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重庆丰都地区为促进地区**[**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产业[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帮助数万**产业相关农户[农户,名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发家致富,通过多方努力打造中国“**之都”,谱写**养殖新篇章。
种植牧草[牧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制作饲料、养殖肥牛、**屠宰深加工等,对于重庆市丰都县[丰都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上距重庆主城九区172公里,下距湖北宜昌476公里。]从事**相关产业的7万农户来说,这条**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上的每一环,都是他们增收[增收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比上年增加的财政收入。]致富的好门路。
破题:产业空心,丰都寻找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是丰都县的核心支柱产业。
2011年末,丰都县的**存栏量达到24.3万头,出栏12.5万头,该县18.6万户农户中,从事**相关产业的将近5万户,今年年底,这一数据将上升到7万户。
丰都,也因此成为西南**产业县和全国**产业大县。
而在四年前,丰都的**产业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那个时候,丰都面临的困难很大,其中,产业空虚尤为突出,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结束后,如何安稳移民、帮助农民[农民[nóng mín],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脱贫致富,是这个贫困县面临的难题。
“丰都位于长江边,水源不愁,而且牧草、秸秆资源丰富,散户养牛较为普遍,比较适合发展**产业。”2008年底,丰都制订了“加快**产业发展,打造中国**之乡”的目标。
承题:引进龙头,丰都**产业从无到有[《从无到有》是起点中文网网络小说,作者彪袁。]
作为丰都**产业的龙头大户,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几乎完整地见证了丰都**产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2009年2月,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及旗下公司出资1.8亿元,在重庆丰都成立了一家集**繁殖、育肥、牧草种植、饲料生产、**综合交易、屠宰、精深加工及营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准备打造成“中国南方**之乡”,年出栏优质**9万头。
“产业公司落户后,直接带动了700多个库区移民和周边农户就业。”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刚泉告诉记者,农民在种牧草、饲料生产、育肥牛等各个环节,都能找到事做。
比如,农民种牧草,可将土地“租”给产业公司,既能收租金、还能返回土地“打工”;家庭剩余劳动力还能到就近的饲料工厂上班;公司喂不了的**,农户还能认领回家养,再通过订单方式卖给公司,价格由合作社统一出面谈,公司届时负责“交割”。
有这条完整的**增收产业链,丰都县回乡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
2010年,丰都农民秦宗泉听说家乡在发展种养殖业,结束打工生涯,回乡与恒都农业公司签订协议,一口气接下100亩牧草的种植“订单”。
当年,秦宗泉的纯收入是11.5万元。
转题:春赊秋还,助推**产业扎根
“我一年领养8头**,就能增收1.6万多元。”对丰都县暨龙镇旺龙村二社农民程培国来说,靠养殖**增收几乎是没有投入就能增收的事儿。
之所以说程培国的**养殖是无投入的增收,这话还得从2008年丰都县开始发展**产业之初说起。丰都素有养殖黄牛的传统,但如何让农民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当时的丰都县**相关部门颇费了一番心思。
“我们推行了‘春天赊牛、秋冬还账,赊瘦还肥、赊小还大’的**托养模式和‘企业购牛、农户领养、回收犊牛、母牛归户’的母牛领养模式。”丰都县****组**吴东平介绍,“春赊秋还”的“零增收”模式,让缺乏启动资金的农户迅速加入到**这个巨大的产业链中来。
目前,丰都县约9万群众从事人工种草和为**产业配套回收秸秆、稻草等农副产品,15万人为**产业配套生产有机肥、果菜和从事餐饮、物流等服务,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丰都的**产业中,丰都的**产业已深深扎根这片土地。
合题:**之都,7成农户靠“牛”致富
去年,年交易量达20万头**、国内的**交易中心已经在丰都建成投用,在这里,除了传统的实物交易,更让外地客商们感兴趣的,是电子平台网络交易这一模式,通过互联网和发达的物流,易地买牛不过是动动鼠标的事儿。
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只是助推丰都**产业发展的一剂催化剂,丰都的目标是“中国**之都”,让全县7万农户依靠**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