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江浙地区有什么习俗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浙江春节传统风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浙江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过年那些事儿#春节习俗民风
浙江人的风俗习惯
浙江人的风俗习惯如下:
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一串,称“百子*”;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5、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扩展资料: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浙江陆地面积10.4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09%,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存。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参考资料:浙江 百度百科
浙江的风俗特色有哪些?
浙江的风俗特色如下:
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打“开门*”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一串,称“百子*”;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越是声音洪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5、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江浙地区民风民俗
一、开门*
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过开门*,大家都穿上新衣。
二、送元宝
在温州,人们喜欢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做成大小元宝,家里面贮藏物件之处都要放上一个小元宝。大年初一那天,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挨家挨户送吉利话,一人打板一人应好,叫做“送元宝”。
绍兴新年则以“茶碗茶”待客,茶中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三、划龙舟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四、舞太平灯
大年初一,村民们在锣鼓声中舞起“太平灯”。原汁**的祈福舞蹈“太平灯”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精彩的跳灯传承着指南村村民质朴火热的民风习俗,以祈求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五、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能告诉我江浙一年24个节气和大小节日的习俗和时令食物吗?
立 春2月3——5日
雨 水2月18——20日
惊 蛰3月5——7日
春 分3月20——21日
清 明4月4——6日
谷 雨4月19——21日
立 夏5月5——7日
小 满5月20——22日
芒 种6月5——7日
夏 至6月21日——22日
小 暑7月6——8日
大 暑7月22——24日
立 秋 8月7——9日
白 露9月7——9日
秋 分9月22——24日
寒 露10月8——9日
霜 降10月23——24日
立 冬11月7——8日
小 雪11月22——23日
大 雪12月6——8日
冬 至12月21——23日
小 寒1月5——7日
大 寒1月20——21日
春节期间江浙地区要吃年糕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从早上就开始忙活。做年糕,包粽子,打扫屋子。
“谢年”仪式在堂屋里进行,摆一张桌,放上酒水、米饭、茶水、煮熟的鸡肉、鱼肉。烛台两盏,红纸悬挂于桌前方。
点烛,上香,然后行拜礼,放鞭*。
年三十是要放三次鞭*的。第一次放鞭*是在“谢年”时。第二次放完鞭*就是在晚上吃年夜饭之前。吃饭时要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吃完饭碗里是要留一口饭,不能全吃光了,预示年年有余。第三次的鞭*是在晚上。
中秋观潮的习俗
端午节悬钟馗像
七夕节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妇女七夕洗发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青团、杨梅
浙江人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赛龙舟
江浙地区民风民俗
一、开门*
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过开门*,大家都穿上新衣。
二、送元宝
在温州,人们喜欢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做成大小元宝,家里面贮藏物件之处都要放上一个小元宝。大年初一那天,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挨家挨户送吉利话,一人打板一人应好,叫做“送元宝”。
绍兴新年则以“茶碗茶”待客,茶中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三、划龙舟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四、舞太平灯
大年初一,村民们在锣鼓声中舞起“太平灯”。原汁**的祈福舞蹈“太平灯”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精彩的跳灯传承着指南村村民质朴火热的民风习俗,以祈求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五、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