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阿公棍是什么药材有什么用途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这种植物我们以前喜欢把它种在水里,做观赏植物,请问这种草学名叫什么呢?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这种植物我们以前喜欢把它种在水里,做观赏植物,请问这种草学名叫什么呢?
松寿兰,又叫吉祥草,拉丁学名:(Reineckia carnea (Andr.) Kunth)又名紫衣草,是百合科,吉祥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降龙木有什么用途
一光棍打一中草药
我在中草药大全里看见有一种中草药叫一条鞭,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答案就是一条鞭
铁棍山药是补品吗?
铁棍山药是具有补品性质的食品,主要产于河南焦作地区,是众多山药品种之一,因有像铁锈一样的痕迹,故得名铁棍山药,既能补脾肺肾之气,又能滋养脾肺肾之*,为气*双补之珍品,适合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糖尿病、消渴尿频的人群食用。
中药材猫姜的种植技术视频
猫姜也叫黄精,其种植技术如下:
一、选地整地编辑
选择湿润荫蔽条件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于播前进行土壤耕翻,耙细整平,作畦。
2二、种植方法编辑
1、根状茎繁殖 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挖取**根茎,选择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4节,伤口稍加晾干,按行距22-26厘米,株距10-16厘米,深5厘米种植于整好畦内,覆土3-5厘米,稍加**后浇水,以后每隔3-5天浇水1次,使土壤保持湿润。于秋末种植的,应在上冻后盖一些牲畜粪或圈肥,以利保暖越冬,第2年化冻后,将粪块打碎,搂平,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2、种子繁殖 8月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砂藏处理: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置背*处30厘米深的坑,保持湿润;待第2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浇水,盖一层草。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为满足黄精需要荫蔽的生长习性,可在畦埂上种植玉米。
3三、田间管理编辑
前期应经常中耕除草,必要时可顺行培土,后期拔草即可。若遇干旱或较向阳干旱地方需要及时浇水,有条件时可施饼肥,每亩50-80公斤,分2次施下;以后每年施圈肥每亩1000-1500公斤。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黑斑病为黄精主要病害,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从叶尖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病健部交界处有紫红色边缘;以后病斑向下蔓延,雨季则更严重。病部叶片枯黄。防治方法: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2、虫害 蛴螬:属鞘翅目金龟钾科。以幼虫危害,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
地老虎:危害幼苗及根状茎。防治方法:可用75%辛硫磷*油,按种子量0.1%拌种;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用黑光灯或毒饵诱杀成虫;施用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
一根枝条上面有两个像牛角一样的弯钩叫什么药材
中药钩藤。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主要功用: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等。
霍斛的药性和作用
石斛为常用中药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列为上品。有养胃生津、滋*清热、明目的功能,用于*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安徽霍山所产霍山石斛,脂膏丰富,滋*之力最大,在古代本草中早有记载,一直被认为是石斛药材中的珍品。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在石斛的来源中却未收载霍山石斛。同时古代本草一直明确记载石斛的药用部位是茎,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均将石斛列为以全草为药用部位的全草类药材中药,并按“全草+石斛属名”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石斛与霍山石斛进行本草考证与原植物鉴定,以正本清源。
一、霍山石斛为传统药用正品石斛
最早记载石斛产地的《名医别录》曰:“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新修本草》、《本草图经》及以后诸家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的记载。《本草衍义》曰:“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而现存的《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以上记载。考以上本草所述的石斛产地“六安”,即今安徽省六安行署所属的霍山、六安、金寨等地。结合石斛属植物的分布、生长环境和《本草衍义》中对石斛的形态描述,我们可以认定产于安徽霍山等地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黄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以及生于石上而茎较短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均为本草记载最早的传统药用石斛,应视为正品石斛。
霍山石斛,又名霍石斛,霍斛、大别山石斛。《本草纲目拾遗》曰:“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或取熬膏饷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本草纲目拾遗》又引《百草镜》曰:“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颍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咀之无涎者,系生木上,不可用。”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应为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 、黄花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及生于石上而茎较短的铁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二、“木斛”及其他石斛品种考证
石斛一药,顾名思义,是专指生于**上的石斛。至于附生于树木上的石斛属植物,古代本草亦有记载,称之为木斛。《本草经集注》曰:“生栎树上者名木斛,其茎形长大而色浅。……今始安亦出木斛,至虚长,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汤用尔。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本草图经》曰:“惟生石上者胜。亦有生栎木上者,名木斛,不堪用。”《本草衍义》曰:“今人多以木斛浑行,医工亦不能明辨,世又谓之金钗石斛,盖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经,将木斛折之,中虚如禾草,长尺余,但色深黄光泽而已。”考以上本草所述木斛,是指附生于树木上而茎长达30cm以上(长尺余)的石斛属植物,主要如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黄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环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及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的药材。这些木斛,随其所附生的树木不同而药性亦有所不同。前人认为,木斛根本不能作为生于石上而茎长9~12cm左右(长三、四寸)的石斛药用。目前,在我国石斛商品药材中,仍然混充大量的木斛在使用,应注意鉴别,予以纠正。
关于石斛的混乱品种,历代本草中亦有记载。如《新修本草》曰:“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渍服,乃言胜干者。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本草图经》曰:“其江南生者有二种:一种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考《新修本草》和《本草图经》所述“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者,可能是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广东石豆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及同属植物中的一些种类。而以上本草所述“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者,则可能是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kl.、 金石斛属植物流苏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Hook. f.)P. F. Hunt et Summerh.及同属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由上可见,我国古代石斛的品种来源也是比较复杂的。
三、石斛药用部位是茎,而不是全草
最早记载有石斛药用部位的《名医别录》曰:“七月、八月采茎,*干。”以后诸家本草均沿用了上述记载。目前石斛商品药材也是以茎入药。但《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将石斛的药材拉丁名按“全草+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既不符合历代本草记载,也不符合目前实际用药情况。我们认为应按“茎+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改为 CAULIS DENDROBII。
四、石斛、霍山石斛及其混淆品种的原植物鉴定
1.铁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圆柱形,生于石上者高约5~20cm,生于树木上者高达60cm,直径4~8mm。叶互生,具叶6~12枚,无柄;叶片稍带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8 ~2cm,先端略钩转,基部稍狭;叶鞘灰白色,膜质,具紫斑,鞘口张开。 总状花序侧生于老茎上部,有花2~5朵;总花梗长约1cm,花苞片干膜质,淡白色,长5~7mm;花淡黄绿色,稍有香气,直径3~4cm;中萼片与花瓣相似,呈狭卵形,侧萼片镰刀状三角形;唇瓣窄匙状倒卵形,光滑**,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3裂,近上部中间有一长圆形胼胝体及紫红色斑,侧裂片常染紫红色晕,边缘波状。花期4~6月。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2.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 与铁皮石斛主要区别特征:茎高3~7cm,直径2.5~3mm,唇瓣阔菱形,长与宽近相等,**无紫红色斑;药帽扁球形,前缘有流苏状**。特产于安徽霍山。
3.黄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与以上二种主要区别特征:茎高10~15cm,每茎具叶3~4枚。唇瓣卵状狭倒卵形,长约17mm,宽约8mm。药帽圆球形。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4.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其主要区别特征:茎稍扁形; 花白色带淡紫色;唇瓣边缘全缘。分布于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安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
5.黄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ex Linkl.。 其主要区别特征:伞形花序近无梗,具2~6朵花,唇瓣近扇形,唇盘上有2个紫色斑块,边缘具流苏。分布于广西、云南、 贵州、四川、西藏等省
6.马鞭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其主要区别特征:总状花序有梗,具2~8朵花;唇瓣近圆形,唇盘上有一圆形紫色斑块,边缘具复流苏。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7.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其主要区别特征:花淡紫色或粉红色;唇瓣圆形,**,边缘具流苏;茎下垂。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8.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将兰科植物流苏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Hook. f.)P.F.Hunt et Summerh.的干燥茎混作石斛药用,称有瓜石斛。应注意鉴别。该植物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省。
9.石斛的混淆品种主要还有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广东石豆兰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及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kl.。
以上石斛原植物及其混淆品种分类检索表:
1.直立植物,不具膨大的假鳞茎。
2.茎高15cm以下。
3.茎高3~7cm;唇瓣阔菱形,长与宽近相等,**无紫红色斑;药帽扁球形,前缘有流苏状** ………………………………………………………霍山石斛
3.茎高10~15cm;唇瓣卵状狭倒卵形,长约17mm,宽约8mm;药帽圆球形……
……………………………………………………………………………黄花石斛
2.茎高常超过15cm,高达60~120cm以上。
4.茎稍扁形;花白色带淡紫色;唇瓣边缘全缘…………………………金钗石斛
4.茎圆柱形或棍棒形。
5.花淡紫色或粉红色;唇瓣圆形,**,边缘具流苏;茎下垂……环草石斛
5.花淡黄绿色或金**。
6.花淡黄绿色,唇瓣窄匙状倒卵形,近上部中间有一长圆形胼胝体及紫红
色斑,边缘波状……………………………………………………铁皮石斛
6.花金**。
7.伞形花序近无梗,具2~6朵花,唇瓣近扇形,唇盘上有2个紫色斑
块,边缘具流苏…………………………………………………黄草石斛
7.总状花序有梗,具2~8朵花;唇瓣近圆形,唇盘上有一圆形紫色斑
块,边缘具复流苏………………………………………………马鞭石斛
1.匍匐植物,具膨大的假鳞茎。
8.假鳞茎顶生2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18cm,宽3~6cm;
花葶从假鳞茎顶端抽出,为总状花序;花白色或带** ……………… 石仙桃
8.假鳞茎顶生1叶。
9.花1至数朵,集生于假鳞茎顶端,淡**,或带紫色斑点;假鳞茎长3~
6.5cm;叶片椭圆形或矩圆形,长7~20cm,宽2~5cm ………流苏金石斛
9.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
10.假鳞茎卵圆形,形似麦粒,长4~8mm;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1~3cm,花葶顶生1~2朵花 ………………………………… 麦斛
10.假鳞茎近卵形,长1~2.5cm,直径2~5mm;叶片矩圆形,长约4cm,
花葶上具4~7朵花的总状花序 …………………………… 广东石豆兰
五、讨论
根据本草考证,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 Z. Tang et S. J.Cheng 、黄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及生于石上而茎较短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系本草记载最早的传统药用正品石斛。古往今来一直被认为是石斛药材中的珍品,虽然历史上曾因供不应求而紧缺,但近年来已在安徽省霍山县等地进行人工繁殖成功,并逐渐扩大生产。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其载入石斛的正品药材来源中。
根据本草考证,石斛药用部位是茎,而不是全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均将石斛列为以全草为药用部位的全草类药材中药,并按“全草+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既不符合历代本草记载,也不符合目前实际用药情况。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石斛归为茎类中药,并按“茎+石斛属名”的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改为 CAULIS DENDROBII。
根据本草考证,附生于树木上而是指附生于树木上而茎“长尺余”的木斛,其药材质量与功效远不如生于石上而“短只寸许”或“长三、四寸”的石斛。为避免鱼目混珠,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附生于树木上而茎“长尺余”的木斛从石斛药材来源中分出,将石斛药材来源限定为生于石上而短小(长不及15cm)的石斛品种。至于分出的木斛,可以不再采用,也可以将其另立一药,沿用历代本草名称,将其定名为木斛。
至于古代本草中记载的“麦斛”、“雀髀斛”,均可视为古代石斛药材的混乱品种,不可将其与正品石斛混用。
参考文献:
[1]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64
[2] 明·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54
[3] 中国药典.一部.1995:75
[4] 中药志.第四册.1988:230
[5]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等.中药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15
[6] 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03
[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696
[8] 唐振锱等.植物研究 1983;4(3):141
[9] 吉占和.植物分类学报 1980;18(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