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的养殖户都知道,在牛生产期间容易患的病,防治起来也比较的难。
1产褥热[产褥热,即“产后发热”,是指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类似于西医的产褥感染。]的发生
牛的产褥感染,是牛分娩时或产褥期[产褥期(传统的“坐月子”只是产褥期的前30天)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42~56天。]间由细菌侵入生殖道而产生的炎症,故称产褥感染。实际上,是牛产褥期的并发症[并发症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严重的产褥感染常威胁着产期母牛的生命,也是产后母牛的重要死因。母牛产后恶露未尽,淤血内阻或产后外感风寒等均可引起产后发烧,故又称产热或产褥热。
2产褥热的预防
2.1做好围产期保健,增加营养,补充**酸钠、VE和铁、钙等,纠正贫血,坚持适当运动,增强孕牛体质。妊娠期,尤其孕牛后期,要刷试牛体,保持畜体卫生,但要禁止下水洗浴,保持***的卫生,防止污染。要和公牛分开饲养,防止偷配,以免污染*道和子宫。
2.2助产,要无菌操作。在接产过程中,要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正常开产后,不要随意进行*道检查,胎膜早破时,可给予抗炎药[抗炎药是用于治疗组织受到损伤后所发生的反应炎症的药物。]物,以预防感染。尤其要注意保护好会*,防止产伤,如若发生,要及时缝合,但缝合要对位,并且做好术后护理,注意检查胎盘,胎膜,如有残留,要及时处理。
2.3注意产褥期卫生,保持外*干净,防止会*裂伤、感染。手术助产,用手剥离胎盘,产后出血时,要及时使用抗炎药物预防感染。发热时应暂停哺*,以免传染犊牛,又有利于产后休息。
2.4产后能进食的牛,应喂麸皮水,给予些易消化饲料,以提高牛的抗病能力。
3产后感染的治疗
3.1一般疗法:如体温高,应随时用冰袋、冷水袋、酒精搓浴等物理疗法降温或用中药柴胡液滴鼻降温。牛体温低时,牛床多垫干草,做好牛舍保温。对于重症或有心肺伴发症时,要给予间断性吸氧。
对轻症产褥热,可采用口服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或常规注射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和链霉素[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盆腔感染除常规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外,可并用四环素、庆大霉素或红霉素,同时可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又称“输液”、“点滴”、“静滴”,ivgtt,俗称“挂水”。]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的一类...]。严重的并发腹膜炎、败血症等产褥热,应并用两种广谱的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静脉滴注。
3.2产科处理:如有胎盘残留和活动性出血,应在使用大量抗生素同时,清理宫腔。为帮助子宫排出炎性物,可肌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根据子宫复旧情况,酌情使用麦角碱或灌服益母草流浸膏等药品,以促进子宫的收缩。
3.3外科治疗:如会*和*道有伤口,可按外科常规方法治疗处理,但不要使用*道灌洗法。如有盆腔脓肿形成,则应做切开排脓处理。
3.4补充血容量:产褥热患牛常有高热、脱水或中毒症状,使血容量不足,应做血容量的补充。补液,饮水的牛应饮服口服补液盐(由盐3.5克、小苏打粉2.5克、氯化钾1.5克、白糖20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自由饮用,可连用几天,如不能喝水时,可以复方生理盐水和5%-10%葡萄溶液静滴。除少数感染病牛外,均应补液治疗,有中毒性休克的牛,可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3.5治疗并发症:产后感染并发症多,如中毒性休克、肾功能障碍、酸中毒、心力衰竭、脑水肿等,常是病牛死亡的原因。因此,在产后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一旦发生,要早期治疗,不可久拖。因为并发症早期,牛全身生理、病理改变较轻,容易纠正和控制,这对病牛的愈后颇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