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牡蛎养殖方法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牡蛎的生长繁殖(牡蛎的繁殖有什么特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牡蛎的生长繁殖

牡蛎属于卵生型,6—8月是繁殖期。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即欧洲平牡蛎)。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游泳的幼体,叫做:缘膜幼体(veliger larvae)。两周以后缘膜幼体永久固著于其他物体上,比如其它牡蛎壳或**,固定三天以后,幼体失去了游泳的能力,变成了小的成体,叫做蚝仔(spats)。经3~5年后收获。

什么是牡蛎吊绳养殖法

牡蛎吊水养殖法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该法优点是有较大抗风 浪能力。

养殖方法:一是将固着蜗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

牡蛎的生长繁殖

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两贝壳之间相隔10厘米左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3米。

生蚝是怎么繁殖的

生蚝别名又叫牡蛎,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每100g牡蛎,不包括壳的重量,含水87.1%,含锌71.2mg,富含蛋白锌,是很好的补锌食物,要补锌可以常吃牡蛎或蛋白锌。为牡蛎科动物牡蛎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一、筏式养成

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m以上的海区可作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牡蛎应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牡蛎和褶牡蛎介于两者之间。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⑴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cm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cm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m。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⑵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可吊养1000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kg以上。

二、滩涂播养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667㎡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三、蛎、虾混养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m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cm,中后期控制在50~60cm。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cm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四、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种:

1、漫天星:蛎石杂知己无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为5~6块蛎石为1组。

3、行列式:排宽0.5~1m,排间距为0.6~1.5m。深水养殖可在投石采苗后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获。

五、插竹养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⑴直插:以150~179支蛎竹直插成排,排长3~5m;或者以100~120支蛎竹插成排,排中间留有2~3个空档,以畅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蛎竹插成1堆,堆底宽45~60cm,顶宽33~36cm,堆和堆之间相距20~25cm。由5~6堆组成1排,排与排之间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蛎竹。

六、桥式养殖

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cm,列与列之间距离1~2m。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七、立石养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八、栅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m,串间距0.5~1m。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

九、养成期间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动一下蛎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蛎被淤泥窒息死亡,并能搅动浮泥,增加饵料的营养盐,促进牡蛎的生长。一般养成期间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节,须注意预防洪水流入,或围堤挖沟抗洪,或将牡蛎移向高盐的深水海区进行养。

3.越冬:在北方养殖的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一般都要经过2~3个冬季结冰期。在结冰前要检查1次,将可能 受到威胁的牡蛎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过冬。

4.肥育:在收获前1~2个月,将牡蛎移到优良肥育场肥育,以达增产的目的。

5.防止人为践踏:滩播牡蛎只能在滩面上滤水摄食,一旦陷入泥中就无**常生活窒息死亡。应严禁随意下滩践踏,管理人员下滩时应沿沟道行进。

6.疏通沟道:经常检查排水沟道是否畅通,退潮后滩面应尽量不积水,以防水温过高、敌害潜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蛎死亡。

7.除害:牡蛎的敌害很多,要结合翻石时进行清除,在红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间,应潜水捕捉其亲贝及卵袋。在蟹类活动频繁的季节里,加强管理,捕捉敌害。

8.防风:台风对养殖设施破坏性很大,还传卷起泥砂埋没固着器及牡蛎。因此,台风过后要及时抢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没的固着器。

十、防治

1.幼体细菌性溃疡病:病原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种牡蛎的育苗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此病。浮游的幼虫被感染后即下沉固着,或活动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洁;

2)发现患病幼体立即弃掉;

3)投喂的单胞藻无弧菌污染;

4)单独或联合使用过滤、臭氧和紫外光线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体用复合链霉素50~100g或氯霉素10g全池泼洒,连续3~5天。

2.牡蛎的派金虫病:病原为海水派金虫(Perkinsus ma-rinus)。派金虫病是牡蛎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广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蛎。牡蛎的死亡发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后随着天气变冷、水温下降,死亡也减少。流行病的发生与较高的水温(30℃)和较高的盐度(30‰)有关。盐度在15‰以下或水温低于20℃或高于33℃时,即使有派金虫寄生,牡蛎也不会死亡。慢**染的牡蛎,身体逐渐消瘦,生长停止,生殖腺的发育也受到阻碍。感染严重的牡蛎壳口张开而死,特别在环境条件下不利时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蛎作为苗种;

2)牡蛎幼虫固着**前将固着彻底清刷干净,将老牡蛎完全除掉,除去蛎床之间的有活牡蛎附着的任何物体,蛎床不要太密集;

3)牡蛎长到适当大小时就尽早提前收获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4)牡蛎养在低盐度(15‰)的海区可抑制疾病发展。

谁能告诉我牡蛎饲养的方法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牡蛎养殖技术作者:coreone 提交日期:2006-3-29 19:34:00 | 分类: | 访问量:345 ??一、牡蛎的养成方法 (一)投石养成法 此法适用于底质较硬的潮间带和潮下带,选用拳石或较大的石块作附着基,均匀分散或成堆、成行在养成场里分散养成。目前该法已逐步被淘汰。 (二)水泥条养在法 此法是我国目前开展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其主要养殖技术为:待水泥条附苗结束后,正确掌握移养日期。为缩短养成期,移养工作应在10月1日以后开始,因10月1日后,海区基本无藤壶苗附着。争取在11月底前结束。养成区应选择在低潮区为宜,这样能增长摄食时间。在多泥沙海区,要避开潮流过急处插养,这是因为牡蛎在涨、退潮时贝壳张开,泥沙灌入体内导致窒息死亡。 养成形式选定,硬底质可用单插式,软涂底质宜用簇堆养成,因其可增强抗风力,避免底脚软倒,且可节省劳力。 养成方法:排列要顺潮向,行距间要开沟排水,这样可减轻促淤和下陷。 (三)垂下养成法 垂下牡蛎养殖法是目前国内外牡蛎养殖的先进技术,且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分别介绍如下: 1、筏式养殖法:此法适用于干潮时水深4米以上,风浪平静的内湾。筏的结构大小因地而异,没有统一规格,筏子通常用圆木和毛竹扎成有5×10米的,也有10×10米。每台筏用6-9个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并以锚或桩固定在海底。将已附好苗的蛎壳串、橡皮条悬挂在筏子上进行养成,也可在筏上吊挂装有单体牡蛎的笼子进行牡蛎的笼养。 2、延绳养殖法(宁波市曾用本法养过):延绳系由1500股聚乙烯单丝绞制而成,全长96米,两端打桩于海底,两头各为30米长桩缆(具体应以满潮时水深2倍以上定桩缆长度),中间36米为浮绠,每隔1.5米缚一个直径32厘米玻璃球,附着器吊距为橡皮条0.4米、贝壳串0.5米,一根延绳前者可吊91条、后者可吊73串。延绳间距为当地潮养的1-1.5倍。浮绠应与主流方面成50-60度偏角,形成拉流现象。该法优点是有较大抗风浪能力。 3、棚架式养殖:此法养殖海区要求潮流畅通,流速20-25厘米/秒,有适量淡水注入,海区饵料生物、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适宜牡蛎养成。养殖区域选择在低潮区或小潮汛时能保持2-3米水深的区域,海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涂面平坦,不能过软,涂质为沙质或泥沙质。 棚架为两行或多行对应平行的树桩(毛竹、石均可)及水平敷设的聚乙烯绳(或毛竹)组成,标桩行顺流设置,桩行中两桩距离为3-4米,行与行之间的相对距离为1米左右,桩行长度根据养殖场地确定桩的长度,一般为3米,也可视滩涂底质软硬而定,桩头大部分垂直打入涂中,上端露出滩面0.6-0.8米,在桩头的顶端,用240丝(股)以上的聚乙烯绳或毛竹把桩按行串连起来,桩行的两端用斜桩将聚乙烯绳固定,构成一个固定的低棚架。 当采苗后40-45天,采苗达到生产要求后,将采有牡蛎苗的采苗器分散,移到低潮区的棚架上养成。将蛎壳采苗器的两端分别吊挂在养殖棚架的聚乙烯绳或毛竹上,苗串平挂略呈抛物型,串与串之间距离20-25厘米,并行挂养,苗串最低点离滩面20厘米以上。 (四)其他养殖方式:目前国内开展的牡蛎养殖方法还有底播插滩养殖、滩涂播养等等方法。 二、养成管理 牡蛎养殖中经常性管理有:经常巡视、观察,特别是在台风过后,应及时下海整理好附苗器,在水泥条养蛎过程中要减轻促淤和下陷,一般每月一次顺簇脚耥沟扒泥。在垂下式养殖中,应及时清除附在筏上及附苗器上的杂质及过多附着物,发现壳串断绳掉入泥中要及时挂好,特别要注意防止筏、绳被冲走,棚架倒塌,在台风季节前均要及时加固。 三、敌害及病虫害 (一)赤潮:赤潮不仅对渔业,而且对贝类养殖业也有很大的危害性。产生赤潮的生物主要有环勾藻、光甲藻、角藻、多甲藻、夜光虫等等。由于赤潮的侵袭而引起牡蛎的大批死亡。 (二)肉食性腹足类及其他敌害:红螺、荔枝螺等肉食性腹足类对牡蛎的危害极为严重,而藤壶、海鞘、苔藓虫等与牡蛎争夺附着器和食物,影响牡蛎的附着和生长;其他如锯缘青蟹、虾类和一些鲼科鱼类对牡蛎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三)菌类和寄生虫:国内对牡蛎的病害和寄生虫报道极少,国外报道的有:牡蛎的微孢子虫寄生使牡蛎大批死亡,日本牡蛎的弧菌病。涉及牡蛎的牛普吸虫病、六鞭毛虫病等等。 (四)工业废水污染及农药污染:目前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大海中,对牡蛎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另外因许多剧毒农药的过量使用,农田中排出的水也会成为污染物之一。 对上述这些危害,作为养殖户来说,在选址上应避开赤潮多发海区及农业废水污染区,对敌害生物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在幼苗期间,更要及时清除附苗器上的敌害生物。 四、收获 收获:收获季节一般在蛎肉最肥满的冬、春季。收获方法:在潮间带用块石、水泥条等养殖牡蛎,可在退潮时装船,等潮涨运回岸上开壳取肉。垂下养殖的牡蛎,可将附苗器收回,运回岸上取肉。也可直接在船上采收牡蛎,单体牡蛎可以带壳销售。
——希望能帮助您,您如果满意就采纳我哦。谢谢

生蚝如何繁殖后代

生蚝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卵生型的繁殖方式是:亲贝把成熟的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后即固着在岩礁等物体上,大多数生蚝如褶生蚝、长生蚝、近江生蚝等都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生蚝的繁殖期随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即使同一种生蚝,由于生活海区不同,繁殖期也不同,生蚝的繁殖季节大都在本海区水温最高、盐度最低的月份里,如褶生蚝,在象山港内的繁殖盛期为6到8月份。

养花鸟鱼虫分别有什么寓意?

就是生活中充满了花鸟鱼虫的生活 一般是指退休了的人,闲来无事不需要忙的意思 每天可以种种花,养养鸟,或者是虫子 有耐心的人,还可以去钓鱼,怡然自得的生活

牡蛎的物种分类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大连湾牡蛎又名海蛎子,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助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生蚝: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它还可以做生吃,有补肾,美容的效果。湛江牡蛎湛江牡蛎被渔民称为“猫耳蚝”,其体形较小,最大个体体长约3厘米,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沿岸河口区,与香港牡蛎同域分布,但与香港牡蛎、熊本牡蛎存在一定的生态竞争关系。湛江牡蛎每年4~9月为性腺成熟期,6~8月为产卵高峰期,与香港牡蛎和熊本牡蛎相比,湛江牡蛎早期生长更快,但第一次生长高峰期后生长速率明显下降。 电白牡蛎电白牡蛎与清澜港一种名为C. iredalei的牡蛎个体大小及形态特征十分相似,遗传关系相近,主要区别是电白牡蛎为浅**或无闭壳肌痕,而C. iredalei的左闭壳肌痕为黑色或棕褐色。此外,电白牡蛎较C. iredalei具有更高纬度分布,这也是电白牡蛎区别于C. iredalei的重要依据之一。 欧洲牡蛎它主要分布在欧洲,由挪威到摩洛哥经地中海到黑海一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Belon地区的,所以这个种属的生蚝又被称为“贝隆生蚝”。它吃起来有微微的金属味,海水味较重,初级接触生蚝的人可能会觉得味道太重,但它是许多老饕的最爱。熊本蚝其中著名代表是个子小小,像猫爪子一样的Kumamoto,中文叫“熊本蚝”。原来产于日本熊本县,但是后来被捕得快绝种,1920年代传到美国,便在美国西海岸开始繁殖。美东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分布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湾到墨西哥湾、加勒比、巴西沿岸和阿根廷地区的海域中,美国华盛顿地区出品的生蚝多是这个品种。亚洲长牡蛎一般餐厅都将它简写为“C.gigas”。分布在太平洋、欧洲、地中海,美国、加拿大、法国都有,像另一个法国的著名产地Fines de Claire出品的也属于亚洲长牡蛎。它闻起来有一些甜瓜和小黄瓜香味,海水味通常没有欧洲牡蛎那么重。一般说来,出自欧洲的生蚝基本属于亚洲长牡蛎和欧洲牡蛎这两大种类。2014年初,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喻子牛等在华南沿海发现了巨蛎属(Crassostrea)两个牡蛎未定种,通过与近缘属种的形态学比较,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确定是新发现种,并分别将其命名为湛江牡蛎和电白牡蛎。该研究的分子系统学成果和新种报道分别在《基因》和《水生生物资源》上发表。 奥林匹亚牡蛎主要分布在美国的西海岸、亚洲与太平洋地区,著名的华盛顿产区也有这个品种。它吃起来前味较咸,还有海草味、矿物质味,蚝肚部位较甜美。除了这些用品种来命名的出品之外,也有以产地名来命名生蚝的方式,比如出品自加拿大的Malpeque Oysters、New York's blue point oysters、Sydney Rock等,其命名系统的复杂性一点也不亚于葡萄酒。

生蚝的生长过程?

牡蛎属于卵生型,6—8月是繁殖期。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即欧洲平牡蛎)。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游泳的幼体,叫做:缘膜幼体(veliger larvae)。两周以后缘膜幼体永久固著于其他物体上,比如其它牡蛎壳或**,固定三天以后,幼体失去了游泳的能力,变成了小的成体,叫做蚝仔(spats)。经3~5年后收获。

牡蛎养殖方法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