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乌龙茶国际标准是什么意思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乌龙茶的正确泡法,以及乌龙茶的等级分类(乌龙茶的等级划分)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乌龙茶的正确泡法,以及乌龙茶的等级分类
搜一下就有:
泡茶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第二阶段是操作,第三阶段是结束。 茶的冲泡要领有简有繁,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茶性而定。另各地由于饮茶嗜好、地点风习的不同,冲泡要领和程序会有一些差异。但不论泡茶技艺如何 变化,要冲泡任何一种茶,除了备茶、选水、烧水、配具之外,都共同遵守这样的泡茶程序:
1.温具 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烫淋茶杯。随即将茶壶、茶杯沥干。其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主要。
2.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则置一定数量的茶叶入壶(杯)。如果用盖碗泡茶,那么,泡好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
3.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运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赏析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在民间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4.奉茶 奉茶时,主人要面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处,手指并拢伸出,以示敬意。从客人侧面奉茶,若左侧奉茶,则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请茶用茶姿势;若右侧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茶姿势。这时,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5.赏茶 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那么,茶叶一经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6.续水 一般当已饮去 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一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续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够了。如果还想继续饮茶,那么,应该重新冲泡。
急求《GB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中的 红茶标准、黄茶标准 ` 在线等答案
在我国,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堪称“国饮”。我国的茶叶产品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袋泡茶、紧压茶等9类产品。 茶叶的检测内容 1.外观审评:即观察茶叶的外形。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等各大茶类的感官品质、外形特征千姿百态。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的品种要看它的茸毛多少,多者为优,少者为劣;有的品种要看它的条索松紧,紧者为好,松者为差。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应均匀一致,所含碎末茶和杂质少。 2.内质审评:基本要求有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等项目。这些项目应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检验。由于我国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产区辽阔,因茶树品种、地域、气候、加工季节和工艺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产品(如绿茶),其外形和内质都会有很大差异。 3.理化、卫生检验:理化检验指标主要包括:水分、总灰分、茶多酚、***、氨基酸、粗纤维、水浸出物等。卫生检验指标包括:六六六、滴滴涕、联苯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三氯杀螨醇、优乐得、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乙硫磷、喹硫磷、铅、砷、氟等。 茶叶的有关检测标准 1.绿茶的产品标准已有GB/T 14456-1993《绿茶》,现正在修订为《绿茶-基本要求》。 2.红茶的产品标准已有GB/T 13738.1-1997《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1997《第二套红碎茶》、GB/T 13738.4-1997《第四套红碎茶》;现正在合并修订为《红茶-红碎茶》;另外《红茶-工夫红茶》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红茶-小种红茶》正在计划制定中。 3.白茶的产品标准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黄茶的产品标准正在制定中。 4.黑茶的产品标准正在计划制定中。 5.花茶的产品标准有GB/T 9172-1988《花茶级型坯》,现已修订完毕,《茉莉花茶》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 6.袋泡茶正在考虑制定国家标准。 7.紧压茶的产品有GB/T 9833.1-2002《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2-2002《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3-2002《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4-2002《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5-2002《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2002《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2002《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8-2002《紧压茶 青砖茶》、GB/T 9833.9-2002《紧压茶 米砖茶》。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1988年通过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后正式成立,授权开展对各类茶叶及茶制品检验检测工作,是我国最早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即“三合一”认可的质检中心之一。
中国茶叶为什么没有一个行业标准
我国茶叶有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第27号国家标准公告,中国茶叶分类新国家标准于2014年6月22日起实施。本次分类原则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
茶叶分类Tea Classify(以下仅为意见稿,定稿以2014年6月22日实施日发布的为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和类别。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检验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茶叶tea
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s)的芽、叶、嫩茎为原料,以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
2.2
杀青enzymeinactivation
采用一定温度,将茶鲜叶中的酶失去活性;或称将酶钝化的过程。
2.3
发酵Enzymaticreaction
运用茶鲜叶中的酶,使茶鲜叶的多酚物质进行**、聚合的过程。
2.4
渥堆pile-fermentation
将茶叶打堆后,通过加温、加温的条件,促使其中的微生物缓慢发酵的过程。
3、分类原则
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
4、类别
4.1绿茶Green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1.1以杀青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1.1炒热杀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金属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4.1.1.2蒸汽杀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蒸汽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以干燥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2.1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炒或滚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2烘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烘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3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3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3.1大叶种绿茶
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1.3.2中小叶种绿茶
采用中小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2红茶Black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2.1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2.1.1红碎茶
采用揉切加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颗粒(或碎片)形红茶产品。
4.2.1.2工夫红茶
采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1.3小种红茶
采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艺(或经熏松烟)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2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2.2.1大叶种工夫红茶
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2.2中小叶种工夫红茶
采用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3黄茶Yellow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3.1以鲜叶原料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3.1.1芽型
采用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3.1.2芽叶型
采用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3.1.3大叶型
采用茶树的一芽多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4白茶White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4.1以鲜叶原料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4.1.1白毫银针
采用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4.1.2白牡丹
采用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4.1.3贡眉
采用茶树的一芽二叶或多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5乌龙茶Oolong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5.1以生产地域、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分类
4.5.1.1闽南乌龙茶
采用福建闽南地区的特定茶树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1.2闽北乌龙茶
采用福建闽北地区的特定茶树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条形产品。
4.5.1.3广东乌龙茶
采用广东潮州、梅州地区的特定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条形产品。
4.5.1.4台式(湾)乌龙茶
采用**地区的特定品种、或以福建地区的特定品种、经**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小)颗粒形产品。
4.5.2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分类
4.5.2.1铁观音
采用铁观音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2.2黄金桂
采用黄金桂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2.3色种
采用色种等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3大红袍
采用大红袍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4肉桂
采用肉桂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5水仙
采用水仙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6单枞
采用单枞的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6黑茶Dark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6.1以生产地域和产品特性分类
4.6.1.1湖南黑茶
湖南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2四川黑茶
四川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3广西黑茶
广西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4普洱茶
云南滇西南地区的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日晒、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7花茶FlowerTea
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加香花窨制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7.1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分类
4.7.1.1茉莉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茉莉鲜花窨制(含白兰鲜花打底)而成的产品。
4.7.1.2白兰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白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3珠兰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珠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4桂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桂花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5玫瑰花茶
采用红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玫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8紧压茶BrickTea
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渥堆)、压制成型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以加工特点及产品特性分类
4.8.1.1黑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2花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3茯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4沱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5紧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6七子饼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或不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7康砖茶
采用川南边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8金尖茶
采用川南边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9青砖茶
采用老青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10米砖茶
采用红茶的碎末茶为主要原料,经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9袋泡茶Teabag
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以产品特性分类
4.9.1.1袋泡绿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2袋泡红茶
采用红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3袋泡乌龙茶
采用乌龙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4袋泡花茶
采用花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5袋泡黑茶
采用黑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6袋泡白茶
采用白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7袋泡黄茶
采用黄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10粉茶DustTea
采用茶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形成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0.1以产品特性分类
4.10.1.1抹茶
采用一定品种和规格的蒸青绿茶,经特定设备和工艺研磨制成的具有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0.1.2茶粉
采用茶叶为原料,经特定设备和工艺研磨制成的具有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1其他Other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昆、席兴军、宛晓春、赵玉香、李立祥、黄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专用字体是什么
1、仿宋_GB2312是公文标准字体之一。仿宋是字体名称,GB2312是字符编码名称,属简体中文编码的一种;
2、简体中文自1980年代以来通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局公布的GB 2312,以及其后继的GBK和GB 18030中文编码。
3、近年来随着Unicode跨语言编码集的出现,也被广泛使用。所以通常说的仿宋就基本上是仿宋_GB2312了。
扩展资料:
1、国标 GB2312 编码 (zh_CNhp15CN)国标 GB2312 是基于 1980 年发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中国国家标准,是强制执行的中文编码。
2、国标码共收录 6763 个简体汉字、682 个符号,其中汉字部分:一级字 3755 个,以拼音排序,二级字 3008 个,以偏旁部首排序。
3、该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为规范、推动中文信息化进程起了很大作用。该标准用双字节表示一个汉字:高字节A1-F7(其中字符区 A1-F9,汉字区 B0-F7),低字节 A1-FE
4、国标 GB18030 编码 (zh_CNgb18030),国标 GB18030 基于 2000 年 3 月发布的《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是最新推出的中国国家强制执行中文信息处理标准编码。
5、该标准涵盖了单字节、双字节、四字节的字符和汉字,共计约 28,000 多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乌龙茶属于什么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所以,储存乌龙茶必须像储存绿茶一般:防晒、防潮、防气味。不过,乌龙茶既然经过发酵的过程,则又比绿茶耐用了。
乌龙茶是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乌龙茶开始外销。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乌龙茶的存储特点:
水分对**乌龙茶茶叶品质影响极大,成品茶的吸湿性很强,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叶绿素会迅速降解,茶多酚会加快**.含水量乌龙茶的标准是:茶5%,梗7%,把相当干燥的茶叶露置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7﹪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则上升到15﹪以上。
在*雨的天气里,每露置一小时,含水量就增加1﹪。在气温较高适合微生物活动的季节里,茶叶含水量若超过10﹪时,茶叶就会发霉而失去饮用价值。
什么是乌龙茶 乌龙茶的介绍
1、乌龙茶(Oolong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2、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