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初中地理地区特产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中地理学习软件(初中地理必备软件)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初中地理学习软件
这是我上七年级我们老师给我们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帮到你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东岸(**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教、佛教、***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3**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称为穆斯林。***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教——教堂;***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制度主要有资本**和社会**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河南有哪些土特产???推荐下?
河南各地特产:桶子鸡、洛阳宫灯、洛阳唐三彩,洛阳牡丹饼,大京枣。
1、桶子鸡:是开封特产名菜,以其色泽鲜黄,咸香嫩脆,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几大特点而出名。其主料是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煮。老母鸡的补益之功效更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用来补身,尤其是畏寒风重,虚不受补者,老母鸡不但能补气补血,还可祛风。
2、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
3、洛阳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4、洛阳牡丹饼:洛阳牡丹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点,属于豫菜系。相传与武则天有关,以豆类为主料制作糕点,酥松绵软。具有促进人体代谢,降低胆固醇及防止细胞老化功能。
5、大京枣:是开封市的特色传统名食,素负盛名。属于春节过年的必备食品。大京枣古称“蓼花”,它以优质糯米、糖粉、饴糖、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制坯、油炸、透浆、拌糖粉几道工序制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桶子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牡丹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京枣
新疆主要出产哪些水果?
新疆主要特产水果有:哈密瓜、沙棘、西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无花果、杏子、石榴、桑椹、巴旦杏、核桃、哈密大枣等。
介绍如下:1、哈密瓜:俗称甜瓜,世称“名贵之果”,哈密的瓜最为著名。哈密瓜外形呈椭圆形,果皮为**或青色,有网纹,果肉较厚,呈白色、青色或红橙色。它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晋代,而得名于清代。
2、 沙棘:新疆沙棘资源十分丰富,营养丰富,果味酸中有甜,内含多种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以沙棘为原料,制成的各种饮料,深受人们欢迎。
3、无花果:喀什盛产无花果,它可与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齐名。无花果果形扁圆,果肉细 软,果味甘甜,营养丰富并有药用价值,含糖量高达24% 。由于无花果枝干光洁,树冠整齐,人们还把它栽在庭院里美化环境。
4、石榴:维语称“阿娜尔”,以“石榴之乡”叶城县的石榴最为有名。叶城县地处昆仑山北麓,霜期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石榴的生长。叶城石榴色红汁甜,深受人们喜爱。
5、巴旦杏:喀什的名贵特产,是维吾尔族人民最珍视的干果,常用它待客赠友,还把它的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巴旦杏属落叶乔木中的桃类植物,它的果肉不能食,但果仁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在喀什的维吾尔医药中,60%的药里都配有它。
陕西汉中的人文地理介绍,有哪些地理特点
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市境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昏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它较高的山峰有佛坪县光头山2838米、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勉县光头山2606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南部米仓山(又称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镇巴县箭杆山,海拔2534米,较高山峰还有南郑县铁船山2468米、红山2367米、光头山2389米,一般山体海拔在1000~1500米;
汉中市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371.2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约5~30公里,汉台区附近最宽为25~30公里;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0%),丘陵占14.6%,平坝占10.2%。
新疆水果特产有哪些
1.楼兰红枣
楼兰红枣出产自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若羌县境内,这里的红枣甜脆适口,香味浓厚,多食不厌,优质制干红枣含糠量高,色红、皮薄肉厚,紧松适中,果肉细腻,清甜爽口,堪称枣中极品。在乌洽会、昆交会、农交会上以出众的品质倍受赞誉,深得中外客商青睐。
近年来,若羌县委、县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重大机遇,以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为目标,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为目标,组织制定《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实施“红枣产业发展战略”。截止到2007年,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1200万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045元,红枣挂果面积达到8万亩,预计产量超过一万吨。
2.吐鲁番葡萄
吐鲁番葡萄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第62号公告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吐鲁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上,被称为“火洲”。是中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是全中国的五分之一。
由于这里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因而瓜果丰茂,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水贮量丰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现有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它的含糖量可高达22%-24%。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3.马**葡萄
马**葡萄又名马*葡萄,因其状如马**头而得名。主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的墨玉、皮值山县。
主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的墨玉、皮值山县。果穗圆柱形,歧肩大,有分枝,果粒圆柱状,平均粒重6克,最大重8克;白绿色,甘甜多汁,质较脆,味爽口。因有小核,宜鲜食。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原产西亚,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等地。
4.库尔勒香梨
库尔勒香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库尔勒香梨因具有色泽悦目、味甜爽滑、香气浓郁、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落地即碎、入口即化、耐久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梨中珍品”、“果中王子”。因为库尔勒香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库尔勒市又被当地人引以为豪地称为“梨城”。
2004年1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库尔勒香梨”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5.和田玉枣
和田玉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和田地区属于典型的**性气候,种植区内降水稀少、干旱多风,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大、年温差悬殊,适宜种植枣树。和田玉枣,鲜枣果实大,大小不匀,果皮光滑,果形端正丰满、果皮薄,深红色,果肉厚,肉质细而松脆,汁液中多,味甜,可食率96.3%,其果实呈圆柱形或长倒卵形,果实品质上乘,适宜制干、加工酒枣和蜜枣,果实在产地于9月中旬成熟。
2009年07月1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和田玉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吐鲁番葡萄
百度百科-马**葡萄
百度百科-楼兰红枣
百度百科-和田玉枣
百度百科-库尔勒香梨
我才初一,可是地理不好,如何学好地理
地理
。襄阳有什么特产?
襄阳大头菜
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金刚酥
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无牙者都可食用。
日常生活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实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服饰与地理
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二、饮食与地理
1、菜肴方面。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
2、主食方面。由于地域差异,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菊花茶等,由于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江南一带喝绿茶居多,寒冷地区喝红茶偏多。喝茶受地区的影响特别大,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势差异等。酒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起伏与自然灾害的程度。由于地区气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饮酒习惯,酒的品种也不同,如寒冷地区的烈性白酒、少数民族地区的米酒等。
三、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根据降雨的特点,北方农村以平房、土房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时,更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隔等因素。
四、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用峡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区,人们有时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骆驼成为“沙漠之舟”。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的时间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乘坐火车;易发泥石流的地方,适逢雨季,就不能到这样的地区去旅游。外出要会阅读地图,通过读图迅速了解与熟悉新的环境,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初一地理上学期的每小节的知识点归纳和每节的感悟(感悟要600字).说闲话的别来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对于初一年纪的学生来说,用不着这么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就我认为好好看看就可以了解了.
你要是老师的话,我可以给以邮寄的方式把资料发给你.在网上发真的太花时间了.
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可以发邮件给我,和我探讨相关的问题.
记住我的邮箱:ervine219@163com.
随时欢迎你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