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间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如冷暖、风雨、干湿、*晴等。]以*雨天气为主,多强降水过程,局部地区伴有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闷热[闷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ēn rè,指气温高,气压低,使人感到燥热气闷﹑不畅快;风小、空气不流畅、气温高的天气。]潮湿,降水将呈持续时间长、短时雨强大、范围广等特点。该类天气变化可引起水温突降、水位剧增以及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倒藻等危害黄颡鱼养殖水体的生态恶化事件,也会因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变化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广大水产养殖户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积极做好黄颡鱼养殖生产管理。
一、加强[增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防汛管理
1、加强巡塘: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天气多变,要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信息,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坚持早、中、晚巡塘,密切注意观察池塘水位变化、黄颡鱼的活动及吃食情况,尤其是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浮头)应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以避免泛池死鱼等恶性事件发生。
2、注意防汛:梅雨季节多有大雨或暴雨,对低洼鱼塘、单薄的池埂,要及时做好加固防范措施,以免被大雨洪水冲塌跑鱼。山塘水库要及时堵漏检查,注意警戒水位,适时泄洪,确保水库安全。
3、加强渔业设施检查,注意用电安全:这个季节时常出现狂风暴雨,要加固电线杆,经常检查用电线路和增氧机、水泵等渔业机械设备,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生产管理
1、创造良好养殖环境。梅雨季节要控制拉网[拉网·中国是中国领先的在线付费研究型社区,在网上接受调查的人,均可得到现金返回、积分累加等回报。]捕鱼,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因为拉网活动不但可能直接损伤鱼体,使鱼类感染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而且拉网会搅动池塘底泥,造成有机物分解消耗水体氧分,同时拉网会使黄颡鱼产生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2、加强水质调控。这段时期黄颡鱼~摄食量和排泄物增多,水质容易恶化,出现缺氧或溶氧不足。要经常开启增氧设备,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阵雨、闷热或天气突变的情况,要延长开机时间;若连续下雨天气,可适当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生石灰,每亩l米水深使用5-10公斤,以调节水质。
3、保证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质量,控制投饲量。投喂的饲料要保证质量,新鲜不变质。配合饲料应注意防霉变质。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实际摄食情况要灵活掌握,遇闷热阵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量。梅雨季节的投饲量掌握在黄颡鱼吃到6-7成饱即可。
4、做好病害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在这个季节是黄颡鱼疾病的流行季节,主要病害是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及车轮虫和指环虫病因此,要定期泼洒杀虫剂、二**氯或戊二醛,复合碘等消毒剂,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恩诺沙星、大蒜素和三黄粉等增强抗病能力。
(1)加强池塘增氧,确保池内有充足的溶氧,使池水的溶解氧始终保持在5mg/L以上。
(2)保持水质稳定,防止黄颡鱼产生应激反应。一方面保持水位稳定,不要随意换水。晴天要多泼洒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一般10-15天用一次,以维持水体微生态平衡和稳定藻相。如连续几天下雨后,最好泼洒抗应激药物。
(3)合理投喂饲料。梅雨季节饲料一般在1—2小时吃完为宜,但大雨天、闷热天等**天气应减少投饲量或停喂饲料。投喂饲料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黄颡鱼活动情况、吃食情况、以及池塘水质情况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切勿肓目投饲。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每公斤饲料加2-3克,以增强黄颡鱼的免疫力。
作者:百瑞生物裴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