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辽沈淮海平津什么地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作用不在于)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主要指挥官:**、罗荣桓、刘亚楼
国民*主要指挥官:卫立煌、杜聿明、范汉杰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主要指挥官:***、***、陈毅、粟裕
国民*指挥官:杜聿明、刘峙、黄百韬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主要指挥官:**、罗荣桓、***
国民*主要指挥官:傅作义、卫立煌、郭景云
扩展资料
红色记忆: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支前运动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在**和经济上翻身以后,**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作战。
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广大支前群众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用肩挑、车推、驴驮、船运等方法,将大量的粮食、**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将伤病员送到后方救治。在四平、苏中、鲁南、孟良崮、济南等战役中,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有力保证了人民**的节节胜利。
特别是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
据不完全统计,辽沈战役中,东北各地和热河共动员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余辆,抢修公路2185公里,架设桥梁383座,筹集运送粮食5500万公斤。
在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历时也最长,达56天。前线将士加上随军民工达150多万人,每天需要消耗粮食、马料350万斤到500万斤。
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民工大军。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当人民***在陈官庄地区围困杜聿明集团时,前方战事一度平静,后方运输线上却是一片繁忙景象。
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援,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后盾。
平津战役发起时,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东北解放区人民完成了辽沈战役巨大的支前任务,紧接着又投入了平津前线的支前热潮。
而华北解放区人民在支援平津前线同时,还担负着淮海战役和太原战役的支前任务。东北、华北解放区人民,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从人力、物力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
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他们冒着*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依靠人力和落后的工具,翻山越岭,破冰渡河,谱写着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和无数的英雄模范。
华东**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来源:新华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红色记忆: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支前运动
三大战役中辽沈 淮海 平津 的中心地区 作战方针 解放地区是?
辽沈战役
战争中心地区为葫芦岛-锦州-黑山-沈阳一线
作战方针:关门打狗 由于东北***兵力有优势,只要攻占锦州,就可以切断国民***撤往关内的退路,全歼其部。
解放地区包括长春城、辽宁省。辽沈战役之后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
中心地区就在徐州方圆百公里范围
作战方针:在国民*军收缩防御前各个击破。
首先被歼灭的是东面撤退回徐州的黄伯韬**,而后又包围了南面北上增援的最精锐的黄维**,徐州**三个**见大势已去仓皇出逃,亦被包围在荒野,最终全军覆没。
解放地区包括长江以北,河北以南大部份地区。
平津战役
中心地区为张家口-北平-天津一线
作战方针:围而不打。
辽沈战役结束后百万***入关,兵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重要的目标就是防止傅作义部从海路南逃加固长江防线,并且保护北京城的文物古迹。最终傅作义在失去其嫡系**,天津被攻克以后投诚,北平(北京)和平解放。
解放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地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同国民***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军组成的“东进**”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出动后,也遭到***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精锐**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则下降为290万人。全**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击毙敌**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中原**军在华东**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撤离徐州,被华东**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击毙**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北平***组织和***派无*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赖以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辽沈战役,我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
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决定成立由**、罗荣桓、***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52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淮海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我军参战**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使***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的直接威胁之下。辽沈战役:
四野:司令员**、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
国民*:杜聿明、廖耀湘、侯镜如
平津战役:
四野与华北**军:**、罗荣桓、***
国民*:北平的傅作义、天津的范汉杰
淮海战役:
二野的刘邓和三野的陈毅粟裕
徐州剿总:杜聿明、黄维、邱清泉、李弥、黄伯韬
渡江战役:
二野的刘邓和三野的陈毅粟裕
南京方面的汤恩伯,武汉方面的白崇禧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10b6970aef7ab51f95ca6bd3.html
我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 、淮海战役和 ?
我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和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主要解放了哪些地区
淮海战役解放了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国民*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华东**军、中原**军对国民*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五个**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战场面积有多大几个省
淮海战役战区面积大概面积6万平方公里左右。
在最初的战役计划里,“淮”是指“两淮”,即淮*、淮安,“海”是指海州没有错。本来,按计划,华野南下,直奔两淮、海州,最初目标打击黄百韬**。对方也计划收缩兵力,无奈杜聿明去东北救火回来,徐州战场形势已经大变,但还是来得及收缩。因为敌军工作出色,贾汪起义,南下**直插徐东,同时而黄**为等一个师,白停了一天,也没在运河上架桥,结果黄**被分割包围,为救援一个**,老蒋各处调兵,除徐州外,跨战区动华中调黄维来,结果,为了阻黄维,中野参战,结果,没救了黄百韬,黄维又被包围了,仗越打越大,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
汪精卫政权曾经将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划出建立了一个淮海省,省会在徐州。其中“淮”自然指淮北,“海”指海州,即今天的连云港市。
淮海战役计划中的作战区域大致就在前淮海省的范围内,故此得名。
淮海战役主战场在什么地方
淮海战役有三个主战场:一是徐州东边的碾庄,主要是歼灭黄伯韬**;二是安徽濉溪县双堆集,主要是歼灭黄维**;三是安撤萧县与河南永城接壤的陈官庄、李方林一带,主要是歼灭杜聿明集团,包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和邱清泉的第2**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的背景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不利,8月初,国民*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造成**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嚼不烂”。
一个月后,**在西柏坡召开**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国民***派”的任务。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 [8] ,使得**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主要解放了哪些地区
辽沈战役解放了大东北,淮海战役解放了大中原,平津战役解放了北平和天津。
简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过程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我东北**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军组成的“东进**”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出动后,也遭到***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精锐**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10万人。中原**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军及华东**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11万人。华东**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军3个**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按照****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和**北平***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伤亡3.9万人,国民***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中国解放战争中的淮海,平津,辽沈三大战役各指什么时候地方
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至11月2日结束,共计52天。地址在辽宁和沈阳。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军。
2、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前后共计66天。这次战役的地点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1月31日胜利结束,共计63天。地点是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