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霜冻的地区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霜冻什么时间发生?谢谢~(霜冻是在几月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霜冻什么时间发生?谢谢~
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霜冻时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不同,可分为春霜冻和秋霜冻二种:
1、春霜冻又称晚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看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2、秋霜冻又称早霜冻,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扩展资料:
做好初霜冻的防御工作:
初霜冻发生在作物成熟前期,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受灾后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挽回损失,所以在初霜冻危害较重的地区,应该选用耐寒和早熟品种,合理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在霜冻来前充分成熟。
东北地区后期热量条件及初霜的早晚是决定作物后期是否能够充分灌浆和高产的重要因素。
防御霜冻害的方法除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品种和调整播种期外,主要是趋利避害,避、抗、防相结合。还经常采用熏烟、覆盖、灌水、喷水及燃烧重油等方法。
尚未出现霜冻的地区,对贪青晚熟、低洼地块的作物要采取有效促熟措施,以减轻霜冻对产量造成的损失。对发生轻霜危害的作物,也可根据后期天气状况适当晚收,促进后熟,提高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霜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北方未来10天将有三股冷空气 需防霜冻危害
08年冰冻灾害大致分布地区是哪些?
江南那边
青海的地理环境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本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青海四周相邻的省、区,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青海属于高原**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中国第二。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多,主要为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