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叶片病害鉴定标准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标准(什么叫做植物病害)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标准

植物病害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 (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 (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如何进行植物病害诊断和鉴定:

进行植物种植,传统的就是除草、浇水和防治病虫害,那么植物病虫害应该如何去防治呢?首先要知道如何辨别别植物病虫害,我们生产的植物病害检测仪可以迅速的将植物病虫害进行鉴别,不过这是建立在知道植物病虫害的发病机理上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下植物病虫害是如何被引发的。
一、非传染**害:植物在不适宜的土壤上,或是遇到不适合的气候、水分、肥料过多过少等所引起的病害。如甜菜地里如果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硼”,就要引起甜菜根变黑腐烂,叫做缺硼病。这一类的病害不会传染蔓延,所以叫做非传染**害。

二、传染**害:是由病菌侵害发生的,能够传染,所以叫做传染**害。这类病害种类最多。引起传染**害的病菌大多数为真菌,其次就是**和细菌,以及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植物得病后,一般常见的症状有:变色、斑点、矮化、丛生、黄化、坏死、腐烂、萎蔫、缩叶、缩果、扭曲、瘤肿、畸形等。叶面上有时布满霉状物(**、红色、绿色等)、黑粉状物、**状物、锈状物以及小黑点等颗粒状物。
传染**害中,由于病原菌不同,植物生病后,外部的形态改变也不一样,而且同一种寄生物在不同的植物上或者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可表现不同的症状。相反,不同的寄生物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症状。因此,对植物病害除分析发病的原因外,还必须进一步鉴定病原生物,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症状诊断:
在诊断植物病害时,首先进行症状观察,根据症状特点,区别病害还是伤害。伤害是没有病变过程,病害是有病变过程的。如果是病害,还要区别是非传染性的,还是传染性的病害。在观察症状时,一般用扩大镜或用肉眼观察病株的外部表现,当外部症状不明显时,再进行病理解剖,检查内部症状。由于各种病害在田间的发生和发展其表现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时,应特别注意:
(1)病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多;
(2)病害发展和在田间的分布;
(3)发生时期和植株生育期;
(4)受害寄主和部位位;
(5)栽培管理方法等。

**病害与非传染**害容易混淆,因为**病害在外表看不出病症,区别**病与非传染**害,除根据有无传染现象外,还可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非传染**害在田间大都是普遍、均匀、成片发生,发病地点与地形土质或环境条件有关。**病害在田间多是分散发生,在病株周围可找到健株,其症状除呈现花叶、黄化或矮缩畸形外,还常与传毒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2.病原鉴定:
鉴定病原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最可靠的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炳原必须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
(1)非传染**害的病原鉴定
在对养分、水分、温湿度和厌围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进行化学诊断,就是将有病的植物榨出液或病土进行分析,测定矿物营养(如氮、磷、钾、硫、铁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健康植物的标准,并查明所缺元素。其次还可以进行人工诱发试验,如水培法和砂培法,人为的提供可疑的类似条件,观察是否发病。
(2)传染**害的病原鉴定
①**病害的病原鉴定

**病害的病原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组织病变。目前在电子显微镜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多采用人工接种试验来验证。人工接种试验是用病株汁液磨擦接种、嫁接、昆虫传染等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的生物学特性,如传播方法、寄主范围、寄主反应、体外保毒期、稀释终点以及血清方法等来区别**的种类。有些植物**还可以采用指示物进行鉴定。
②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

对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多采用“细菌溢”的方法。具体是切取小块病组织制片,放载玻片于显微镜下检查,如觉现有“细菌溢”从病组织(维管束)涌出,即可勿步确定为细菌病害。
如果鉴定细菌的种类,就可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阳性和*性反立来区别。此外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获得较纯的培养菌种,然后通过伤口或白然孔(水孔、皮孔、气孔等)人工接种,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目前,对细菌病害病原的鉴定,较迅速准确的方法是采用血清反应。具体方法是取一定病原的细菌液少许放载玻片上,然后加入某种用生理盐水稀释过的“抗血清”,如果两者产生“凝集”即证明是某细菌病害的病原。例如鉴定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菌时,可将已培养好的环腐病细菌液注射到兔子体内,然后抽取兔子血液,使沉淀后取上部的血清(即抗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放载玻片上,与被怀疑为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细菌掖混合,如产生“凝集”,即证明为环腐病病原。否则为非环腐病病原。
③真菌病害的病原鉴定

鉴定真菌病害,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挑取病株组织上的菌丝或子实体制片,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病菌的形态、特征、色泽、大小、结构等。其次是采用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分离培养是切取小块病株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后,移到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在一定的恒温下培养,几天后观察菌落、菌丝体、无性抱子、有性抱子等形态、色泽。接种试验应根据真菌病害不同的侵染类型,将病菌抱子进行拌种、花器接种、土壤接种、涂抹接种或将抱子棍悬液进行喷雾接种。
④线虫病害的病原鉴定

植物受线虫为害后,多在受害部位产生虫廖或膨胀的形态变化,剖切虫瘦或膨胀部分用针挑取内部含有物制片,然后放显微镜下观察有否线虫及形态特征。有些线虫病并不引起植物形态变化,可采用漏斗分离法和叶片染色法进行检查,作出诊断结果。

怎么防治病虫害?

不同地域,会表现出不同的病虫害危害,如果有条件,建议使用“义田帮手”物联网设备,通过环境监测,水肥的控制,对于防治病种害有很大帮助.

葡萄树叶子发黄枯萎是什么原因?

什么是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标准

叶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的,当葡萄树发病后,会在叶子上出现褐色的斑点,使病斑变厚,之后斑点变大连成一片,导致叶子开始变黄,最终使叶子掉落。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一)非侵染**害的诊断
通田间观察、考察环境、栽培管理来检查病部表面有无病征。
非侵染**害具如下特点:
(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面发生。没有先出现中心病株,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
(2)症状具有特异性:
1、除了高温热灼等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如缺素症,水害等。
2、株间不互相传染。
3、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征。病状类型有变色,枯死、落花落果、畸形和生长**等。
(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二)侵染**害的诊断
例如真菌病害:
1.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2.但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3.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
4.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

如何区分花和果实病害的病原类型?为什么要区分类型?

引起花和果实病害的原因很多,了解病原类型和发生时期(表2-5),对采取合理、灵活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表2-5 柑橘花和果实病害病原物类别

类型 病原类别 数量 中文名 学 名 发生时期侵染性 真菌 7 柑橘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生长期柑橘黑斑病 Phoma citricarpa 生长期柑橘蒂腐病 Dipoldia natalensisDisporthe medusaea 生长期柑橘青霉病和绿霉病 Penicillium italicumP.digitatum 储藏期柑橘酸腐病 Oospora citriaurantii 储藏期柑橘黑腐病 Alternaria citri 储藏期柑橘褐腐病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生长期储藏期非侵染性 生理 3 柑橘裂果病 壮果期柑橘日灼病 果实发育期柑橘油斑病 采果前期储藏期

我这葡萄树怎么了,叶子有斑点还发黄?

缺微量元素。嘉兴新塍奇花园艺

叶部病害有哪些?

(1)褐斑病

主要为害苹果属观果植物,叶片受害严重。该病斑暗褐色,边缘不整齐,外围**,其上有小黑点,病叶极易脱落。病斑主要有3种类型:同心轮纹型,病斑较规则;近圆型,轮纹较明显;针芒型,病斑呈针芒状向四面扩散。还有一种混合型,多近圆型,往往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斑,有的周围呈针芒状。

防治方法:在华北地区,自5月中旬开始,每隔20天左右喷药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1:2:200~24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绿得宝胶悬剂300~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斑点落叶病

主要为害苹果叶片,尤其是展叶20天内的幼嫩叶片,也可为害果实。叶片染病,初现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或增多,形成红褐色大病斑,边缘紫褐色,**常见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果实染病,幼果果面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中期被侵染的果实呈褐色瘪病状,并于病健交界处开裂,近成熟的果实多为褐色病斑,后期高温易腐烂。

防治方法:从发病前(5月中旬)开始喷第一次药,每隔15~20天喷1次,共喷3~4次。常用药剂有:1:2:200~250倍波尔多液,30%绿得宝胶悬剂3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10%安丽宝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生产上可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3)黑星病

又称疮痂病,可在梨、苹果、桃等果树上发生,但以梨树受害最重。在梨树上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叶部受害,初在叶背主脉处呈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淡**病斑,后期枯黄早落。果实发病,初现淡**圆形斑点,后期严重时病斑木栓化,出现龟裂。

防治方法:早春梨树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生长季,从5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5天喷1次杀菌剂,连续喷3~4次。常用药剂有:1:2:200倍的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另外,喷药防治时各剂型药剂交替使用,可加入展着剂害利平或助杀1000倍液,以提高防病效果。

(4)桃细菌性穿孔病

除桃外,还可为害杏、李等观果类植物。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枝梢和果实。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斑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干枯至脱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破碎,不残留坏死组织。

防治方法:早春桃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次,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萌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5~6月初发病期,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显著。常用药剂有:30%绿得宝胶悬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

5)葡萄霜霉病

主要为害葡萄叶片,也为害嫩梢、花穗及幼果。叶片染病出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渍状斑点,发病严重时叶背布满白色霉状物,病斑变褐,叶片枯死、早落。

防治方法:清除杂草,增施磷、钾肥,提高盆栽葡萄结果部位,控制湿度,减少侵染源。药剂防治应在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进行,间隔15天喷1次,连续3~4次。药剂可选用1:0.7:200倍波尔多液或30%绿得宝胶悬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杀菌剂交替使用。喷药时加展着剂害利平1000倍液或助杀1000倍液并使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才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6)柿圆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是盆栽柿树的常发病。防治不及时,造成早期落叶、柿果提早变红,导致观赏期缩短。叶片染病症状为初生圆形小斑,叶面浅褐色,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深褐色,外围边缘黑色,斑外常有黄绿色晕圈,而致病叶变红脱落。

防治方法:及时供水、补肥,增强盆树生长势,清除落叶,减少病源。喷药预防:在6月上、中旬柿树落花后,喷洒1:5:500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如能抓住时机,集中喷1次药即可。在重发病区,第一次药后隔15天再喷1次。

洋兰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哪些?

洋兰的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圆斑病、叶斑病、锈病、藻斑病等。以叶斑病、炭疽病、圆斑病较常见,且为害严重。

1.叶斑病

(1)症状特征

叶片染病后,初现**略凹陷斑点,后随病斑扩大,凹陷更加明显,并呈褐色至灰褐色或紫黑色,病斑圆形至卵圆形,融合后形状不规则,边缘略隆起。后期斑上可见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易与炭疽病在症状上混淆,但炭疽病病斑不凹陷或凹陷浅,周围叶组织变黄,斑上小黑点大,遇水小黑点呈浸润状扩展,且有时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据此可区别于叶斑病。

(2)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斑及时剪除,集中清除或烧毁。

②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或12%绿*铜*油6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1000倍液。

2.炭疽病

(1)症状特征

在叶尖、叶缘、叶中部产生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后期病斑颜色变浅,淡褐色至灰白色,周围具黑褐色边缘,斑上生隆起的黑色小粒点。病斑周围叶组织大面积变黄,严重时枯黄脱落,老叶4月初发病。新叶8月份开始发病。

(2)防治方法

①注意通风,防止顶浇、泼浇,尽量减少各种伤口。避免在雨露条件下作业。

②剪除病叶,集中烧毁。剪刀最好用70%酒精消毒,以防在剪口处成为新的病菌接触传染。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施百克*油1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3.圆斑病

(1)症状特征

叶面上病斑圆形、叶缘为半圆形,黑色,病健组织分界处颜色不变,病斑凹陷;或者叶面有一个发病中心,病斑向四周扩展,产生许多小病斑,中心病斑椭圆形或半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四周叶组织变黄。

(2)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查,注意兰圃卫生,及时剪除病叶,减少初侵染源。

②该病菌还可侵染水仙、文殊兰、朱顶红、君子兰等,要注意与这些花卉分开种植,防止相互传染。

③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天防1次,视病情发展,决定是否增加施药次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