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华南地区夏季多受什么影响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广东一天发54条天气预警,为什么广东最近这么多雨?(广东最近天气为什么这么冷)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广东一天发54条天气预警,为什么广东最近这么多雨?

学了五年的气象学,终于可以愉快地给大家分析一波了~(首先,我一定要澄清:气象学≠天气预报)

其实广东最近这么多极端暴雨并不是因为老天无常,而是有气候背景以及气候机理的。

一 全球变暖趋势显著,极端降水频率增加避免不了。

广东一天发54条天气预警,为什么广东最近这么多雨?

我最近看的一些文献就是关于极端降水的,所以就想用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一些为什么全球变暖以后极端降水会增加。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极端降水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

①充分的水汽供应: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除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

②强烈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

③较长的持续时间。

④有利的地形条件。

全球变暖之后,由于大气的温度增加,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空气的容水量。这样一来,大气就可以很轻松地满足第一条“充分的水汽供应”。这样一来,只要2~4条一满足,便可以很轻易地产生极端降水。

所以,其实并不是只有广东极端降水的频率变高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极端降水在近几年都呈现出了增加趋势。(当然了,其实这种情况会使得旱的地方更旱,涝的地方更涝,加剧降水的极端化。)

二 4月中旬到6月上旬是华南地区的雨季。

所谓雨季,其实就是降水量集中的这样一个季节。其实每年我国不同地方的雨季会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而发生变动,而这个变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一般说来,我们主要是关注我国东部的降水,而这些地方的雨季每年大致都以这种规律变动着:

①华南沿海雨季——4月到10月中旬

②长江流域雨季——6月上旬到9月初

③华北东北雨季——7月中旬到8月底

所以说呢,其实每年广东都会在4-6月期间下很多的雨,毕竟那是人家的雨季对吧。

三 广东地区降水还会受到锋面、台风等多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由于靠海,广东地区很多的降水其实都是和台风有一定的关系的。比如之前很火的山竹台风,其实就给广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广东今年多降水与这些活跃的天气系统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小见解啦~当然了,影响因素其实还有很多,比如ENSO、PDO等多种,想要完全解释其实还是不那么容易的,也希望大家可以对气象学多一些了解,少一些偏见~

当青藏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时,华中.华南地区是什么气候,受什么气候灾害???

尤其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面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天气系统。副高是个闭合反气旋,气旋的西北偏西方吹偏南风,形成暖脊(暖是因为风从南边来,较为暖和)。一般而言,副高南北两端大概相距10~15个纬度,而副高中心是以干热天气为主。而在副高的偏西北方向,由于从南边吹来的较为暖的风个内陆南下的冷空气或者中纬西风(在中国东部一般比较弱了,这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作用)交绥,容易形成锋面雨,也就形成了降水。

形成降水的地方离副高中心也大概5~10个纬度距离,
在正常年份:
每逢4月底5月初,副高脊线就移到北纬20度附近,此时华南地区则“清明时节雨纷纷”了,即华南前汛期(亦称龙舟水),而此时的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雨季未到,气温回升,出现“春旱”天气。

5月底到6月,副高脊线北条至北纬25度附近,此时华中地区出现梅雨天气,华南地区雨水相对减少(今年比较特殊)

7月8月,副高脊线跳至北纬30度附近,此时华中地区梅雨技结束,干旱闷热,出现“秋旱”(秋老虎),华北则形成夏汛,暴雨多发,华南地区开始受热带气旋(台风)及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增大。(今年台风来得早,也是特殊)

但是,在副高移动异常的年份,就有可能由于副高移动的快慢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洪涝灾害,相对一些地区就出现干旱灾害。例如若副高脊线长期停留在北纬25附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就会出现严重水灾,相对华北东北地区就干旱严重。

据图分析我国华南雨季的时间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雨季的含义是指一年中降水相对集中的月份(或季节),而旱季是指一年中降水相对较少的月份。从图表上看,降水量开始增多并且明显较高的几个月份是从4—10月。
  而你所说旱情,应该只是在雨季时某个时段内降水量比较少所导致的。会与当时该地区的季风强弱、降水的锋面还有迎风坡背风坡等等的有所关联,比较复杂,这就不好解释了。

中国华南区的降水量是怎样的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东部、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地区年降水量为2000~315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 000~1 600毫米; 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 500毫米;黄河下游、渭河、海河流域以及东北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为700毫米左右;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降雨量最少。见http://****dsac***/DataProduct/Detail/201003

上图是一张全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华南区的降水量在2000-3146之间。

夏季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不是就是那个夏威夷高压

是的。
夏威夷高压实际上是全球副热带高气压的一个部分。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的热低压截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称夏威夷高压(保留在大西洋上的称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有时分成东西两个,西面这个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自3.19开始,我国江南华南遭遇大到暴雨天气的原因

未来10天天气趋势预报预计未来10天,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雨(雪)天气较多,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强降雨时段大致在2日和5-6日;对缓解江南地区南部、华南等气象干旱区的旱情有利。正值早稻播种育秧的华南地区雨水多,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2~4℃,部分地区将出现3~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雨天气,对春播有不利影响。3月4-6日,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华北部分地区、东北等地有小到中雪,局部地区有大雪;淮河以北地区将出现4~5级偏北风,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3~6℃,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超过8℃。未来4~10天具体预报如下:5日08时至6日08时,华北地区东北部、东北有小到中雪,局部地区有大雪;江淮、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青藏高原东部有小雪(雨)。6日08时至7日08时,东北地区中北部有小到中雪;江南、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地区南部和华南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青藏高原东部有小雪(雨)天气;渤海、黄海有5~7级偏北风。7日08时至8日08时,江南地区中东部、华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西藏东部、新疆西部等地有小雪(雨)。8日08时至9日08时,新疆北部、华北地区北部、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雨),并有4~6级偏北或偏南风,气温下降;江南地区西部、华南地区北部、四川盆地及西藏东部有小雨。9-11日,新疆北部、华北地区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有小到中雪;江南、华南、云贵高原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雨天气,降雨强度减弱。

试述季风气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有何利弊.

我国处于欧亚**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主要为极地**气团或变性极地**气团所控制,在80~90°E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夏季风来临是以雨量突然增加为标志的。一般,夏季风雨带5月初出现在南海北部,5月中旬移到华南沿海。然后,缓慢北推,5月下旬停滞在华南。6月初突然北推,6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便是梅雨期的开始。梅雨一般维持到7月上旬。然后,夏季风影响淮河以北地区,7月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全年雨季最盛期,一直维持到8月上旬。8月中下旬开始,夏季风雨带迅速南撤,全国(除东南沿海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地区外)雨量迅速减少。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停滞在江淮中东部一带、形成相对的多雨带。华西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出现连绵秋雨,也为一相对的多雨区。9、10月份华北和华中地区多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中旬雨带退到华南。我国各地的雨季开始和撤退时间正常与否,大都直接与夏季风的进退时间密切相关。

夏季风的来临和撤退与维持时间等年际间的差异,决定着我国年际间不同的夏季降水状况和旱涝地区的分布。统计表明,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较短,出现严重的伏旱;反之,长江中下游雨带停滞,雨量过多,发生洪涝,而北方出现旱象,如1999年。因此,季风气候的特点,特别是冬、夏季风的异常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据1950~1999年统计,我国每年干旱、风雹、低温霜冻等灾害的受灾面积平均约为3800多万公顷。

以热量指标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类型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一欧亚**的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一太平洋,地形复杂,疆土辽阔。西起阿尔金山,东至乌苏里江,地跨63个经度。北起漠河,南至南海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纬距差49度。因此,我国气候十分复杂多样,从热量上看,我国自南向北,跨越赤道带、热带、**带、温带、高山、高原还有寒冷气候。全国87%的国上面积为温带、**带和热带。以热量指标分类,我国有以下气候类型:

(1)赤道季风气候。位于北纬1O度以南的南海岛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积温达9000℃,气温变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较均匀。

(2)热带季风气候。包括**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干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3)幅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候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候,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4)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候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5)寒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8℃,冬季严寒程度比温带更甚,寒冷期比温带更长。

(6)高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候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性气候强烈

我国**性气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远低于全世界同纬度的平均值。年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我国最北部低于-45℃,而在海南岛即达11℃,相差50℃以上。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干旱地区外最热的国家。最热月几乎都出现有7月,我国东部淮河以南月平均气温基本上都在28℃~30℃之间。但是,由于我国气候的**性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远比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小得多。全国气温年较差基本上随纬度升高而增加,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和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年较差都在40℃以上,最大的接近50℃;黄河流域为30℃左右;长江中下游为20℃左右;珠江流域约15℃。平均气温日较差也和年较差一样,愈向西北内陆愈大。大体上淮河、秦岭一线以南小于10℃;往北至华北平原增大到10~12℃,黄土高原和东北大部为12~14℃,蒙新、青藏可达14~16℃以上。

按水分条件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特点

从水分条件看,自东南向东北,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大体上全国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个大区。由于纬度高低、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地形错综复杂,地势相差悬殊,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为湿润、半湿润温带气候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较短。低温冷害和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利因素。

华北大部分地区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部分为半干旱暖温带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且暴雨较多,春旱严重。春旱和夏季降水不稳定是该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为湿润**带气候区。冬季湿冷,春雨较多,初夏多雨,盛夏高温伏旱,沿海夏秋有热带气旋侵袭,是该区主要气候特征。

华南大部和西南部分地区也属湿润**带气候。冬季温和,春末至夏季多雨。但冬春时少雨干旱,影响热量的利用;暴雨洪涝及热带气旋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制约本区经济的发展。

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南部和云南南部,全年暖热,降水量多,干湿分明。冬春少雨,夏季暴雨和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

***属于半干旱气候区。

西北地区主要是干旱气候区,种植业仅限于绿洲和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该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寒冷少雨。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具有从寒带到热带的各类气候。

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B.外流区域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C.南方河流

非季风区多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南方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故南方的河流汛期长.越往北去,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汛期越短.东北河流除外,东北河流除了夏季雨季来临形成夏汛外,在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故汛期较长.南方地区属湿润地区,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较小.故选:B.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