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道教教徒有什么特点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道教的宫观建筑有什么特点?(道教建筑最经典的宫观)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道教的宫观建筑有什么特点?

概括来说,道教建筑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其总体布局基本上采取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即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神殿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处于建筑群的主要轴线上,为整个建筑群之主体。大型宫观大多为成串纵向布置,是随地平面逐渐升高的院落。殿堂内设置神灵塑像或画像。膳堂建筑物包括客堂、斋堂、厨房及附属仓房,一般布置于建筑群主要轴线侧面。宿舍为道士、信徒及游人住宿用房,其布置较为灵活,常于建筑群的僻静处单独设院,有的还利用建筑群附近名胜古迹和奇异地形地物(如山泉溪流、巨石怪洞、悬岩古树等),配合建置楼、阁、台、榭、亭、坊等,形成建筑群内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

在道教建筑中,四者分区明确,配置适宜,联系方便,给人以庄严肃穆,清新舒适之感。此外,它还将壁画、雕塑、书画、联额、题词、诗文、碑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因地制宜,巧作安排,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多彩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建于名山的道教建筑,结合奇峰异壑、甘泉秀水以及参天古树等自然景观,灵活布局,运用各种独特建筑形制及建筑方法,建造出许多超逸高雅、玄妙神奇的道教建筑群。

道教称谓和见面有哪些礼仪?

道教的宫观建筑有什么特点?

道教称谓和见面:

1.称谓。道教中,对信奉道教教义、修习道术的专职道**称道士,对女道士称道姑,对非专职的道徒称居士、门徒或弟子。

2.见面。道士在道观上殿,必须穿戴整洁,值殿的道士不准嬉笑言谈、左顾右盼,要保证大殿气氛庄严、殿字整洁。不论是与同道还是外客相见时,道士都习惯于双手抱拳放于胸前,以拱手为揖礼,向对方问好致敬,这是道教的传统礼仪。后辈**见到前辈时,可行鞠躬礼或跪拜礼。各派的跪拜礼略有不同,一般以师承为训。非宗教人士遇到道士。既可行拱手礼,也可行握手礼,对道士可冠以姓,称其为“张道长”“李道长”,或称“王法师”“赵法师”。非宗教人士参观道观时,要缓步低声,不要高声谈笑。如遇到宗教仪式,不要在场内走动,也不要打听道***龄、身份和家庭等情况,更不要拍照。

道徒是什么意思?

道徒是指信奉道家思想的追随者。
因为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它强调“道”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认为人应当按照自然的规律来生活,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因此,信奉道家思想的人称为道徒。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道家思想家,如老子、庄子等,他们的道家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道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普通人向道士如何行礼?

行拱手礼,一边躬身,一边双手于腹前合抱,随着躬身双手同步向下,向人行礼。

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

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

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见面行拱手礼与稽首礼,既恭敬,又优雅,只要对方能见到,不论远近,都可行礼,与社会上流行的握手礼与西方的拥抱礼相比,即方便,又卫生,还避免了男女肌肤接触的麻烦,是中国传统的文明礼仪,道教信徒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推广流行。

人口总体特征包括?

中国人口现状基本特征:人口数量

  中国人口在世界各国中位居首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根据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2014年末,中国**总人口达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万人。

  中国人口现状基本特征:人口素质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口现状基本特征:民族构成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还有55个民族,占8.49%。2010年人口普查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中国人口现状基本特征:语言种类

  参***语言汉语有十种主要的方言。中国人口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作为官方语言的普通话。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广泛推行使用于全国各地。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汉族以官话方言作为其母语,其他使用其他九种之一的主要方言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南部以及北方的山西地区。

  另外,非汉语的语言被一些少数民族广泛使用,例如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和其它突厥语系语言(新疆)及朝鲜语(中国东北)。

  南方的粤语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

  中国人口现状基本特征:宗教信息

  宗教在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佛教是最流行的宗教,有大约1亿的信徒。传统的道教也有很多人信奉。官方的统计数据指信奉***教的穆斯林大约有1800万、天主教400万、新教1000万。

  中国人口现状基本特征:存在问题

  老龄化问题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正一派代表人物?

祖天师张道陵为天师道的创建人。据道**载,太上老君以汉元帝永寿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蜀中鹤鸣山,传授道陵经箓科法,令其为天师传播教法。后道陵之孙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随其到了内地,天师道道徒几万户被曹操安置于长安、洛阳、邺城等地。天师道始在内地传播,很多贵族加入,如王羲之,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天师道。

南北朝时,北朝有寇谦之,南朝有陆修静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

寇谦之出身于贵族家庭,祖辈几代信奉天师道。他自幼学道,后跟随道士到华山修道,最后选定嵩山作为其传道地,成为十六国北魏之际北方天师道领袖。他废除了原来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职的做法以及天师道一些教职的世袭制度,要求\

道士真人和真君区别?

“道士”这个名称,最开始并不固定。东汉至西晋间道经,如《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多处提到的道人,即是指道士。到了隋唐时期,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男官,女称女道士、女冠、女官、女真。稍晚,女道士则称道姑。更为晚近,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

道士以道为事,为有道之人。长生久视,**成仙是道士修行的目标。普通的称呼当然不能满足道士们内心的骄傲。后来在道教内、外部,发展出了很多极富神仙意味的名词代指道士。

屈原的《远游》中,有“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的句子。羽人即仙人之意。古人认为仙人有鸟羽可飞升上天。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栾大身穿羽衣,即象征能升仙。所以后世的道士,多以“羽客”自号。在称号中寓意着修仙理想。

汉初有著名的商山四皓,为秦汉间四位信奉黄老道的隐士,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甪里先生”中“先生”一词,就是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三国时有著名道士于吉在东吴传道,吸收了很多的门徒。甚至东吴国主孙策的母亲都尊于吉为“于先生”。“先生”在当时只有特别有道行的道士才可以当之。于吉由于道法高深、信徒太多,引起了孙策的强烈不满,最终被杀。

西晋道士孙登也被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尊为\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