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预防标准动作有哪些方面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选择题)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一、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6、急救场所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气囊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7、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严格分类,锐器放进锐器盒中处理,防止***。
8、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对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二、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预防的对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的方法: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扩展资料:
一、三大隔离系统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一些l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二、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轮状**感染以及副流感**、婴儿的肠道**感染等。
三、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
1、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具体措施还包括:
2、隔离室;
3、洗手和手套;
4、隔离衣;
5、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
6、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洗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8、使用隔离标识等。
参考资料:标准预防百度百科
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一、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6、急救场所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气囊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7、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严格分类,锐器放进锐器盒中处理,防止***。
8、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对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二、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预防的对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的方法: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扩展资料:
一、三大隔离系统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一些l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二、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轮状**感染以及副流感**、婴儿的肠道**感染等。
三、接触隔离的预防措施
1、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具体措施还包括:
2、隔离室;
3、洗手和手套;
4、隔离衣;
5、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
6、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洗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8、使用隔离标识等。
参考资料:标准预防百度百科
标准预防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预防的三大理念八大措施?
血液和体液暴露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威胁,一旦被感染,会导致很多疾病,研究表明**性肝炎急**染导致慢性疾病的概率是60%-80%。20%-50%会在2-3年内导致肝硬化,11%-50%会发展成肝癌。
丙型**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一旦发生暴露,目前没有较为可行的预防措施,而且一旦感染,前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最后会导致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很多新发传染病也悄然来袭,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标准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1. 手卫生
严格按照手卫生的五个时刻进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卫生的宣教,医患同心,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
2. 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在两个患者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1)正确选择口罩类型,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防护服:防护服的穿戴要注意顺序,脱去防护服的顺序尤为重要,避免污染。
鞋套:应该一次性使用,在规定的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
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6.急救场所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气囊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7.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锐器放进锐器盒中处理,防止***。
8.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对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似传染性的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是标准预防以外的隔离防护措施。
接触隔离
适用对象: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等。
隔离措施:1.隔离病房2.手卫生和手套3.隔离衣4.限制患者活动范围5.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飞沫隔离
适用对象:大多数呼吸道疾病:H1N1、H7N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