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约化[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高密度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不断推广,较之传统的江河湖泊养殖以及网箱养殖,集约化养殖有更高的产值和市场竞争力。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把集约化养殖等同于现代化,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弊端,过度扩张集约化养殖而忽视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承载能力与环境的消纳能力,结果将与良好初衷相悖。在水产养殖中有一种物质危害严重,却经常被忽视,它就是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
硫化氢是一种可溶性的有毒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当养殖水体硫化氢浓度过高时,硫化氢可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养殖动物的组织与血液,与血红素[红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的。]的中铁结合,破坏了血红素的结构,使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分子的能力,使血液呈巧克力样黑色;同时硫化氢对养殖动物的皮肤和粘膜有很强的**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
硫化氢中毒轻则导致海参出现摄食减少、活力弱,重则引起海参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甚至死亡。
养殖水体硫化物[无机化学中,硫化物(sulfide)指电正性较强的金属或非金属与硫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的硫化物有两个主要来源:
1.土壤岩层硫酸盐[硫酸盐,是由硫酸根离子(SO42- )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且大多数溶于水。]含量高、大量使用高硫燃煤地区的雨水及**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这些硫酸盐溶解进入水体后,在厌氧条件下,被存在于养殖池底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分解而形成硫化物。
2.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物。
这二方面的综合因素使池塘水体硫化物含量增加。可溶性硫化物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影响硫化氢浓度的水质因素
常温下,PH>9时,硫化物98%以上都是以HS—形式存在,毒性较小;PH<6时,90%以上硫化物以硫化氢形式存在,毒性很大;PH值为7时,硫化氢和HS—各占一半。
养殖水体硫化氢管理
1.充分增氧。水体高水平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可**消耗硫化氢为无毒物质硫酸盐。高溶氧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于繁衍,从而抑制硫化氢的产生。开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和泼洒增氧剂是有效的增氧方法。
2.调节水体PH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机会越大。一般控制水体PH值在7.5—8.5之间。如过低,可施用生石灰提高PH值,少量多次,缓慢调高PH值。同时应确认水中分子氨不过量,否则提高PH值,容易引起氨中毒。
3.经常换水,降低池水中有机物浓度,同时新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可沉淀水中的硫化氢。
4.养殖池收获后彻底清污,或将池底翻耕晾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他硫化物**。
5.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6.合理施肥。避免藻类过度繁殖导致倒藻降低水体溶氧。
7.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微生物菌粉,减少塘底硫化氢,分解有机物。
清污道
内含硫化氢**细菌、类球红细菌、多种超耐低氧芽孢杆菌,可有效去除塘底硫化氢和有机物,提高池塘底部溶解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