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湘赣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赣州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赣州的气候类型特征)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赣州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赣州属**带的南缘,呈典型的**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丰沛但分配不均等特点。
1、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也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2、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介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
3、 赣州的四季气候特征:
(1)春季:*雨连绵灾害。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雨常现。一旦冷暖 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据资料统计,3-5月全市平均雨日为55天,总降雨量为628毫米。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灾害天气频率之大,皆为全年各季之冠,此外,在春播期还经常出现连续低温*雨,危害早稻播种育秧。
(2)夏季:先涝后旱少酷暑。初夏全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全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全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3)秋季:风和日丽天气爽。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4)冬季:冷而不寒少雨雪。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湖南省地方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气候特点:
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湖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湖南位于长江以南,纬度偏低,为**性特征明显的**带季风湿润气候。
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可带来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
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
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
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偏北气流渐次控制全境,全省呈现出气层垂直结构十分稳定,而湿度又很小的秋高气爽天气。
扩展资料:
**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因
特殊的是,美国田纳西河中上游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这是因为在美国的南侧即墨西哥湾有全世界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生成的暖气团和从极地地区长驱直下的冷气团相遇的结果。
因为北美地区中部是块大平原,因而冷空气南下到达密西西比河口附近与暖气团相遇,成云致雨。
分布
在南北纬25°~35°**东岸,主要分布我国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湿润。
基本特征
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植被
植被类型为**带常绿阔叶林,这种生态类型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壳斗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木犀科等为主,通常有1至多个优势种,其中乔木常又可分为乔木上层和亚层,林下有比较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这种植被类型的植物种类最丰富,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毛竹林或竹木混交林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江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概况: 江西地处**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冷多雨,偶有桃花汛;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年平均气温 11.6℃~19.6℃,无霜期长达240-307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该时期为江西的雨季。
江西地域广,南北跨越 5个多纬距,东西相隔5个多经度,境内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鄱阳湖及其平原。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江西气候资源分布复杂多样:光资源北多南少;热量资源南多北少;水分资源东多西少;风能资源湖区、山区多,其他地区少。
全省四季主要特点、气候资源分布如下:
春季: 受**冷高压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我省多过程性天气,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是低温*雨和强对流。长期低温*雨会造成烂种烂秧,对早稻播种危害很大,平均约 2年出现1次。
夏季: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旱酷热。全省 7月平均气温除周边地区外,南北各地相差甚小,都在29.0~30.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除鄱阳湖受湖水调节和龙南、全南、定南等地植被条件较好的山区为10~20天外,其他地方都在20天以上,赣东北和赣江中游一带多达40~50天,可算是我国的“火炉”之一。
全省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1.1℃~42.1℃。
秋季: 雨季结束之后,西太平洋副高北跳,我省多处太平洋副高脊区之中,使得我省多晴好天气,且湿度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与寒露风。
冬季: 受**季风影响,不断有冷空气侵入,特别是鄱阳湖区域为向北开口的盆地,冷空气长驱直入,使北部平原气温显著下降,有时伴有雨雪或冰冻。 1月平均气温为3.5~5.0℃,最低气温较低。赣南盆地因受山脉阻挡,加之位置偏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1月的平均气温为7.0~8.0℃,有的在8.0℃以上,但极端最低气温仍可下降至-5℃左右。全省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8℃~-16.7℃.
光资源分布:
我省全年的日照时数绝大部分地区在 1600~2100小时,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景德镇和上饶地区北部超过1900小时,其中波阳多达2145小时。宜春地区西部和萍乡稍少,不足1700小时,其中铜鼓只有1560小时。山区的日照时数亦较少,如崇义仅为1521小时。
热量资源分布:
江西的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全省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16.4~19.8℃,自北向南递增,平原高于山区。赣东北、赣西北边缘山区和长江南岸一带年平均气温较低,为16.4~17.0℃;赣南盆地年平均气温较高,为19.0~19.8℃;其余地区多为17.0~19.0℃。
近年来,我省冬季气温与最冷月最低气温逐渐上升,每 10年约增加0.05~0.19℃;夏季气温与最热月最高气温逐渐降低,每10年约降低0.01~0.17℃;春季和年平均气温,各地有升有降,其幅度均较小;秋季气温略有降低。
江西省气候特点是什么?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说明:
江西省气候属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
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
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
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扩展资料:
江西省地形地貌: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
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
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
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北狭南宽,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
地表主要覆盖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红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状起伏。湖滨地区还广泛发育有湖田洲地。水网稠密,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赣中南以丘陵为主,多由红色砂页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较松软**构成,经风化侵蚀,呈低缓**状,海拔一般200米,接近边缘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约300-500米;其相对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仅50-80米。
丘陵之中,间夹有盆地,多沿河作带状延伸,较大的有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
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
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向为主体,控制着省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多数山地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花岗岩组成,山峰陡峭,堆积物较厚 。黄岗山(2157米)为省内最高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西省
湖南省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湖南位于长江以南,纬度偏低,为**性特征明显的中**带季风湿润气候。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可带来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偏北气流渐次控制全境,全省呈现出气层垂直结构十分稳定,而湿度又很小的秋高气爽天气。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湖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湖南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
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炎陵县的神农峰(酃峰)是省内地势的最高点,峰顶海拔2122.35米。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鼎,峰顶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米。湖南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
湖南为**性**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C一30~C,其下线温度为O~C 一5、,这对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热量的累积值不仅决定该地区作物的熟制,还决走着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农业生产受降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斗争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以露天作业为主的农业仍然要“靠天吃饭”,这个“天”既是阳光,也是雨露。总之,水分是农业生产必须条件之一。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长沙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长沙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带**性委风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
长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长沙一带乃至整个湘中的气候都较为特殊。
影响长沙气候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长沙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很明显,冬冷夏热;
二是长沙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梯级,距海较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因此冬冷夏热的**性气候特征较明显;
三是长沙所处的湘中地区,由于地质时代的升降运动,造成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别是其南有五岭,东有幕阜山,西有雪峰山,北为洞庭湖区,使其地形为一向北开口的马蹄形,阻隔了东、南海洋委风的调节,使冬寒夏炎的特征尤为显著。
长沙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带**性委风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