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绒山羊[绒山羊是一类以生产山羊绒为主的山羊品种。],基本上由两种纤维类型——无髓毛(绒毛[绒毛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毛皮毛被中最细短、柔软和数量最多的毛,如:蚂蚱,蒲公英等 约占毛纤维总量的95%-98%。])和有髓毛(粗毛[粗毛 拼音: 解释: 1. 植物体上的一种分枝的和往往呈树状的毛。])组成内外层结构的被毛。长而直的粗毛构成被毛外层,其下部生长绒毛,形成内层毛。在春季日照变长,气候转暖时,随着皮肤组织的变化,毛球停止细胞**,毛囊逐渐收缩,毛根上升,原先细密厚实的冬季毛层逐渐脱落,代之以稀疏的夏季粗毛层,秋季冶粗毛周围重新长出细软绒毛,钩成冬季毛层。因此,脱绒、脱毛是绒山羊的正常生理现象。这一过程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而是先脱绒,等绒毛大量脱落时,粗毛开始脱落,绒毛脱落的顺序是从头开始,逐渐移向颈、肩、胸、背腰和后股部。适时抓绒[抓绒,是一种布料。],就是要适合脱绒过程的发展规律,过早,绒难抓下,过晚,绒自然脱落,或与粗毛并结混杂,降低品质。一般抓绒的时间是,在羊的耳根、眼圈周围开始脱绒,拨开被毛外层发现绒毛根部脱离皮肤时,正是山羊开始抓绒的合适时间。
羊抓绒注意事项[办理***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及要领
抓绒用的工具,主要是铁齿梳,铁齿梳又分密齿和稀齿两种(如图19),密梳齿距0.5~0.8厘米,稀梳齿距1~1.2厘米或2厘米。稀梳用于梳理粗毛和主要部位绒毛,将毛理顺,梳去草屑、粪块杂物。密梳用于梳下稀梳后剩下的绒。
抓绒注意事项及要领:
1、山羊脱绒,一般成年羊早于幼龄羊,母羊早于公羊,膘好的早于膘差的。确定抓绒日期后,应先抓早脱绒的山羊。
2、抓绒的山羊被毛要千,雨天、雾天不宜抓绒。饱喂后也不宜抓绒,一般应在喂饲、饮水后10~12小时开始。
3、抓绒地点,应选在光线好,能挡风的地方,因为山羊绒[羊绒(Cashmere)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比细羊毛[细毛羊是我国绵羊改良较早的品种,基础较好,细羊毛产量亦大。]还要细,容易被刮散。抓绒时,将山羊侧卧在案上,捆住两前肢和一后肢,不让挣扎乱动。另外,也可以将山羊爬立在一块直立木板前,捆住双角,再将后肢绑在木板上。
4、用稀梳按颈→胸→肩→体侧→后股顺序梳理,在梳每一部位时,则先梳下部再上部。稀梳后再用密梳按先后顺序梳绒,先梳上边再下部。梳时,抓子要贴近皮肤,用力要均匀,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抓破皮肤。
5、绒有白绒、青绒(黑白相混)紫绒(棕色或黑棕色想混)几种,白绒价值高,因此,抓下抓下的散绒应分开包装。装好的毛袋放在干燥处,不靠墙璧,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