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奶牛(主要是成年母牛)的蹄部生长往往出现各种畸形,如不及时修整,即会造成奶牛行动上的困难和产奶量下降。所以,奶牛每年要定期进行修蹄。
奶牛修蹄
奶牛的养殖中,很容易出现变形蹄的现象,变形蹄包括低蹄、高蹄、滚蹄、散蹄、趾跷蹄等。在削切时先进行保定,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整修。
低蹄
剁切蹄壁过长的角质(从蹄冠前缘下四指),剁切两侧过长的角质(从蹄冠前缘下三指)。剁切蹄后缘下二指。然后,将已剁切的棱角削成圆形,切削蹄底部向里稍斜。
高蹄
切削蹄底后部位,使蹄底部相对地降低。
滚蹄
切削蹄底较厚或突出的角质,如由外向里滚则多削里侧蹄底,使其成为由蹄负缘向里倾斜的穹窿形,午体重均匀地落在负缘上。
散蹄
根据蹄间裂的开张程度,适当地削切,以免削切过室引起出血。削切蹄底角质时,使其成为由蹄负缘向里倾斜的穹窿形,牛体重可均匀地落在蹄负缘上。
趾跷蹄
剁切过长部位,然后将蹄间过多角质切去成两孤形,中间留1——2公分空隙。
各种变形蹄或非变形蹄的蹄底角质如果发生郁血、坏死穿洞时,先用刀剔出坏死腐烂组织,再用烙铁烧焰。后在蹄变形附近的蹄负缘做一人造沟,以便畅通空气和排出污泥。切蹄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要避开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