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育肥[育肥,指使禽畜(一般为肉用禽畜)变得肥胖或丰满的养殖过程。]方式适合于**品种及改良牛和*用公犊,放牧加补饲或舍饲的饲养方式。根据出栏[出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ū lán,意思是1.猪、羊等其他动物长到屠宰重量叫出栏。]年龄,可分为4-7月龄[Moon's age从新月起算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 并以朔望月的近似值29.5日为计算周期。]出栏和周岁出栏。

在我国,犊牛[犊牛是一种杂交牛种。]育肥的数量和其它几种育肥方式比较,呈金字塔状,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用犊牛生产牛肉的比重会逐渐提高。

(1)4-7月龄出栏的小牛肉[小牛肉是指犊牛出生后完全用全*、脱脂*或代*料饲喂5~6个月,出栏体重达到150-180公斤,经特殊的屠宰、分割、排酸而生产出来的牛肉。]生产体系

在什么情况下奶牛适合持续育肥

用于生产“白牛肉。”这种育肥方式由于屠宰日龄短,肉色淡红,肉质特别鲜嫩,故称“白肉”。要求以高营养水平喂到4-7月龄,把哺*期延长至出槽,以廉价鲜牛奶、营养较完善的饲料为日粮。纯种**出栏体重高于33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改良牛及*用公犊高于250千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纯种牛1.4千克以上,改良牛及*用公犊1.05千克以上。育肥结束体重:小胴体130-150千克,屠宰活重250千克;大胴体200千克,屠宰活重300-350千克,屠宰率[屠宰率----也称净肉率,即宰后胴体重量和畜禽活重(空腹24h)的比率。]为58%-62%。

我国自80年代以来,涉外饭门在兴起,来华外宾较多,小牛肉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涉外饭店中有一部分欧洲风味的餐厅经营小牛肉菜肴,小牛肉绝大部分来自国外,目前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和市场太小,国内尚无人生产小牛肉。

对4-7月龄的犊牛进行育肥难度较大,必须全盘考虑其营养需要量、增重曲线等特性,制订合理的育肥方案,合理组织日粮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定期达到出栏体重。

(2)1岁出栏的强度育肥

犊牛出生后随母哺*或人工哺*,日增重稍高于正常生长发育,断奶后以高营养水平持续喂至1周岁左右。180日龄体重达到180千克以上,断奶后精料喂量占日粮的35%-45%,周岁体重达到400千克以上,平均日增重1千克左右,则可获得优质的牛肉。经过这样育肥后的我国地方良种黄牛生产出了品质的牛肉:屠宰率达到63%以上,净肉率达到54%以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