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鳍病[腐鳍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患腐鳍病的泥鳅,背鳍及其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外露骨,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是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之一。
腐鳍病的病原:为萤光[萤光,又作“荧光”,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假单胞菌。
患有腐鳍病的泥鳅主要症状: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发炎定义炎症(英语:Inflammation),俗称发炎。],背鳍肌肉[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腐烂,严重的鳍条脱落,肌肉外露,从头部至尾部浮肿,发病部位肌肉发炎,并有红斑。
腐鳍病的防治方法:用1g/m3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或用0.5g/m³二溴海因[人物简介:海因,当代著名诗人、收藏家、艺术评论家。]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饲料中加入0.1%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和0.1%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连喂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