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地区经济来源有哪些英文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 用英语怎么说?(种地是什么经济类型)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 用英语怎么说?
The main source of our economy is farming
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
收入的来源英文怎么说
收入的来源英文:source of revenue
revenue 读法 英 [ˈrevənjuː] 美 [ˈrevənuː]
短语:
1、Sales revenue 产品销售收入
2、fiscal revenue [财政] 财政收入
3、enterprise revenue 企业效益
示例:
Until the late 19th century tariffs and excise taxes were the main source of revenue.
到20世纪晚期,关税和消费税成为了税收的主要来源。
扩展资料近义词:income
income 读法 英 [ˈɪnkʌm; ˈɪnkəm] 美 [ˈɪnkʌm,ˈɪnkəm]
词汇搭配:
1、income distribution [经]收入分配
2、personal income 个人所得,个人收入
3、low income 低收入
词语用法:
1、income的基本意思是“收入,所得,收益”,指个人或商店等单位的进款,不指具体某一项的收入。既可用作可数名词,也可用作不可数名词。
2、income在句中可用作定语。
经济方面的英文翻译
纯手工,楼主看看是否满意,注意长句断句
------------------我是分隔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以及我国不断增加的对外贸易活动。商务信函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书面交流信息的主要表达手段之一,也是了联系卖家与卖家的通道,所以商务信函内容的正确表达尤为关键。商务信函在文体格式、信函内容、表达语气以及语言使用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英语商务信函的语言使用探讨其书写时的用词及翻译技巧。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going
forward
and
the
activity
of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continuous
increasing.
business
letter
become
into
one
of
the
primary
expression
method
for
pap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also
the
access
of
connection
between
buyer
and
seller,
so
the
correct
expression
of
business
lett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usiness
letter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s
on
the
style
format,
contents,
expression
modal
and
language
selection.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word
selection
and
translation
technique
when
writing
the
business
letter
from
the
using
of
word
for
english
business
letter.
!!!谁能提供一些有关经济的英语单词?
1. 给...带来机遇和挑战 present (br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2. 给...带来积极影响 bring a more positive impact on....
3. 给予财政资助 support financially
4. 有巨大潜力 have huge potential for
5. 开发 / 青睐中国市场 tap / favor the Chinese market
6. 申请专利 apply for a patent
7. 阻碍...的经济发展 handicap (hamp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8. 增加农业投入 invest more in agriculture
9. 有望达到(上升到) be expected to reach (rise to, be up to)
10. 造成很大压力 pose a big pressure on
11. 占领市场10% occupy (take, account for ) 10 percent of the market
12. 缩小...间的距离 narrow the gap between
13. 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speed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tructuring
14. 夺回失去的市场 take back lost market
15. 减轻...的负担 reduce (lighten) the burden of (on)
16. 采取反垄断措施 take anti-monopoly measures to
17. 加快努力 speed up efforts to
18. 在...建立分公司 set up branches in
19. 促进改革 promote reform
20. 面对可能的压力和竞争 face possible pressure and competition
21. 充分利用 make full use of
22. 把。。。列为基本国策 list.....as fundamental national policies
23. 发挥自身优势 give full play to one’s advantages
24. 开拓市场 exploit markets
25. 扩大消费市场 expand consumption market
26. 改善投资环境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27. 加强风险防范 prepare oneself against possible risks
28. 扩大贫富差距 widen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29. 为。。。提供巨大商机 present hug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30. 快速稳定增长 grow fast and steadily
31. 让...处于同一起跑线 put… on the same platform and at the same starting point
32. 赶超先进 surpass the advanced
33. 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follow the law of market economy
34. 根据市场作出调整 gear ourselves to the market orientation
35. 牟取暴利 seek excessive profits
36. 做好充分准备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37. 对...造成/构成威胁 form /pose的a threat to…
38. 和...合作 cooperate with
39. 和...进一步合作 further cooperation with
40. 提高公务员工资 raise the salaries of civil servants
41. 计算出准确的工资水平 figure out an exact salary level
42. 和...有合作关系 have cooperative ties with
43. 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introduce from abroad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tise
44. 优胜劣汰 select the superior and eliminate the inferior
45. 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guarantee the basic needs of laid-off workers
46. 取缔非法收入 ban unlawful incomes (ban illegal earnings)
47. 深化改革 deepen the reform
48. 控制通货膨胀 control inflation (keep inflation under control)
49. 让位于竞争需要 give way to the need for competition
50. 向...投资巨额资金 invest huge amounts of money into
51. 损失惨重 suffer great losses
52. 制造假象 create smoke screens to do
53. 陷入困境 land oneself in deep trouble
54. 吸引外商投资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55. 抓住机遇 seize opportunities
56. 适应...的发展 adapt oneself to the development of
57. 被指控接受贿赂 be accused of accepting bribes
58. 和。。。达成(签订)协议 reach(sign) an agreement with
59. 促进地区间的合作 promote regional cooperation
60. 退还大量钱款 give back an amount of money
61. 举报非法行为 disclose any illegal activities
62. 筹集足够的资金 raise enough funds
63. 采取不同的办法 adopt various methods
64. 承担风险 bear (take) risk
65. 创收外汇 earn foreign exchange (currency)
66. 活跃市场 enliven the market
67. 造成损失 cause a loss to
68. 十分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69. 制订...法律 make a law of (to)
70. 大力发展 strive to develop
71. 提高居民生活 improve residents’ standard of living
72. 提高管理水平 raise the management level
73. 加强管理 reinforce the management
74. 完善服务 perfect services
75. **国内需求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76. 打破垄断 break the monopoly
77. 加快竞争步伐 accelerate the competition
78. 为当地人带来多种经济的和社会效益的
bring multip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the local people
79. 优先发展公共运输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80. 调整产业结构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范围经济的概念及原因
范围经济
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1.是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
扩招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
(2004-05-28)
一、模型界定:多产出二次型模型及其简略探讨
所谓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如果联合生产几种产出的支出**别生产它们的支出要少,那么就称联合生产存在范围经济。高校扩招过程中存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现象是两种理论得以应用的基础。高校扩招主要以增加在校生规模为标志,规模经济是否改善是测度办学效益的一个很好指标,即扩招能否降低人才培养的生均成本或进行科研活动的单位成本。同时,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主要集聚地,也可看成是生产本科生、研究生、科研成果等多种产出的企业,这时,就需考虑分别生产这些产出更有效率还是联合生产更有效率,即产出的多样性是进行范围经济研究的基础。
1.分析前提。为了计量分析的需要,提出如下前提:(1)高校是提供本科生产出、研究生产出、科研产出的一种社会组织。在现实中,高校不仅仅提供这三种产出,但它们是高校最主要的三种活动,因此,限定于这三种产出具有合理性。(2)办学规模主要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生人数测度。严格地讲,规模指某种生产能力,但生产能力难以测度,所以一般用产出能力代替。对高校,产出主要指学生。(3)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本科生产出、研究生产出、科研产出具有同质性。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假定,但考虑到高校教育经费拨款体制主要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经费”的形式,即主要按学生人数的多少进行拨款,且本文主要关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现象,所以假定本科生和研究生产出具有同质性可以接受。正如下面变量描述时将要界定的,本文以科研经费来测度科研产出,因而也可以将科研产出视为同质性。
2.模型界定。本文以多产出二次型模型为基础(Baumol et al.,1982;Cohn et al.,1989; Lewiset al.,1995;Hashimoto et al.,1997),也可采用超越对数模型,两个模型孰优孰劣很难说清楚。从理论上讲,两个模型都是对成本函数的恰当描述,而且在当前的经验研究中比较盛行。但从计量角度出发,由于超越对数函数不允许自变量取值为0,二次型模型允许自变量的取值更广,所以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即
式中,C代表总成本;α是常数项;βi,δij,φi为回归系数;Yi代表各种产出;Di是虚拟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如果第i种产出大于0,则Di取1,否则取0。模型的基本含义是,高校办学总成本可由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产出和各产出的交叉效应所解释。考虑二次型交叉效应是基于对成本函数的认识,二次型函数由于其函数特征,可以被看做是成本函数的近似,且采用二次型成本函数进行分析并不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这为研究难以确定固定形式生产函数的高校行为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高校限定为提供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三种产出的组织,按鲍莫尔(Baumol,1982)等人的界定,对于一种产出,其平均递增成本(average incremental cost,AIC)为
式中,C(Yi,Yj,Yk)表示生产三种产出的成本;C(0,Yj,Yk)表示当第i种产出为0时的总成本。同理,可评价j和k的平均递增成本。
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产出,可以用平均递增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比来测度其规模经济的变化。对于第i种产出,专一产出规模经济(the product-specific economies of scale)定义为式中,如Si大于1,则对于某种产出i,规模经济存在;同理,当Si小于1时,对于产出i,规模经济不存在。
总体规模经济(overall economies of scale)定义如下:
如果SR大于或小于1,则可以说总体规模经济存在或不存在。
为了考察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现象,笔者按照邓达(Dundar,1995)等人的界定,将范围经济分为总体范围经济(global economies of scope)和专一产出(product-specific)范围经济两种情况。总体范围经济定义如下:
如果SCGLO大于0或小于0,则表明存在总体范围经济或不存在总体范围经济。
专一产出范围经济的定义为:
对于产出i,专一产出范围经济或范围不经济是否存在取决于SCi是大于0还是小于0。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扩招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
本文所用的数据全部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所编的1999年、2000年、200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对于办学成本,本文以这些高校每年的所有教育事业费收入测度。由于本科生产出、研究生产出、科研产出没有很好的测度指标,按哈西莫托(Hashimoto,1997)等人的思路,本文以本科生在校生人数(含专科)、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含硕士和博士)表示本科生、研究生产出。基于样本容量的考虑,没有对本科、专科、硕士、博士进行具体区分,如果引入四个层次,再考虑到二次型函数的交叉效应变量,待估参数过多,将造成自由度的损失。科研产出以科研经费进行测度,原因是从长期看,科研产出能力强的院校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考虑到影响办学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工资,也即学校用于教师的投入,理想的做法是用一所学校的教师工资总额来表示,但这一数据无法获得,本文用专任教师总数来代表,在分析时,可以把它看成是第四种产出,对上述模型进行相应调整。
1.扩招后规模经济变化分析。根据模型(2)、模型(3)和模型(4),可考察三年来总体规模经济和单一产出规模经济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各年度规模经济水平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总体规模经济
本科生产出规模经济
研究生产出规模经济
科研产出规模经济
0.8914
-2.8911
1.3367
0.0618
1.2258
14.1822
0.8637
1.7830
1.1461
7.6482
0.9599
2.8558
表1显示,扩招显著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效益。总体、本科生和科研产出都从1999年规模不经济转变到2001年规模经济,特别是本科生培养,规模经济的变量从-2.8911提升到了2000年的14.1822,生均培养成本明显降低。高校规模扩大而出现的规模经济现象,大致有如下原因:(1)交易费用的节约。高校交易的主要是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依附于人的特殊性质使其在交易中只发生使用权的让渡,不发生所有权的让渡,这导致知识产品市场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高校通过扩大规模,尽可能多地将知识产品交易内部化,从而节省交易费用。只要所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所增加的组织管理费用,高校扩招就具有规模经济效应。(2)生均固定成本节约。高等院校的某些教学设备和设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方向性,相互不可替代。规模太小,教学仪器设备使用不足,生均固定成本较高。扩招后带来了生均固定成本的节约。(3)分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从分工看,高校扩招往往伴随专业增加,这会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多学科氛围有利于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交流,这些交流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学习和补充新知识的成本。二是专业增多促使教师更加专注于某个方向的研究,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效率。
研究生培养由规模经济变成规模不经济,原因或许是在扩招过程中,研究生增加的绝对数量较少,三年来校均净增933人,相比而言本科生净增达4176人。在教育事业费投入增加幅度较大的背景下,较小的研究生规模同样需占用较多资源,这导致生均研究生培养成本处于较高水平,预示着下一阶段应着重考虑扩大研究生的办学规模。
2.扩招后范围经济变化分析。根据模型(5)和模型(6),可计算出总体范围经济和各产出范围经济的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各年度范围经济水平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总体范围经济
本科生产出范围经济
研究生产出范围经济
科研产出范围经济
-0.4733
0.3560
-0.7959
0.7824
0.2115
0.1979
0.0935
-0.0262
0.2712
0.7881
0.1982
0.0416
表2说明扩招在改善范围经济方面成效显著。总体、研究生产出范围经济都从1999年的范围不经济变成了2001年的范围经济。即从总体看,199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联合进行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是不经济的,分开**进行更具效率;但到200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和进行科研活动更具效率。高校扩招导致范围经济的原因在于,扩招前高校的三大职能隔裂比较严重,对师资、图书信息、教室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还不够充分。扩招后,高校培养层次更为健全,能够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中更有效地对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匹配。另一个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资源的共享更为充分,主要体现在电子图书信息、网上教育的发展,一旦学校购买了某项资源,增加一位教师或学生使用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也促使范围经济现象的产生。
仔细对每种产出进行分析,情况各有不同。本科生培养在三年中都表现出范围经济现象,这表明三年中单独将本科生培养**出来没有效率。研究生在1999年应该单独进行培养,扩招后,在2000年和2001年联合培养更有效率。一个特殊的现象是科研产出从1999年的范围经济变成2000年的范围不经济,再到2001年的范围经济。对此,原因可能是扩招主要以在校生规模的急剧增加为基础,科研经费尽管也有大幅增长,但教师精力有限,规模的突然增加导致教学工作量加大,进而影响了教师在科研上的投入,这导致2000年科研活动表现出范围不经济状态。到2001年,由于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并辅以师资规模的扩大,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之间更加理性地分配投入。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 刘灿 宋光辉 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参考资料:http://****su51***/caijingren_com/cor_show.asp?ArticleID=3932
求常用的经济术语的英文缩写及简要解释
经济学术语解释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是较早引入我国的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概念。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在西方,个人消费包括了住房、医疗、卫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实行公费医疗、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种补贴,这些政策性因素对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比较分析尤其是进行国际对比和城乡对比时,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要注意政策性影响的计算和分析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 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3、什么是GDP?什么是GNP?二者有什么区别?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du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么是NNP?什么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du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简单地说,NNP=GNP-折旧。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简单地说,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对企业补贴。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简单地说,个人收入PI=NI-挣到但没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挣到的收入(**对私人的转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简单地说,DPI=PI-所得税=个人消费C+个人储蓄S。
5、还有什么常见的经济术语?
CRB是期货价格指数,反映期货价格的高低。
ECI是就业成本指数。它是在受薪就业时对在美国所有州及255个地区超过500个行业所提供的工作数量的量度,就业估计是基于大企业的市场调整。而且把在国内企业及**里**或兼职的受薪员工数目计算起来。它反映的是就业的难易及其条件的好坏。
工业生产率:它是对某国工厂,矿业,公共事业的生产量变化的连续加权式的测量,等同测量他们工业生产能力及在工矿,公用事业中有哪些可用资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制造业这一块可以影响1/4的经济,使用效能提供一个多大生产能力在被利用的评估。
采购经理指数:采购经理的国家协会(NAPM),现在称做为供应管理之协会,公布每月综合指数,包括国内制造业情况,房屋建筑新订单。生产,供应者送货次数,订货,库存,价格就业,出口订单,及入口订单,它是将制造也除以非制造业以下指数。
耐用品:耐用品的订单时量度国内厂家对立即或将来要送货的货品所接的订单数。一件耐用品定义为该商品会持续使用一段时间(超过3年),而在期间对它的服务也持续。
零售销售:它是一个适时的指标,关于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模式以及会因正常季节变动,节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调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销售,及服务及难免发生的加在商品的费用税收,但不包括负担在消费者身上的销售税。
新建房屋报告:新建房屋报告量度每月与居住有关为单位的新建房屋的数目。一个建筑的开始是指开挖地基的开始。同时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组成,住宅房是对利率变动而作出反应的第一要素。对开始/接受利率变化的反应,若以图形来表示利率的话,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要分析,关注前个月的价格变动百分比,报告会在大约下月中公布。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情况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虽然世界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总体上看比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10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今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5%,增幅比去年降低0.4个百分点。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9%,低于去年的2.9%。但从最新数据看,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一预测。欧元区经济今年预计增长2.5%,增幅也低于去年的2.8%。在欧盟主要国家中,德国和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4%和1.9%,低于去年的2.9%和2.0%;日本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0%,略低于去年的2.2%。只有英国经济情况好于去年,今年的增长率预计为3.1%,高于去年的2.8%。
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预计增长8.1%,增幅与去年持平。亚洲发展中地区经济预计增长9.8%,增幅也与去年相同。其中,中国的经济增速预计为11.5%,高于去年的11.1%;印度的经济增速预计为8.9%,比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拉美经济今年预计增长5.0%,增幅低于去年的5.5%,但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3.7%升至4.4%。非洲经济今年预计增长5.7%,增幅略高于去年的5.6%。独联体经济今年预计增长7.8%,增幅略高于去年的7.7%,其**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将为7.0%,高于去年的6.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2%,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7.4%。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预计分别增长1.9%、2.1%和1.7%。亚洲发展中地区、拉美、非洲和独联体经济预计分别增长8.8%、4.3%、6.5%和7.0%。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0.0%和8.4%,巴西经济预计增长4.0%,俄罗斯经济预计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