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饲草[饲草是指茎叶可作为食草动物饲料的草本植物。]饲料不但丰富而且正处于营养价值[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是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较高的阶段,这就给**[**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之一,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上足膘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在这一阶段上足膘,不但可以节约饲养成本,不耽误出栏上市的时间,还可以有效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但是夏季羊容易出现腹泻等疾病,而影响**的健康以及育肥的效果。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夏季的饲养管理工作,以确保**安全度夏,并快速上膘[基本信息【拼音】:shàng biāo 【注音】:ㄕㄤˋ ㄅㄧㄠ 【汉字】:上膘基本解释[释义]:(动)(牲畜)长肉。]

  

夏季养羊技术

夏季养羊技术,夏季养羊常见病防治

  一、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羊喜欢干燥的环境,不喜欢生活在狭窄、潮湿、污秽的环境中,夏季温度变化无常,并且由于多雨,湿度相对较大,这样的环境利于寄生虫的繁殖,对**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以及育肥上膘极其不利,所以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工作,给其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夏季,为了减少热应激的产生,要控制好羊群的饲养密度,一般在夏季以每只羊的占地面积为2m2为宜。另外可以饲喂[饲喂 拼音: 解释: 1.]维生素C进行饲喂,防治热应激的发生!

  二、合理的搭配**日粮

  夏季要注意日粮的合理搭配,否则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掉膘。在选择饲草饲料时要注意选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品种,如紫花苜蓿、青豆秆等,尤其是对于断奶羔羊和妊娠母羊来说,优质的饲草饲料更为重要。

  在日常的饲喂过程中要注意干、青饲草搭配饲喂,饲喂过量的青饲料易导致**腹泻、腹胀,影响健康。在饲喂时要先喂干草再喂青饲料,这样可避免**挑食。

  在天气较为炎热的季节还可以饲喂**一些多汁饲料,如蔬菜、西瓜皮等,另外还可搭配的饲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饲料,如正大清瘟宝、驱瘟健等。

  为了保证**健康生长发育以及快速上膘,虽然夏季饲草饲料资源丰富,但是也不可忽略精料的饲喂,要合理的初饲精料,对于成年羊每天可初饲精料200g左右,对于刚断奶的羔羊每天刚可补饲精料100g右右。

  夏季**易出现缺盐、缺水的现象,这样会影响羊只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抵抗力,因此要注意在夏季要保证**有充足的饮水,并且要给**按每千克体重添加0.2g的食盐量来补喂食盐,使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三、科学有序的放牧[放牧,家畜饲养方式之一。]补饲

  春夏季节饲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宜放牧,但是在春夏交替的季节进行放牧和补饲时要注意做好分群工作,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而且还可使**保持饱食均匀,上膘均衡。

  分群的原则要按照强弱、性别来分。放牧时要视实际的天气情况灵活多变,按照天气来确定放牧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7时到10时,下午4时至傍晚,这一时段为佳,在11时至下午3时这一时段,温度较高,可让羊在圈舍内休息和吃料。

  羊群归牧后要给羊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提供供水,并且要做好归牧后的补饲工作,每天给**喂12次混合精料,以促进上膘。

  四、加强**疾病的预防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感染疾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使育肥效果不好。另外,在放牧的饲养方式下,羊在野外采食饲草,更易感染寄生虫病等疾病。

  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加强环境的管理,保持舍内卫生、干燥,定期对羊舍进行清洗和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和免疫计划,并且要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做好**的接种工作,并做好抗体的监测工作,没有接种或者漏注的羊只一定要补注**。

  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在入夏可给羊群饲喂驱虫药(虫清宝),以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驱虫的粪便要及时处理以杀灭虫源。在初夏时对羊进行一次药浴,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并且还可以洗去身上的污垢,促进血液循环,对上膘有利。但是要注意妊娠母羊则不可以进行药浴。

  

夏季养羊常见病防治

  一、腐蹄病

  1.病因:炎热雨季,圈舍潮湿泥泞,羊易患此病。诱因则是饲草中钙、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质疏松,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以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

  2.症状:病羊跛行,食欲降低,喜卧怕立,行走困难。用刀切割扩创后,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臭水流出,蹄间常有溃疡面,上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严重时,蹄壳腐烂变形,卧地不起,久卧压成褥疮,还能引起全身败血症。

  3.治疗:

  (1)病羊应及时修整蹄部,如蹄叉腐烂,可用5%-10%的浓碘酊或1%-2%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洗,若是蹄底软组织腐烂,要彻底扩创清洗,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内用5%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粉或5%水杨酸粉填塞包扎,外面再涂上松节油,借以防腐防酸,也可用磺胺或一些抗菌素软膏等。

  (2)对急**例,要控制败血症的发生,应该用青、链霉素以及广谱抗菌素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4.预防:

  (1)注意喂给适量矿物质,及时清除圈舍中的积粪尿。

  (2)在圈进门处要放置10%的硫酸铜溶液浸湿的草袋,对蹄消毒。

  二、眼病

  该病多发生在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传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眼部,发病率可达9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泪,怕光,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发病当天可见角膜混浊,呈灰白色半透明或*白色的不透明,一般先从角膜边缘开始,渐向眼**发展,后,可使视力完全丧失。

  治疗:

  (1)1%-2%硼酸水冲洗干净。

  (2)四环素药膏每天早晚各1次涂于眼中。

  (3)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万单位加蒸馏水10毫升[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冲洗,10毫升肌肉注射。

  三、中暑

  1.病因:该病在炎热的阳光下放牧,或关在通风**、潮湿闷热的车厢或栏舍内易发生此病。

  2.症状:病初精神不振,常常围着圈打转,四肢发抖,步态不稳,呼吸短促,眼结膜红并逐渐变为蓝紫色,体温升高到40-42℃。心跳快而弱,皮肤干热继而大量出汗,鼻孔流出泡状液体,心跳每分钟100次以上,很快昏倒,昏倒时眼球闪动,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很快死亡。

  3.治疗:

  (1)将病羊迅速转移到荫凉通风的地方,往头上浇淋冷水或凉水灌肠。注射安钠咖大羊3-5毫升,给予食盐水饮用,必要时可投服清凉剂。

  (2)颈静脉放血80-100毫升,放血后补液,可用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加入10%安钠咖4毫升。

  (3)纠正酸中毒及时对症治疗,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00毫升。心脏衰弱及虚脱时,皮下注射5%硫酸苯异丙胺溶液20-40毫升。

  4.预防:

  (1)不在炎热的阳光下放牧。

  (2)车厢、羊舍要通风凉爽,防止闷热。

  (3)多给饮水和清凉多汁的饲料。

  四、蓝舌病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口腔和胃肠道黏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房和蹄冠上也常有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患病动物为传染源,主要由昆虫伊蚊及库蠓传播,呈季节性流行。多发于湿热的夏季和早秋,特别是潮湿低洼地区易发此病。

  1.症状:该病潜伏期为4-10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高热稽留4-5天,精神萎顿,厌食,呼吸及心跳加快。大量流涎,流鼻涕,双唇发生水肿,常蔓延至面颊、耳部、舌及口腔黏膜充血、发绀,出现淤斑呈青紫色;严重者发生溃疡、糜烂,致使吞咽困难。继发感染进一步引起组织坏死,口腔恶臭,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干涸后结痂于鼻孔周围,因而引起呼吸困难。鼻黏膜和鼻镜糜烂出血。有时蹄冠和蹄叶发炎,初蹄热而痛,后见跛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起,由于并发肺炎或胃肠炎而死亡。山羊的症状与绵羊相似,但较轻,多呈良性经过。

  2.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营养,精心护理,对症治疗。

  (1)口腔用清水、食醋或0.1%的高锰酸钾水冲洗,再用1%-3%硫酸铜或碘**涂于糜烂面,或用冰硼散外用治疗。

  (2)蹄部患病时可先用3%克辽林或3%来苏尔洗净,再用土霉素软膏涂抹。

  (3)注射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4)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补液强心,5%葡萄糖盐水加10%安钠咖1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1次。

  3.预防:

  (1)每年应注射鸡胚化弱毒**或牛肾脏细胞致弱的组织苗,半岁以内的羊按说明用量皮下注射,10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生产母羊应在配种前或怀孕后3个月内接种**。

  (2)发现病羊应扑杀,对场地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3)提倡在高地放牧和羊群回圈过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