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建筑用骨料分类有哪些标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砂石骨料(什么叫砂石骨料)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是水利工程中砂、卵(砾)石、碎石、块石、料石等材料的统称。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即我们常说的石子,粒径小于5mm的骨料称为细骨料,又称为砂。砂石料是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和堆砌石等构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
平时建筑用的石子是什么种类?
1、建筑用石分为鹅卵石、卵石和碎石。卵石、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 Ⅱ类和Ⅲ类。
2、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一C60及抗冻抗渗及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三类建筑用卵石和碎石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国家标准。
3、鹅卵石: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天然鹅卵石8-10cm还可用于建筑行业,建筑填充、铺地、鹅卵石墙装饰等。
4、碎石:天然**、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天然**或卵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 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5、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6、卵石或碎石则要求按2.36毫米、4.75毫米、9.5毫米、16.0毫米、9.0毫米、26.5毫米、31.5毫米、37.5毫米、53.0毫米、63.0毫米、75.0毫米、90.0毫米各筛的累计筛余量达到规定的某一连续粒级的颗粒级配。
7、也可以筛分出单粒级的颗粒级配要求的卵石和碎石。单粒级的卵石和碎石一般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它也可与连续粒级的卵石或碎石混合使用,以改善它们的级配或配成具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扩展资料:
1、粗骨料的颗粒形状以近立方体或近球状体为最佳,但在**破碎生产碎石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针片状,使骨料的空隙率增大,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抗折强度。针状指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平均粒径的2.4倍的颗粒。
2、片状是指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的颗粒。粗骨料的表面特征指表面粗糙程度。碎石表面比卵石粗糙,且多棱角,因此,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较差,但与水泥粘结强度较高,配合比相同时,混凝土强度相对较高。
3、卵石表面较光滑,少棱角,因此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好,但粘结性能较差,强度相对较低。但若保持流动性相同,用卵石可比碎石少用适量水。
对普通混凝土的细骨料和粗骨料各有哪些技术要求
不同用途要求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对骨料的选择有一定差异。普通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见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7.2.3~7.2.6各条. 1、粗骨料压碎指标;2粗骨料针、片状及多孔颗粒含量;3、粗细骨料粒径及级配;4、粗细骨料含泥量、泥块含量等。具体各项指标详见该规范附录表F.0.2~F.0.7各表。
对普通混凝土的细骨料和粗骨料各有哪些技术要求
不同用途要求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对骨料的选择有一定差异。普通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见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7.2.3~7.2.6各条. 1、粗骨料压碎指标;2粗骨料针、片状及多孔颗粒含量;3、粗细骨料粒径及级配;4、粗细骨料含泥量、泥块含量等。具体各项指标详见该规范附录表F.0.2~F.0.7各表。
建筑材料-轻集料和轻骨料有区别吗?
轻集料和轻骨料是有区别的:
(一)轻骨料:
1、轻骨料的种类
天然轻骨料:浮石、火山渣。
工业废料: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
人造轻骨料: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
2、轻骨料的技术要求
(1)堆积密度:堆积密度<1000kg/m3
(2)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3)强度
筒压强度用筒压法测定。
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划分为十一等级。
(4)吸水率
轻骨料吸水率较大,对工作性影响较大。
国标规定:粉煤灰陶粒不大于22%,
粘土陶粒、页岩陶粒不大于10%。
(二)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CJ51—90)规定,由轻质粗骨料、细骨料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其具有密度小、保温性好、抗震性好,适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轻骨料混凝土按细骨料不同,又分为全轻混凝土和砂轻混凝土。
轻集料
用轻粗集料、轻集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置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00kg/ ㎡者,称为轻集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一)轻集料的分类和性质
1、轻集料的分类
1)按轻集料粒径分类
(1)轻粗集料 粒径不小于5mm,最大松堆密度小于1000Kg/㎡者;
(2)轻细集料 粒径小于5mm,最大松堆密度小于1200Kg/㎡者。
2)按轻集料的来源分类
(1)天然轻集料 天然形成的多孔**,经加工而成的轻集料。如浮石、火山及轻砂。
(2)人造轻集料 以地方材料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轻集料。如页岩陶粒、自然矸石、膨胀矿渣珠、煤渣及其轻砂。
(3) 工业废料轻集料 以工业废料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轻集料。如粉煤灰陶粒和磨细成球的页岩陶粒。
3)按轻集料的粒径分类
(1)圆球型
(2)普通型
(3)碎石型
2、轻集料的性质
(1)颗粒级配 各种轻集料级配要求符合相应规范。自然级配空隙率不大于50%。
(2)堆积密度 对圆球型和普通型的轻集料不应大于0.10;碎石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3)同压强度和强度标号 应按照《轻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4)规定执行。
轻骨料种类及技术要求?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1)松堆密度:轻骨料的表现密度直接影响所配制的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性能,轻粗骨料按松堆密度划分为8个等级: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kg/m3。轻砂的松堆密度为410~1200kg/m3。
(2)强度:轻粗骨料的强度,通常采用“筒压法”测定其筒压强度。筒压强度是间接反映轻骨料颗粒强度的一项指标,对相同品种的轻骨料,筒压强度与堆积密度常呈线性关系。但筒压强度不能反映轻骨料在混凝土中的真实强度,因此,技术规程中还规定采用强度标号来评定轻粗骨料的强度。“筒压法”和强度标号测试方法可参考有关规范。
(3)吸水率:轻骨料的吸水率一般都比普通砂石料大,因此将显著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水灰比和强度的发展。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轻骨料的一小时吸水率计算附加用水量。国家标准中关于轻骨料一小时吸水率的规定是:轻砂和天然轻粗骨料吸水率不作规定,其他轻粗骨料的吸水率不应大于22%。
(4)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保温及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用的轻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轻骨料不宜大于20mm。
对轻粗骨料的级配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轻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大于5mm的筛余量不宜大于10%。
对混凝土用骨料在技术上有哪些基本要求?为什么?
主要是强度要求,钢筋砼最强,然后钢筋细石砼,然后水洗砂砂浆,然后抹墙砂浆,骨料粗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