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西部地区有什么特征?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西部的特点是什么(中国西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西部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
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西部不仅有许多历史文化,还有美丽的大草原,今年也因为这些可爱的景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世界称赞,获得不少的荣誉。西部开发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
中国西部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
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西部不仅有许多历史文化,还有美丽的大草原,今年也因为这些可爱的景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世界称赞,获得不少的荣誉。西部开发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
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急求答案)
1。纬度位置:大致在36°N以北,北纬53°N以南。
2.海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大部分在第二阶梯上,大**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3.气候条件:西北地区属温带**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干燥。
4。土地条件:大面积的山地、石质戈壁、荒漠、荒漠草地、高原草地,少量的山麓绿洲,不适合发展种植农业;***高原草地适宜游牧与定居轮牧,是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5.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煤、石油、**、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
6。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7。水文:内流河、时令河、内陆湖,汛期短、冬季干涸、无凌汛。
8.生活生产特点: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游牧、畜牧业,马和骆驼为牧区重要交通工距,使用摩托车、汽车的逐渐增多。
9。耕地类型:旱地。水浇地为主。
10.主要农作物:水稻、谷子、高粱。
11.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是什么
1.西北地区大**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包括***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西北部。
2.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为半干旱、干旱气候)。
3.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大兴安岭。***高原及其中的呼伦贝尔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
4.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呼伦贝尔草原。石质戈壁、沙丘。内流河、内陆湖。绿洲。
5.大草原与全国畜牧业基地。游牧与定居轮牧。人工草场。圈棚饲养。蒙古包。打草、挤奶、剪羊毛逐步实现机械化;马和骆驼为牧区重要交通工具,使用摩托车、汽车的逐渐增多。
6.灌溉农业。“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块块绿洲。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点状、带状分布的村镇、城市、农田。
7.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
8.丝绸之路。兰新铁路与欧亚**桥。
9.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锡林郭勒草原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名录》。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形有很大差异,西部多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则以______和______为主.我国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形有很大差异,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西高东低;阶梯.
中国西部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地理环境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一切与人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矿产、水文等。社会发展则包括人类向前运动过程的两个方面,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发展过程,横向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社会各方面整体运动的发展过程,考量一地的社会发展需要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托进行考察,尤其是对于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南五省市川、滇、黔、渝、藏;西北五省市陕、甘、靑、新、宁;内蒙、广西、湖南湘西、湖北恩施)。
西部地区可谓幅员辽阔,它的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了全国的71.4%,人口2.87亿,仅占全国的22.99%,如今,我们所了解的西部是边远、落后、穷。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那里有大片的矿产资源。可是,如果我们熟知历史的话,那么便可以清楚的指导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她的祖先不是起源于如今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东部地区。恰恰是现在这个被戴上“贫穷”“落后”帽子的西部地区,这一点可以以考古发现为证,据考古发现,长江上游出土的云南元谋人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所以说“中国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近代以来,西部地区缘何落后,缘何衰落,我们需要思考原因,在这里着重考察其中的地理环境因素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在古代经济中心一般就是**中心,以陕西西安为例,西安曾以古都而闻名,它曾做过十六朝的古都,其中以秦、汉、唐最为出名,这里盛极一时与它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据史料记载陕西北部的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在西周、春秋时期温暖湿润、草木繁盛,环境的恶化主要是自唐代以后,又经过近代,现代的破坏才演变成今天这样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模样,同样的还有***高原,就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那里还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地方,而在60年代以后,由于黑河断流,居延海干涸,草场沙化,曾经的“居延海大粮仓”已不复存在。还有河西走廊,青海湖等的退化都十分严重,那么由这些历史的变迁中可以推知西安自唐以后不在作为国都,地位逐渐下降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变迁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地域的变迁同样影响着社会经济状况,如阿尔泰山、天山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森林草场的发育,适宜发展畜牧业,南疆地区则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高寒地带的青藏高原地区则种植青稞,饲养牦牛。由此可以推知地理环境的变迁与差异影响着一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经营方式,甚至是**制度。再来看今天所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是站在它穷经济,富资源的立场上,利用资源,创造效益,发展经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则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特别注意加强生态建设,无一不是以当地的自然地理因素来考量,所以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其次,从文化层面来看,西部地区独特的地形,孕育了它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西部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成为西部地区文化的一个符号。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丝绸之路把中国与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联系了起来,文化交流碰撞,古地中海、古阿拉伯、古印度、中亚文化在此汇集,所以多元性又是西部另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而农耕文明又为《诗经》《乐府》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素材。再如关中地区的“关中八大怪”如“秦腔不唱吼起来”“板凳不坐端起来”“面条像腰带”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成为它的又一特征——民族性,由于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部文化。
再次,西部地区独特而重要的战略位置使西部地区变得更为重要。这里幅员辽阔,面积占全国的71.4%,与14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达18702公里,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而“**”“**”问题不断,稳定问题仍然非常重要,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西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经略西部。有军事家曾这样说过,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内陆安全的天然屏障,辽阔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云贵高原是中华大地、东部沿海地区的可靠战略依托,失去西部就等于向敌人亮出了脊背。稳定西部,建设一个稳固的国家安全与战略发展的战略后方,才能从容应对来自其他各方的种种威胁和挑战。而在未来,水资源将成为比石油资源更为短缺的一种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7,北方地区仅为1/10,而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这也成为捍卫生存,长远发展的根基。
我们不承认地理环境决定论,不是唯环境论者,但是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而影响的**、经济、文化、军事问题时断不可否认和忽略的,所以要实现西部地区的大跨越,大发展,必须牢牢握住保护自然地理环境这一主题,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缩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