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灵江流经地区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灵江的水文特征(灵江的水量)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灵江的水文特征

灵江上游永安溪为山溪河流,河势弯曲、坡陡流急;中游为感潮河流,潮水可上溯到永安溪的杨渡村,临海以下逐渐平坦;下游为潮汐河流,河势顺直,最大河宽为1800米,平均宽为1500米,最小河宽在牛头颈口门处为970米,潮水涨落明显,最大潮差6.78米。上游洪水期时水位变化很大。 灵江位于台风多发地区,1997年的11号台风造成灵江沿岸潮水暴涨,导致沿海潮位均超历史最**位,海门潮位达7.5米;2004年14号“云娜”台风造成灵江流域钓鱼亭正**头**位达6.85米。 灵江水域常年受潮流主控,唯大洪水时才由上游下泄洪水及潮流复合起作用。该水域共有临海和海门水文观测站。 潮型 台州湾潮波自东海传入,湾内为不规则半日潮型。江口、海湾水域受地形影响潮波变形显著。水深小于潮差时潮波变形剧烈,接近驻波。浅海分潮明显,江口区和海湾区潮差较大,且从湾口到湾顶逐步增加。 潮流 灵江为感潮河段,椒江为潮流河段,潮流属非正规半日潮流,主要是往复流性质。 波浪 台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波浪多为风浪,以及风浪和涌浪兼有的混合浪。灵江位于台州湾西侧的内江,主要以局部风场作用下的风浪为主。

灵江的主要支流

始丰溪 始丰溪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大盘山主峰,流经磐安、天台、临海,在临海三江村与永安溪合流后称灵江,其主流长134.2公里,流域面积1609.4平方公里,其中临海境内段长31公里,流域面积250.5平方公里。始丰溪的主要支流有三茅溪与苍山溪。 永宁江 永宁江又称澄江,发源于黄岩西部括苍山脉大寺尖,贯穿黄岩,至三江口汇入灵江,全长80公里,流域面积889.8平方公里,属省级河道。其上游为大横溪,后又称黄岩溪、永宁溪,自潮济至三江口称永宁江。永宁江支流最大者为西江。 大田港 大田港,发源于临海金竹东北麓,上游称小芝溪,西北流至下蒋,右纳康谷溪后称逆溪,进入牛头山水库,而后西北流至四年村称邵家渡港,右纳大田河后称大田港,西南流至五孔岙从左岸汇入灵江。大田港河长53公里,河宽30~80米,流域面积522平方公里,落差159米,平均坡降3.0‰。1990年,大田港闸建成后,大田港已变成内河。 义城港 义城港,是灵江右岸支流,发源于临海市青尖顶,东南流经双坑,蜿蜒东北流至尤溪(花园),右汇温家岙龙门水库来水,流至棕棚埠汇入灵江。义城港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落差849米,平均坡降19.5‰。1974年红旗闸建成后,义城港已变成内河。 朱溪 朱溪,永安溪支流,发源于括苍山仙居县境内下坑,东北流经朱溪镇,至大战以下虎坦附近从右岸汇入永安溪。朱溪长49公里,流域面积379平方公里,落差787米,平均坡降16.0‰。 十三都坑 十三都坑是永安溪右岸支流,发源于仙居县雷公岗十八曲岭,东北流至圳口出山谷进入拓溪盆地,北流至拓溪大昌汇入永安溪。十三都坑河长41公里,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落差560米,平均坡降13.5‰。 百里大河 百里大河是杜桃平原主要河网、内河的总称,流域面积287.2平方公里,总长约186公里。主源发自北部溪口水及境内汇合其它诸支溪,由桐峙山新屋经龙王村南流汇合金溪、马宅溪至章安山门,入河网。河道众多与自然水系相通,干流河长约58公里,平均径流量2.30亿立方米,境内落差566米。

钱塘江是不是有一个别名就浙江?急~~

浙江是折江的谐音,浙江,古称“折江”,因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弯曲如“之”字而得名。它是海内外闻名的文物荟萃之邦,景点集中之地,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莫干山、嵊泗列岛、普陀山、溪口--雪窦山、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仙都、北山--双龙)11处,数量居全国之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在浙江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它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首古诗真实再现了江南浙江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这里也曾孕育了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浙江这块青山绿水的土地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如诗的山水仙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孕生了浙江浓郁的民俗风情,造就了浙江人浪漫**的想象力。浙东水乡佛国、浙西名山名水、浙南奇山丽水、浙北丝绸古镇,每一处风景名胜都被赋予了美丽动人的传说,勾勒出一幅幅诗话江南、山水浙江的迷人画卷。

文学的发展史

灵江的水文特征

三期
上古——先秦
中古——从秦汉到明代中前期
近古——明代中后期到近代(**战争前后)

七段:
1.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2.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五言诗萌芽(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四言诗(曹操)——五言诗成熟(建安七子——七言诗萌芽(鲍照)——宫体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4.隋唐文学:唐诗(五七言诗歌的巅峰)——唐传奇(小说发展阶段)
5.宋元文学:宋词(唐诗的变形与发展)——元曲(散曲+杂剧、宋词的发展与变化)——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萌芽)
6.明清文学:白话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三言二拍)——文言小说——明传奇(元杂剧的发展《牡丹亭》)
7.近代文学:四大**(诗界**、文界**、小说界**、戏曲改良)

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再到资本**社会,最后才到社会**社会。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连。古埃及的法律——可回溯至西元前3000年,有一部约可被分成十二篇的民法典。这部民法典是基于玛特的概念,传统、修辞语法、社会公平为其特色。

西元前约1760年时,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古巴比伦法成文法了,并将写上法典的石碑放在市场上供众人观看;此一法典现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

但和埃及法律是由历史学家从争讼纪录中拼揍出来一样,汉谟拉比法典也只有少许的文献残留下来,且大部份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流逝掉了。这些早期的法律对后世文明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扩展资料:

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

3、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5、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

椒江的流域概况

流域内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南面以雁荡山为屏,有括苍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苍山主峰米筛浪高达1382.4米,是浙东最高峰。椒江水系由西向东流经市区入台州湾。沿海区有椒北平原等三大平原为台州主要产粮区。 源头至上游仙居县内,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境内全长116公里。两岸支流平行排列,自南、北向主流汇集。全县地形从外向内倾斜,略向东倾。各支脉斜交、层叠,构成多级梯状平台。平台上缓丘起伏,围限成大小不等、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适宜农耕。其中下各、城关、田市、横溪等4个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其河谷底部大多在海拔100米以下,地面略有起伏,是本县水稻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地区。丘陵山地多由火山岩和碎屑岩组成,全为中生代和新生代产物。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和节理较为发育,相变强烈,岩性复杂。在漫长的地壳演变中,形成多变的山岳景观。奇峰幽洞,比比皆是。著名的仙居八景:“南峰钓艇”、“东岭晓钟”、“石龙霖雨”、“水帘瀑布”、“景星望月”、“锦凤冲霄”、“**积雪”、“苍岭丹枫”,各领风姿,令人神往,*人墨客,游迹遍至。清翰林院编修潘耒记道:“天台深幽,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气候属**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2C°,1月份平均气温为5.6C°,7月份平均气温为28.5C°。由于地形复杂,位置不同,各地气温略有差异。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76.8毫米,呈双峰型分布,前峰为梅雨,后峰为秋雨。6月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达233毫米;11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月份,只有75.9毫米。降水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温暖湿润的气候,不仅有利于双季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也有利于发展茶、桑、油茶、柑桔等经济作物。但盛夏伏旱,梅雨季与台风季的暴雨以及冷空气带来的低温霜冻,对农业有严重影响。仙居历史悠久。4000多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两岸的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  战国时,仙居为越国领土。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鄞县回浦乡。东汉时,仙居已是国内高僧名道涉足之地,兴平元年(194)建造的“石头禅院”,遗址尚存。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至吴越宝正五年(930),改名永安。宋时,仙居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 上游天台县境内,天台山脉由县西向东北蜿蜒,西南绵亘大雷山脉,形成四面环山中部较为平坦的丘陵盆地。东部最高的苍山顶海拔1113米,北部华顶山海拔1110米。始丰溪两岸河谷平原海拔50-120米。天台盆地呈三角形,低山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81%,河谷平原和台地占19%。溪流分属椒江、曹娥江、白溪、清溪、珠游溪5个水系。始丰溪贯穿天台盆地,全长132.7公里(境内长68.5公里),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111.54平方公里)。天台县,以境内天台山得名,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地处北纬28°57′02″-29°20′39″、东经120°41′24″-121°15′46″之间。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总面积1420.70平方公里。天台县属**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6.8℃,降雨量1320mm,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县地处台州、宁波、绍兴、金华等四地区的交接地带,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上三线”(上虞至三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天台县属于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热量充足的气候特征。又因四周山体环绕,中间低平,小区域气候特征显著,带有一定的盆地气候色彩。 汉晋之际,高道葛玄、名僧昙猷先后来天台山建筑庵传法。陈隋高僧智居天台22年,建12刹,开创佛教天台宗,成为影响海内外的一代创教大师,于是天台山就成为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唐朝,僧一行抵国清寺学算编写《大衍历》;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70余年,晚年曾来苏锡一带,有《寒山集》传世。(现在,欧美等国已掀起一股寒山研究热。)最澄等90多位日本僧人来山求法,使天台山名声远播。此后,日本、高丽(朝鲜半岛)僧人来山求法礼佛者不绝于途,国清寺被日韩等国奉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宋朝,张百端开创道教**仙派,后世尊为道教南宗始祖,桐柏山遂成为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赤城山玉京洞和灵墟、司马悔山也分别载入道书成为天下第六洞天和第十四、六十福地。禅僧济公降生于天台城关,他擅长诗文,戏佞济贫,被民间尊为“**”。现在,济公出生地石墙头建有济公亭,济公少年读书处赤城山建有“济公佛院”。梵宫道院既为胜境增彩添色,又使天台山获得了“佛宗道源”的美誉。天台山文化不愧为中华民族传说文化的集中体现的一个缩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典范。“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中游临海市境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浙江省第三大水系——灵江,由西向东横贯本市中间掠过。从仙居县而下永安溪,从天台县而下的始丰溪,在临海西边的版图上,成“Y”形,在永丰镇三江汇合,进入灵江。括苍山、大雷山、桐峙山等3支山脉,逶延盘踞在境内西部、南部和北部。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境内峰峦层叠,山丘延绵,河流阡陌纵横。属**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全年积温5370℃,无霜期241天,平均蒸发量1231.4毫米,属湿润地区。1月平均气温5.8℃,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 从夏朝开始,临海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和属地演变情况。夏、商、周时,临海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属闽中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为东部都尉治,属会稽郡,县治于章安,属会稽郡。公元222年,分章安北部置始平县,分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郡治在章安;公元323年,临海郡辖章安;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并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一年(591年)移县治于大固山;公元1227年,设台州路总管府;公元1368年,台州路改为台州府,隶属浙江省。自唐至清,临海历来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1949年5月,临海解放,同年10月,成立台州专区,驻地在临海。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临海一直为台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临海撤县设市。 下游黄岩区境内,东部属于温黄平原,为丰饶的鱼米之乡;西部为丘陵山地,主要山脉有括苍山支脉和北雁荡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铅、锌及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境内百条溪流纵横,第一大川永宁江干流全长77公里。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设计总库容为6.91亿立方米,灌溉黄岩、椒江、路桥、临海、温岭5市(区)百万亩农田,解决三百多万人民生活用水。城区永宁江、南官河、西江河、东官河“一江三河”穿城而过,方山、翠屏山、松岩山众山环绕;西部山区是台州城市的后花园和生态屏障。境内大寺基森林公园总面积2.41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7.3%,长潭水库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库容达7.32亿立方米。著名风景区有划岩山、黄岩大瀑布群、富山大裂谷、浙东十八潭、船山大峡谷、松岩山、黄**窟、九峰公园、永宁公园、院桥鉴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其中九峰山和松岩山旅游风景区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划岩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区。 黄岩故地在夏、商、周为东瓯地,春秋战国为东瓯王国,秦代属闽中郡,汉代属回浦县、章安县、永宁县,三国、两晋至南朝属临海县,唐代上元二年(657)始设永宁县,唐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名为黄岩县,因中国道教名人王方平隐居之山顶有黄石而得名。1980年析东部以工业重镇海门为主的海门区、海门镇、大陈镇和东山公社,成立海门特区(过二年撤海门特区设椒江市)。1982-1984年,划归椒江市。198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黄岩市(县级市)。1994年12月,台州地区撤地易地设市,黄岩撤市设区(县级),所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路桥、金清、新桥、横街、蓬街、下梁、峰江、桐屿、黄琅、螺洋共8镇2乡划出设立路桥区,同为台州市的主体城区之一。自此,原黄岩县全境一分为三(三区:黄岩、椒江、路桥)成为台州市市区,撤市分区后的黄岩,总人口56.73万,面积988平方公里。 黄岩历史悠久。自古有“小邹鲁”之美誉,史有“十八进士共一家”之盛,曾产生“南宋第一相”杜范、诗人戴复古、文史学家陶宗仪等一大批俊杰贤人。近代以来更是人才辈出,涌现了“两弹一星”功勋陈芳允、中国植物生理学创始人之一罗宗洛等8位黄岩籍“两院”院士,以及**家、艺术家陈叔亮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五代沙埠青瓷窑址、北宋始建瑞隆感应塔、瑞岩净土寺塔、五洞桥、孔庙等5处省级文保单位,以及委羽山中国道教“第二洞天”、佛教日本曹洞宗祖庭瑞岩寺、翠屏山朱熹讲学堂遗址等名胜古迹。博物馆馆藏文物达8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件,拥有量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5部馆藏古籍善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黄岩翻簧竹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盛产“黄岩蜜橘”、“东魁杨梅”驰名中外,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开始种植柑橘,是世界宽皮柑橘和东魁杨梅的始祖地,获得“中国蜜橘之乡”和“中国东魁杨梅之乡”的美誉。被誉为“中国茭白之乡”、“中国紫莳药之乡”。 入海口椒江区境内,东濒大海,西接黄岩,北界临海。海域面积600平方公里,椒江水域16.89平方公里,内河水域面积59.24平方公里。椒江区域属浙东最大的温黄平原北部。地貌主要类型为沿海海积平原,占土地总面积的65%。余为低山丘陵、滩涂和海岛。属中**带季风区,气候受海洋水体调节,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裕且雨热同季,夏鲜酷暑而冬无祁寒。椒江将辖区分为椒北水系和椒南水系,有主干河道82条,总长度359.24公里。除椒**自然河流外,平原河流大多由人工开凿而成,呈纵横经纬格局,灌溉方便,一派江南鱼米之乡景象。 椒江就有古人类居住,在山麓带从事原始渔猎生活。 先秦时期,统称越地,属闽中郡。 公元前85年,即西汉始元二年,在章安设立回浦县,同时为东部都尉治所。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此后的温州、台州、处州三府。 东汉建武(25~56)年间,改回浦县为章安县。阳嘉元年(132)农民起义军曾旌攻克章安,朝廷下令浙南各县驻兵防守,为中国历史上沿海地区始有地方驻防**的最早记载。 章安历史上作为浙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港埠兴旺,人文荟萃。佛教文化始传入境内,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之一灌顶和尚,即为章安无碍寺出家的僧人。高宗赵构从舟山移驻章安,并游览枫山清修寺。此外,宋代的著名女词家李清照、民族英雄文天祥等,都曾至椒江。 元至正八年(1348),黄岩方国珍起事,义军出入椒江沿海,在中国东南率先揭起反抗元王朝的大旗。 明嘉靖(1522~1566)间,连年倭寇入侵,参将戚继光率戚家军数次驰援,驻守海门,终于荡平剧寇。座落东山西麓的戚继光庙,是全国著名的抗倭纪念古建筑遗存之一,也是椒江最具历史人文教育意义的古迹。 清代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解除海禁以来,沿海经济迅速恢复。时在葭沚设立海关机构,后迁海门,称台大关。并加强海防建设,大力兴修水利,筑塘围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又从18世纪中叶起,葭沚商埠渐兴,一度形成闽货的主要集散地。同时,台州列岛得到进一步开发,大陈形成浙东沿海岛屿最兴旺的渔业集镇,居民最多时达万余人。清末,海门港正式辟为商埠,于光绪二十七年(1910)建立最早三安川码头,开通椒江至上海、宁波、温州等客货航线,并创办各类实业。货商毕集,市场兴旺,成为台州最繁荣的港埠。至**间,遂有小上海之称。

黄河流经哪些最后流入哪里

浙江有哪些河流

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椒江除了是台州的一个区名,是否还是一条江的名称?

是的。
椒江泛指台州境内的灵江下游的江名,入海口因其状如椒,故名“椒江”。
我可是地道的椒江人哦!

问 五江分别是指中国的哪些地方

地理:五江是指黑龙江省、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新疆(音同江)维吾尔自治区
江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岷江、雅鲁藏布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