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在干旱地区种草原因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中地理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高中地理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地表面河流少,河流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气候变暖,蒸发强烈,在加之渠道渗漏自然耗水量大。
(2)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增长,农业规模扩大,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发展工业耗水量及生活用水量增多;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污染严重,使可用水资源减少;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耗水量大,加剧缺水。
解决措施: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农作物;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污染,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产业;保护植被、营造防护林,增强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控制人口增长,必要时考虑生态移民。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的缺水属于水质性缺水;季节性缺水。
解决措施:治理水污染,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修水库、退田还湖,在雨季大量拦蓄洪水,用于旱季灌溉;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如何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怎么学,这些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吗,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农业?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农,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区分,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它包括种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大农业”。
求 2009宁夏文综地理部分 急 答案好的给100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地理部分
图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1,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
考生需读图分析,并解答该特定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1)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据此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
(2)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退耕还林”的变化。
【答案】:1.B 2.D
【区分度】:低
南极中山站(69°21′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3-5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
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中山站时区:76/15,东五区,时间9:25;东八区,时间:9:25+3:00=12:25
(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据题意可知:两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纬度相差约11度,则距离约为:11*110
(3)略
【答案】:3.C 4.C 5.D
【区分度】:中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解析】:
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6)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尼亚。继而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判别。
(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
(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6.B 7.A 8.D
【区分度】:中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9.A 10.C 11.B
【区分度】:低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
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
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
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
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
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
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
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皆具备,但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
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因此两地间的生产环节分工,也即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重减重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
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近原料输出国澳大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进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 (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区分度】:低
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
【解析】:
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
综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
读材料,明确新颖命题;
分析已知图,区域定位,经纬线、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
***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第2问,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
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且已知题干明确点明: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① 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区分度】:中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第(2)是开放型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纬度相当,为什么温度带不同
三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海陆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塔里木盆地深具内陆决定了它最干旱,华北平原处在沿海,决定了它的气候比较湿润;
2、大气环流形势是第二个主要因素:三个地方同在西风带,就西风带来的降水来看,理论上是位置偏西的地方降水更充沛一些的,只是它们同处的亚欧**实在是太大了,西风带来的水汽在中亚以西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实际上很难在这些地区形成有效降水。而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西风环流形势事实上被季风环流所破坏,它们在夏季风的影响下,可以形成丰富的降水,塔里木盆地却在东亚季风区以外,可怜的塔里木盆地在地理上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位置,所以就有了“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苦;
3、地形闭塞是塔里木盆地气候十分干燥的另一个原因:天山和帕米尔高原一起构成了它的西北屏障使比较湿润的西风不能在盆地形成降水,秦岭和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昆仑山让东亚夏季风裹足不前,这些都是塔里木盆地十分干燥的原因。
造成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干旱的原因既与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及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关。具体可分为气象原因、地形地貌原因、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人口因素、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干旱的重要原因。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干旱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
4、人口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扩展资料:
抗旱举措: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多管齐下,防治水土流失。
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水以至海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旱
在干旱少雨的地区,什么成为改变地表形态
在干旱少雨的地区,风力成为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在温暖多雨的地区,流水成为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在高海拔雪线以上的地区,冰川成为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