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附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那么,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有哪些呢?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方法又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附红体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率[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指标之一。]和发病率明显上升。牛感染附红体后,多数呈隐性经过,在少数情况下受应激因素**可出现临诊症状。潜伏期时间不定。发病后主要表现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瘀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出现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下降产奶量下降,患病牛由于体质下降*房炎增多,而且久治不愈,各种继发感染增加。
牛附红体病感染的重要性,不在于病原性的强弱,而在于所引起的生产力严重下降。患病严重的牛平均产奶量不足3000公斤,比同样条件下的牛少产奶1000-2000公斤,这一点尤其不被人们所重视。
病变患病牛红细胞数减少,血红素[红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的。]下降,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英文缩写为HGB或Hb。]尿等。病程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数年,严重者可出现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与低血糖[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有关。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
患病牛红细胞数减少,血红素下降,血红蛋白尿等。病程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数年,严重者可出现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与低血糖有关。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
附红体属立克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直径为0.3-2.5um,在血液中呈圆形、逗点状、哑玲状等形态,成单个生长或成团寄生,也可游离于血浆中快速游动、伸展、扭转等运动。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药物比较敏感,一般常用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即可使其死亡,但对低温冷冻的抵抗力较强,可存活数年之久。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
附红体寄生的宿主有鼠类、绵羊、山羊、牛、猪、狗、猫、鸟类和人等。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报道较多的有接触性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及媒介昆虫传播等。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长期或短期接触可发生传播。用被附红体污染的注射器、针头等器具进行人、畜注射,或因打耳标、剪毛、人工授精等可经血液传播。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预防主要是消灭吸血昆虫如虱、蚤、蜱等。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播媒介。夏季在畜舍内定期喷洒药物,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散养户可在牛舍外罩上防蚊网。防重于治。定期采血化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红细胞的被感染率控制在40%以下。对于有发病史的奶牛,可在配种前或产犊前饲喂抗附红细胞体药物,也可以每年春季静脉注射抗附红细胞体药物。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
①贝尼尔按3-7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配成5%溶液深部肌注,日一次,连用2次。
②新砷凡钠明3-4克,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一次静注。
③**四环素按2.5-5毫克/千克体重,加入葡萄糖氯化纳溶液中静注,每日二次连用四日。
④根据症状配合使用退热药,止血药等。
该病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多加注意。以上就是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方法的具体介绍,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