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肉价格的上涨以及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增加,现在养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畜牧业不断提高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性产品的需要。]的农户越来越多。除了大型的养殖场外,很多农户也有小规模养牛,但是养殖户反映每到出栏[出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ū lán,意思是1.猪、羊等其他动物长到屠宰重量叫出栏。]的时候,牛的膘情都不太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养牛户都有一些误区,下面总结了养牛的七大养殖误区,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选用的父本品种单一
目前农户养牛,普遍喜欢养夏洛来牛,而对其他品种,特别是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的牛头部为白色)不愿接受。由于多年来长期搞级进杂交[级进杂交(grading up)这是家畜杂交繁育方法之一。],品种单一,杂交优势有所减弱。为此,必须改变多年来一贯搞级进杂交的做法,积极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品种进行三元杂交。
二、使用**公牛配种
有些养牛户由于缺乏养牛科学知识,利用**公牛进行本交配种。**母牛与**公牛配种,后代可能退化,不仅损坏了养牛户的利益,而且也干扰了冷冻**配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轻视培育
主要表现在犊牛生后补饲不足,尤其是生后、二个冬春舍饲期很少补料或不补料,结果使改良牛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严重受阻,出栏期多在3岁后或更晚,致使养牛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不高。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必须从培育犊牛抓起,特别是要搞好、二个冬春舍饲期的补饲,使牛在18-24月龄体重达到300公斤以上时出栏,也可经短期强度育肥[育肥,指使禽畜(一般为肉用禽畜)变得肥胖或丰满的养殖过程。]后体重达500公斤以上时出栏。
四、养牛常年不进行驱虫
牛在放牧时,由于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多种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各种线虫、疥螨、硬蜱、牛皮蝇蛆等,使牛日增重下降30%以上,饲料转化率下降30%;牛皮蝇蛆还会导致皮张价值降低一半多;寄生虫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损失。
五、粗饲料不经科学加工处理直接用来喂牛
舍饲期养牛农户多用整捆玉米秸或将秸秆简单切短喂牛,其利用率[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仅为30%左右。由于存在怕麻烦、图省事的思想,所以青贮、氨化和微贮等处理秸秆新技术推广使用率低。生产实践证明,秸秆采取青贮、氨化和微贮等科学加工处理后,可大大提高适口性、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
六、不使用添加剂[添加剂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等多种化工类添加剂。]
从目前农户养成牛情况来看,育肥牛多以酒糟、精料、秸秆为主,除注意补饲食盐外,其他添加剂则应用较少,从而影响育肥出栏速度和育肥效果。所以农户养牛应当重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添加尿素、瘤胃素、碳酸氢钠、糖萜素等。
七、管理粗放
目前农村养牛户养牛的圈舍多数较简陋,育肥牛的牛舍内温度偏低,粪尿清理不及时,舍内*暗潮湿,牛体常年不刷拭、不晒太阳、不运动。要养好牛,必须首先搞好牛舍建造,采取因地制宜建造冬暖夏凉的牛舍,同时,冬季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使牛舍内的温度能保持在5℃以上。每日要注意定时清理粪便,中午要通风换气,刷拭牛体,让牛定时到舍外运动和晒太阳,以增强牛的体质,有利于生长发育。
上述就是关于“
牛出栏后膘情不好?注意这七大养殖误区!
”的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huobao1866tv,或在网页底部扫描二维码直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