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妊娠毒血症[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是发生于妊娠期[妊娠期是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属生理学名词,亦称怀孕期。]内的一种疾病,很容易给绵羊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们要提前做好该病的预防治疗措施。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绵羊妊娠毒血症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

绵羊妊娠毒血症发病原因

母羊怀双羔羊或胎儿过大,天气寒冷,母羊应激过大,缺乏运动易发生本病。营养不足,饲料单纯、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缺乏,特别是长期饲喂低蛋白、低脂肪饲料,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其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羊则需动用自身的营养物质,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发生本病。代谢异常,引起肝营养**,使肝机能发生障碍,不能有效生成优先满足羔羊发育所需的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导致低血糖和血液酮体及血浆皮质醇的水平升高,病羊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是指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及尿毒症。妊娠早期过于肥胖的母羊至妊娠末期突然降低营养水平,更易发生此病。

绵羊妊娠毒血症病因、症状和防治

绵羊妊娠毒血症症状

临床症状

食欲不振或废绝,反刍停止,时而磨牙,嘴上有少许唾液,有视力障碍,耳朵时而振颤,角弓反张,

盲目运动,呈观星状,四处乱撞,严重者双目失明,体温正常或稍高,排尿频繁,若治疗不及时,昏迷而死亡。

病理变化

可视粘膜贫血,黄疸,肝脏明显肿大、脂肪变性,色黄或土黄,质脆弱易碎,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滞,切面油腻,肝小叶充血,个别有坏死病变;肾脏稍肿大,脂肪变性而色黄褐,质脆,包膜粘连,多有**条纹或出血区;心脏柔软,心肌变性质稍脆,色淡,有灰**斑块,心内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心室扩张;脾脏严重的充血和出血;甲状腺萎缩,胃肠浆膜及粘膜下多有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小肠病变比大肠严重;胎水量多,呈污红色,腹水增多。

绵羊妊娠毒血症防治

预防

针对发病原因,制订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妊娠羊只,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充足和质量优良的全价配合饲料,加喂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饲料,补充矿物质饲料。使孕羊适度运动,提高血糖以降低酮体生成。空怀羊只应定期驱虫,防止羊妊娠期寄生虫引起孕羊营养失衡。

治疗

保证肝脏的机能和供给机体所需要的糖原,用10%的葡萄糖500ml加入维生素C1000mg、维生素B1750mg、维生素B6200mg混合静脉滴注。为纠正酸中毒,同时静脉注射5%NaHCO3注射液200ml,并配以抗生素注射液,以防继发感染。一般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可有明显效果,失明的孕羊,视力逐渐恢复,开始反刍,食欲恢复,对外界反应明显增强。

如上述治疗不见疗效,可肌注****[****(Dexamethasone,简称DXMS)于1957年首次合成,并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为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之一。]15mg引产,羊常于注射****72h内产出羔羊,症状也随之减轻,若引产不成也可施行剖腹产术。

对症治疗,水肿严重时给予利尿药,腹痛不安时给予镇痛药;心跳快而节律不齐时,给予强心药。

关于绵羊妊娠毒血症病因、症状和防治的内容就总结这么多,养殖户们如果希望了解跟多相关知识,可以继续浏览网站或关注网站等待后续内容发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