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坦克重量标准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坦克有多重(世界十大重坦排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坦克有多重

最重的是纳粹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克,战斗全重 188吨;
世界上最小、最轻的坦克:英国卡登—洛依德,仅重1~2吨;
中国的99,战斗全重51吨;
二战时日军的坦克都不值一提,都是薄皮的,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不但主*口径小(57mm ),装甲更是薄的可怜,如果使用得当,兵的机*都有可能击穿它.而纳粹德国的坦克公认是当时最好的,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没有可能,何况纳粹当时还有像坦克王牌魏特曼这样的人物(战绩138辆坦克,132门火*及数百辆其他车辆)

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早期型*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主要性能
重:56吨(早期)
57吨(后期)
乘员:5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速度:38公里(公路)
10-20公里
行程:140公里
全长:8.45m
高: 2.93m
宽: 3.4-3.7m
**: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烟幕弹发射器(早)
**: 88mm——92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25——100mm
主*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T-34是苏联于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被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性的影响。
T-34坦克由工程师科什金所设计。1940年6月出厂。1940年开始装备苏军,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改良型号T-34/76、T-34/85;衍生车种OT-34。
T-34全重32吨,乘员5人,主**为1门76.2毫米F-34主*,副**为2挺7.62 DP/DT机*,车宽2.92公尺、车高2.39公尺,扭杆悬挂装置,Б-2-34行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至60毫米。

二战时期坦克是如何划分的?

国家不同,坦克划分也不同。。。火*也没有固定口径。。。
比如在鬼子的划分里。。20T以上则为重型坦克。。。德国则为60T,导致豹式划分为中型。。。而英美则把50T以上的坦克称为重型坦克。。
英美,德坦克火*做工精致,坦克火*一般使用***长*身的高速穿甲弹。。。一般为75~90MM。。。。这种*。。火力强,精准高。。装填速度快。但造价极高。。。只有德国大量装备。英美只有少量坦克装备。。。。豹式和**还有盟军的谢尔曼萤火虫都为75MM,虎式和虎王还有象式都为88MM高速穿甲弹。。。。。美国的潘兴则为90MM,是其中口径最大的。。
苏联坦克*做工粗糙。。无法大量装备高速穿甲弹。。为弥补火力问题。。一般采用超大口径。。。。。在T34-76系列以后。。。。。火*口径日益加大。。。
T34-85为85mm,IS-2斯大林为120MM。。。。KV-2则为150MM。。。。
这些火*发射的巨型*弹。虽然破坏力极强。。。但准确度极差。。在1000M外开火时。。很难击中目标。这些苏制火*装弹速度更慢的令人发指。。。。特别是IS-2前期型。。只有1.5分钟1发的超低射速。。被德军誉为厚皮乌龟。。。。

坦克是如何分类的?

坦克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成员虽然有着大体一致的外貌,却各有不同的本领。王室,的兄弟们大体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嫡传的亲兄弟,他们主要是直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另一支是旁系的表兄弟,他们主要提供战斗支援和进行战斗保障。“亲兄弟”们被称为战斗坦克,这些“表兄弟”们则被称为支援保障坦克或特种坦克。

坦克大约有多重啊

坦克有多重

坦克是非常重的陆战**,因为坦克是用钢铁造的,为了让坦克的生存率更好,它外部的防护装甲都特别重,上面还要携带很多**,在电视里看到那些坦克兵装弹的时候,一个壮汉抬起来都很吃力,

第几代坦克有什么样的标准区分

坦克的分代,是这样的: 1960年**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装甲**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主力战车)。 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战后第一代坦克,其主要车型有苏联T-54和T-55中型坦克,美国M47和M48中型坦克,英国逊邱伦中型坦克,日本61式中型坦克等。 战后第二代坦克,除日本74式主战坦克于70年代初研制成功外,其余均属60年代产品,主要车型有苏联T-62主战坦克,美国M60系列主战坦克,英国奇伏坦主战坦克,法国AMX-30主战坦克等。联邦德国豹1式系列主战坦克,瑞士Pz61和Pz68主战坦克,瑞典Strv103(即S型)主战坦克虽然也是60年代的产品,技术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战后第二代坦克水平相当,但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却是战后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第一代坦克。 战后第三代坦克基本上是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产品,主要车型有苏联T-64、T-72和T-80,美国M1/M1A1,英国挑战者,联邦德国豹2,法国AMX勒克莱尔,日本90式等主战坦克。除90式和勒克莱尔将分别于1992和1993年定型投产外,其余均已列入装备。此外,以色列于1979年装备了自行研制的梅卡瓦1型坦克并相继研制了梅卡瓦2和3型,南朝鲜于1986年研制成功并于1987年开始装备88式主战坦克。这两种坦克就技术水平而论,相当于战后第三代坦克,但它们是战后自行生产的第一代坦克。80年代后期,印度、巴西和意大利等国,正在分别研制阿琼(Arjuna)、EE-T1奥索里约(Osorio)和C1阿瑞特(Ariete)等主战坦克。这些坦克与早先的印度胜利(Vijayanta)、巴西MB-3塔姆伊奥(Tamoio)等坦克相比,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已接近先进国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 80年代还出现了许多专供出口用的外贸坦克,有美国的超M60、英国的奇伏坦900和维克斯MK7、法国的AMX-32和AMX-40、意大利的OF40等坦克。 许多国家在生产新型坦克的同时还在改造老式坦克。美国M48A5和M60A3、联邦德国豹1A7、法国AMX-30B2等坦克都是现代化改造的最新成果,并且均已装备本国**。今后,随着坦克的**、推进和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例如M60A4、M1A2/M1A3和豹1A5等更新的改造型坦克。 长期以来,在其他一些国家中也正在进行坦克改造工作。西班牙改造了AMX-30和M47、M48坦克,以色列改造了美国谢尔曼、M47、M48和M60坦克,罗马尼亚改造了T-55和T-72坦克,埃及改造了T-55和T-62坦克,以色列和芬兰改造了T-55,伊拉克用125mm骨膛*改造了T-55,澳大利亚、丹麦、以色列、约旦、南非和瑞典等改造了英国逊兵伦坦克。 还有一些国家,本国不研制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放弃研制新型坦克,而根据许可证生产别国的坦克,例如南斯拉夫生产苏联T-72坦克(南称T-74坦克),捷克生产苏联T-55、T-62、T-72等坦克,波兰生产苏联T-54/T-55坦克,西班牙生产法国AMX-30坦克,阿根廷生产联邦德国专为其设计的TAM坦克,荷兰和瑞士生产联邦德国豹2坦克等。 我国生产和研制坦克车辆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0年代初期,我国只有几个小型的坦克修理厂,1958年建成第一个坦克生产厂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并装备**。 随着59式坦克生产的成功,我国建立起了以总装生产厂为主、配套生产厂为辅的**的坦克生产体系,同时造就了以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为主体的坦克科研队伍以及大批坦克专门人才,为我国坦克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我国制出自行设计的第一批坦克样车,几经试验与修改,于1974年正式定型,被命名为69式坦克。1980年69式坦克开始面向国外市场,根据用户要求,迅速改进并制出样车,改名为69-Ⅱ。 以69-Ⅱ坦克为基础相继研制出了69-ⅡB型、C型和C1型指挥坦克,并研制成84式抢救牵引车等变型车。69-Ⅱ的改进型69-3坦克被命名为79式坦克。该坦克从外观上看与69式相似,但火*采用105mm线膛*而不是100mm滑膛*,火控系统有较大改进。 59式、69式和79式坦克是我国的第一代坦克,80式主战坦克是我国的第二代坦克。80-1、80-Ⅱ和85-Ⅱ主战坦克则是80式主战坦克的改进型。 目前,我国正在研制第三代坦克,预计90年代中期定型。该主战坦克在火力、机动和防护性能等方面比80式系列坦克有较大幅度提高,在一些主要结构和性能数据上可与美国M1A1、联邦德国豹2以及法国AMX勒克莱尔和日本90式主战坦克相当。 装备现状 截至198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108个国家和地区装备约156812辆主战坦克,其中150700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的,只有6112辆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苏联T-34(5167辆)、美国M3(279辆)和M4(642辆)以及英国彗星(24辆)等中型里,仅占总装备量的3.8%。这些老式坦克目前只在少数发展我国的陆军中装备使用。由表1-2可见,苏联主战坦克的装备数量是美国的3.5倍,是美、英、法、联邦德国总和的2.4倍。

坦克是20吨,还是千克

坦克是20吨
当然不可能是千克
一辆普通的小汽车也得1吨多,更不要说坦克

坦克重多少吨

轻型三类人们习惯于把坦克按战斗全重和火*口径将坦克分为重、中,一般40~60吨;20~40吨、装100毫米左右火*的坦克称为中轻坦克;10~20吨、火*口径在85毫米以下的称为轻型坦克,人们开始把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重。60年代以来、中型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它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装120毫米以上火*的坦克称为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战斗全重量是多少

重型坦克战斗全重量是重42~80吨。

通常重型坦克重42~80吨,火*口径最大为152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其特点是火*口径大,*管长,攻击力大。因为坦克火*口径大,意味着攻击力大。

重型坦克火*口径有88毫米、90毫米、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122毫米、128毫米、130毫米、150毫米甚至152毫米。同时,重型坦克车体装甲厚,抵御*击的能力强,但是体重大导致速度较慢。重型坦克外形庞大重量惊人,是装甲**的中坚力量。

扩展资料:

由于重型坦克速度慢,无法在战场上进行大范围的移动,难以在不同方向参与战斗。重型坦克的*塔转动速度通常比中型坦克要慢。

尽管拥有强大的主*,但当面对多辆中型坦克时,重型坦克需要更长的时间旋转*塔进行瞄准,这时它是相对脆弱的。因此重型坦克必须保持适当的移动,或是与己方中型坦克一起使用,以防止被敌方多个较小且灵活的坦克所纠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型坦克

坦克有多重

最重的是纳粹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克,战斗全重 188吨;
世界上最小、最轻的坦克:英国卡登—洛依德,仅重1~2吨;
中国的99,战斗全重51吨;
二战时日军的坦克都不值一提,都是薄皮的,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不但主*口径小(57mm ),装甲更是薄的可怜,如果使用得当,兵的机*都有可能击穿它.而纳粹德国的坦克公认是当时最好的,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没有可能,何况纳粹当时还有像坦克王牌魏特曼这样的人物(战绩138辆坦克,132门火*及数百辆其他车辆)

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早期型*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主要性能
重:56吨(早期)
57吨(后期)
乘员:5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速度:38公里(公路)
10-20公里
行程:140公里
全长:8.45m
高: 2.93m
宽: 3.4-3.7m
**: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烟幕弹发射器(早)
**: 88mm——92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25——100mm
主*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T-34是苏联于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被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性的影响。
T-34坦克由工程师科什金所设计。1940年6月出厂。1940年开始装备苏军,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改良型号T-34/76、T-34/85;衍生车种OT-34。
T-34全重32吨,乘员5人,主**为1门76.2毫米F-34主*,副**为2挺7.62 DP/DT机*,车宽2.92公尺、车高2.39公尺,扭杆悬挂装置,Б-2-34行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至60毫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