活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起镇静作用的药物。]。使用镇静剂,可以消除犊牛对实施局部**时的反应,以及实施局麻或去角时对身体保定的需要。虽说镇静剂(如甲苯噻嗪)也有一些镇痛作用,但在烙烫去角时效果微弱,犊牛仍会有强烈的行为反应,与局部**相结合,可基本消除这些反应。对减轻苛性钠软膏去角后的疼痛也有所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甲苯噻嗪能够引起犊牛体温降低,如5日龄犊牛注射0.12毫升/千克体重的甲苯噻嗪(2毫克/毫升),体温可下降0.9℃左右,需要近4个小时才能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剂量越大,影响越大。
2.**剂。局部**剂,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抑制了系统对疼痛的感知,在烙烫去角时,可以有效减轻犊牛因剧烈疼痛而表现出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皮质醇浓度升高,眼睛温度下降,心跳加快,摇尾、暴跳、逃避等行为。但用于苛性钠软膏去角时,镇痛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这可能与**剂(如利多卡因)的作用方式有关。所有的局部**剂都是强酸弱碱盐,进入神经细胞后产生阳离子,阻止钠离子的流入,阻止神经传导。氢**钠[氢**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碳(变质),可加入**检验是否变质。]是强碱,组织细胞被破坏后,pH值的升高打乱了**剂的功能。
3.抗炎药[抗炎药是用于治疗组织受到损伤后所发生的反应炎症的药物。]。使用抗炎药,可以缓解术后,特别是**药效消退后的与疼痛相关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提高食欲、缓解犊牛的不安情绪,对控制全身性的炎性反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犊牛去角的方法
1、电烙铁[是电子制作和电器维修的必备工具,主要用途是焊接元件及导线,按机械结构可分为内热式电烙铁和外热式电烙铁,按功能可分为无吸锡电烙铁和吸锡式电烙铁,根据用途不同又分为大功率电烙铁和小功率电烙铁。]去角。选择*式去角器,其顶端呈杯状,大小与犊牛角的底部一致。通电加热后,一人保定后肢,两个人保定头部,也可以将犊牛的右后肢和左前肢**在一起进行保定,然后用水把角基部周围的毛打湿,并将电烙铁顶部放在犊牛角顶部15秒钟-20秒钟或者烙到犊牛角四周的组织变为古铜色为止。用电烙铁去角时奶牛不出血,在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进行,但此法只适用于15日龄-35日龄以内的犊牛。在应用时较氢**钠法安全确实,应该作为方法。
2、氢**钠去角。首先将犊牛的角周围3厘米处进行剪毛,并用5%碘酊消毒,周围涂以凡士林油剂,防止药品外溢流入眼中或烧伤周围皮肤,将在化学药品商店可购得的氢**钠与淀粉按照1.5∶1的比例混匀后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手带上防腐手套,将其涂在角上约2厘米厚,在操作过程中应细心认真,如涂抹不完全,角的生长点未能破坏,角仍然会长出来,一般涂抹后一星期左右,涂抹部位的结痂会自行脱落。应用此法,在去角初期应与其他犊牛隔离,防治其他犊牛舔舐烧伤口腔及食道;同时避免雨淋,以防苛性钾流入眼内或造成面部皮肤损伤。
3、还可以使用氢**钠棒给犊牛去角,经过上述常规处理以后,用棒状的氢**钠在犊牛角的基部磨擦,直到出血以破坏角的生长点。一般涂抹后一星期左右,涂抹部位的结痂会自行脱落。我们还可以选择现在市场上的去角灵膏剂进行涂抹去角。
建议
1、尽管去角有着很多好处,但对于犊牛来说,这个过程既产生应激,又让其充满痛苦和恐惧。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去角,都会对犊牛的生理和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局部**并没有避免和阻止疼痛的产生,虽然去角过程很短暂,但因去角引起的应激和疼痛反应至少会持续6小时,甚至可能长达44小时。因此,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因去角带来的疼痛和创伤、提高动物福利是十分必要的。
2、去角可引起术时的瞬时疼痛和术后较长时间的炎性疼痛。局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烙铁或挖除方法去角时的瞬间剧痛反应,但单独使用对于减轻去角后炎性疼痛的效果不理想。因为常用的局部**药,如利多卡因,药效只能持续大约2~3个小时,此后,与炎症相关的疼痛感增强,与疼痛相关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开始表现。
3、抗炎药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但不同药物作用时间、给药途径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布洛芬半衰期只有2~4小时,氟尼辛葡甲胺也只有3~8小时,均需要多次给药。氟尼辛葡甲胺副作用较大,易出现过敏反应。相对来讲,美洛昔康半衰期长(26小时),对环**酶-2有高度选择性,对胃肠道和发育中的瘤胃更为温和,单次使用就能实现理想效果,给药方式多,可以优先考虑。
4、犊牛去角后,对机械**的敏感性增加,另外还可能会有蹭到伤口的情况,因此去角好安排在上午,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安静舒适,防止雨淋,防止蝇虫叮咬,防止感染,增加巡查次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增加牛奶(代*粉)饲喂量,好实行自由采食,对于提高犊牛恢复速度和效果很有帮助。
5、不正确的使用或保养去角器,或不正确的药膏使用剂量,可能产生更大的伤害或不必要的疼痛。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具体操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小型牧场。
6、2月龄时,牛角开始附植于颅骨,此后进行去角的难度、对犊牛造成的痛苦都会增加很多。因此,对犊牛的去角越早越好,一般不要超过2月龄,好能在21日龄以内完成。去角时间越早,犊牛体重越轻,操作起来越容易,对犊牛造成的应激和疼痛也越小。实际生产中,有的牧场在犊牛1日龄时就采取去角措施。
1~7日龄,化学腐蚀法,术前施以镇静剂,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如美洛昔康)进行镇痛,可以不进行局部**。8~21日龄,采用高温烧灼法,术前施以镇静剂或物理保定,局部**后进行去角,并结合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镇痛。
犊牛怎样去角,犊牛去角的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犊牛去角可以降低对人及其他动物造成伤害的风险,便于日常的饲养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科学选用去角方法,配合使用药物对犊牛进行去角,可以降低犊牛的疼痛感,帮助伤口的愈合,可操作性强,值得养牛场户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