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华北地区什么资源缺乏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5 月 ~ 10 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 7 月、8 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80%, 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 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 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
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 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 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 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 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 损失率高达10 %以上(包括管道漏水)。
4、生态环境恶化, 干旱频率加大。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 响,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3.5 %,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 1 %。 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水水量减少, 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
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而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因此,**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 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 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 重复利用率更低,在 20%左右。
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 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 1/ 2 至 2/3。
3、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 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 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 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扩展资料: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 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
根据2004 至2008 年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布表,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2008 年上述五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之和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88%,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最大,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4.48%。
从国土面积与水资源比例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从人口与水资源比例看,全国82%的人口仅占据47%的水资源。
全国共有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含过境水)低于国际标准所划定的重度缺水线,有6 个省、区已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严重缺水。如果不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随着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达到16亿的上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为什么中国水资源最缺的是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为什么不是干旱地区呢?
华北平原降雨量少,污染严重,用水量大
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一、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却严重不均。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五省(市)人口占全国24.互%,耕地占全国45%,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而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6%,人均水资源、水土资源配置比例均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500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则只有 250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流域的 1/10,珠江流域的 1/18。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月~10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7月、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不仅如此,华北地区降水年际变化也很大,如北京市近50年来,降水最多的年份达到1460毫米,而最少的年份只有200毫米,这些无疑是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区人口增长特别迅速,1952年,华北五省(市)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9.6%,而到1996年则上升到24.l%,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人口密度居我国各省(市)人口密度的前列,本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青岛等成为我国淡水供应最紧张的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损失率高达 10%以上(包括管道漏水)。同时,大量工业废水不断排人河流,使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以海河污染最为严重,其下游河水已不能直接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3.5%,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1%。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水水量减少,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如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华北地区有7年出现了 持续性干旱天气。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多年来华北平原地区采取了大量开采**水的方式,使**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水漏斗区。
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而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因此,**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能将城市供水损失率降低5%,农业用水中渗水、漏水、不合理的灌溉而损失的水减少15%,整个华北地区每年相当于增加水资源近180亿立方米。过去,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海河。黄河流域均出现了争抢水源的现象。如黄河自1992年以来,下游几乎年年出现断流现象,1998年冬季到1999年初夏,黄河下游断流时间长达227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黄河中上游过量调用黄河水也是重要原因。自1999年冬季起,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统一调配,尽管从1999年冬季到今年初夏,我国北方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但黄河下游则未出现断流现象,这说明对水资源加强综合管理,实行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建国后,我国先后在华北地区成功地建设了引滦入津、引滦入唐、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津、青岛等大型工业城市用水紧张局面。但整个华北地区缺水量占全国缺水总量的72%,仅在区域内调水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正在规划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三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如在黄土高原地区结合小流域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涵蓄水源,使土不下坡,青山常在,清水常流。据估算,如果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10%左右,其含蓄水源总量相当于修建总库容量150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而且由于森林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再通过大气环流,每年向西北干旱地区输送水 汽 60亿立方米。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重复利用率更低,在20%左右。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1/2至2/3。
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人口压力较大,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水资源;降水不多且分布不均;超量开采**水造成漏斗形**结构;
解决措施:南水北调,节约用水,减少**水开采,海水净化,循环用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华北地区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集中在7~8月,而冬春季持续干旱,降水年际变化也较大。
②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③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高中地理 (1)我国南水北调的调入地是华北地区,请简述其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简析西气东输工程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简析西气东输工程】一是东西部双赢,即东部、西部共享其利,各 得其所;二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用清洁的天然气代替污染严重的煤炭, 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有利,天然气运输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便宜, 经济效益可观。1、西气东输与西部地区发展(1)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 势,加快中西部地区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2)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3)促进 中西部地区地方能源气化的实现,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 乡村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2、西气东输与东部地区的发展 (1)使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优化能源结构;(2)极大地带动东 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3)进一步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优 势,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结构调整,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优势:是资源丰厚、劳动力丰厚、
差势:是交通不便、地形坎坷、经济不兴旺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如下:
1、从时间来讲,水资源因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而夏秋多,冬春少(受夏季风影响);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
2、从空间分布来讲,水资源因东部靠近沿海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西部深居内陆而形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格局(受海陆因素影响及夏季风影响)。
扩展资料:
水资源时空变化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性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因而造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五种地带。
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很大,并有少水年或多水年连续出现。
全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东南沿海各省,雨季较长较早。降水量最集中的为黄淮海平原的山前地区,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的年份一天大暴雨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中出现过连续11~13年的枯水期,也出现过连续7~9年的丰水期。
有的年份发生北旱南涝,另外一些年份又出现北涝南旱。上述水资源特点是造成中国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