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介绍


鳖的生命力强,对于一般损伤自愈能力极强,一般较少得病,但在高密度人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情况下,如果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投饵不当也会发病,一旦得病,如不及时治疗,甚至造成大量死亡。所以,鳖疾病[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情况下,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应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对传染病,一旦发病损失往往很大。所以在中华鳖病的养殖中,必须重视疾病预防工作,预防中严格执行鱼病防治中的”三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及投饵“四定”措施。

做好常规的水体消毒是疾病预防工作环节的基础。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30克/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漂**2克/平方米,最好交替使用。鳖放养前后也要做同样消毒,其消毒频率为5月份和10月份隔25天左右消毒1次,6月和9月份15天1次,7、8月份高温季节7天左右1次。容易发生鳖病时,可适当加快消毒频率。

病害防治中也要注意防鼠害和鸟害。稚鱼阶段,要严防鼠、蚊、蟹、鳗等敌害[敌害,是汉语词汇,读音为dí hài,释义是危害某种动物的动物。],为防止敌害入侵,要加固池堤,堵塞漏洞,同时要经常清理池塘石缝、石*,使敌害无处藏身。

病害防治要在养殖的全过程始终加强水质管理,在投喂配合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同时添加[添加,指增加。]一些鲜活饵料,保持全面的营养,增强鳖的体质,杜绝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温室速养成的鳖易发病,这是因为温室鳖密度大,水质环境条件差,鳖比较娇嫩,抗病力较差的缘故。应注意科学准确的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改善水质环境,提高鳖的抗病能力。

防治鳖病有时可以采取药液浸泡的办法对鳖体消毒。如果在饲料中添加对症的中草药,用药时最好将中草药煎成煎剂再加入料内。一般可用2%~4%的添加量。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和维生素E,以增强鳖自身机体免疫力。杀菌防病可以在饲料内添加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用量为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左右,连用15天。

对敌害也要注意防范。特别是刚孵出的稚鱼,体小力单,会被蚂蚁**,因此要及时清除产卵场和孵化场内的蚁*,并洒药消灭蚂蚁。成鳖常受鹰类、黄鼠狼、猫等的攻击,可加金属网、围墙加以保护和捕捉有害动物的办法加以防范。有鼠害的池塘放鼠药灭鼠。

捕成鳖时要防止使鳖受伤,将池水降至30厘米,用脚在水池中趟捕,感觉踩到鳖时,使用事先准备的网袋,采用1袋装1鳖,抓捕装入网袋之中,互相隔离,以防鳖间抓伤、咬伤。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