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养殖常见病之弧菌病防治技术


1、症状

病鱼摄饵**,体色发黑,各鳍基部充血,体表、口腔、*门发红出血,鳃丝贫血略发白。有的眼球突出。个体较大的鱼或成鱼的体表往往有糜烂、破裂、变白、真皮溃烂、肌肉坏死等症状,有时到处可见出血点。

2、病原

为鳗弧菌[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革兰氏*性,短杆菌,菌体直或稍弯,两端圆形,单个或2个相连,无荚膜,不抗酸,通常为极端单鞭毛,能运动。溶血,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链霉素[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性菌引起的感染。]、新生霉素、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金霉素[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金色**晶体粉末,由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us)发酵产生,发酵液经酸化、过滤得沉淀物,溶解于乙醇后经酸析得粗品,经溶解、成盐得**盐结晶。]及弧菌***(0/129)敏感,产生毒素。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温度5~43℃,适宜温度18~37℃,生长pH值5.8~10.5,0%~5%氯化钠[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中能生长,但在无氯化钠培养基中生长**,6%的氯化钠中不生长。

3、流行情况

虹鳟[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鱼类。]弧菌病属世界性流行的疾病。从孵化后数月至1龄左右的虹鳟易感染,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更大的虹鳟乃至亲鱼都能感染,但多为慢性。本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发病,一直到秋后水温降到18℃以下,才慢慢停止死亡,最终造成严重损失。

4、防治方法

(1)预防接种鳗弧菌菌苗[[vaccine] 对某一特定传染病产生或增加人工免疫力的制剂,包括死亡的微生物(死毒)、活的但减弱其毒性的(弱毒)以及活的毒性充分的(强毒)三种 。],一般用福尔马林灭活苗。菌苗接种方法有:

腹腔注射:效果最好,且产生免疫效果最快,菌苗用量也最少,但太麻烦,易伤鱼。可先用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后,每尾鱼注射灭活菌苗0.1毫升[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

浸洗法:这种方法较为常用,10000000菌/毫升浸浴[浸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jìn yù,一般指浸泡或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之中。]5分钟,或10000菌/毫升浸浴3~6小时均有效;0.94克(湿重[制浆造纸术语,湿重是间接表示纤维平均长度。])菌苗/升及5.32%氯化钠高渗浸浴3分钟也有效。免疫期为113天。

喷雾法:每1立方厘米7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压力,距离15厘米,喷雾5~10秒,每克载体含0.01毫克湿重菌苗。

口服法:每千克鱼每天投喂湿菌苗4克,连喂30天有效。本法的缺点是菌苗用量大,且要连续投喂多次。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2~5克强力霉素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

(3)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土霉素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7天。

以上内服治疗药物应配合使用0.3毫克/升强氯精全池遍洒,进行池水和鱼体消毒。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