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朱元璋的谋士排名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朱元璋身边的十大谋士?(朱元璋身边的谋士排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朱元璋身边的十大谋士?
朱元璋手下的谋士和武将:1、谋士:刘基、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等;2、武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文正、冯胜、石良、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拓展资料: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1344年,朱元璋入皇觉寺。1353年,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手下的谋士排名?
朱升(1299~1370年),安徽休宁人,字允升,号枫林。元末的1357年举乡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隐石门,朱元璋得知朱升遁居石门,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省青田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辅佐朱元璋的五个人是谁?
这五个人分别是谋士刘基、武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以及汤和。如果没有这五个的帮助以及辅佐的话,朱元璋很难成就大业。
第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谋士刘基,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伯温。
第二个就是徐达,他是一个武将,也是明朝开**事统帅。
第三个人就是常遇春,可以说他是对朱元璋最为忠心的一个,他敢于直言进谏,也是明朝最为著名的开国名将。
第四位就是就是李文忠,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也算是一个著名的谋臣和武将
第五位就是汤和,他和朱元璋的出身很是相同,都是在贫苦农民的家庭中长大,而他与朱元璋还是同乡,而他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大将,并且能力很是出众,他一生征战沙场无数,并且每一次都是大战告捷。而朱元璋也很是器重他
朱元璋的大臣?
刘基刘伯温
朱元璋的五兄弟是谁?
答:朱元璋的五兄弟分别是:第一位就是徐达,第二位则是常遇春,第三位是李善长,第三位是胡惟庸,第四位是蓝玉,第五位是刘基。第一位就是徐达,与朱元璋一样,也是农家出身,自小与朱元璋一起玩耍,可以说是最铁的兄弟!同样是最为倚重的大臣!朱元璋起义之时,被封为淮西二十四将之首!明朝建朝之后,被封为太傅、中书丞相,封为魏国公!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奶牛,徐达染病背疽,不久病逝!徐达可以说是朱元璋手下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大将!
第二位则是常遇春,因为自幼不甘心老死田间!因为先天力大果仁,而且身材高大,少年之时就有大将之风!元末起义四起,盗匪横生,常遇春也落草为寇!当时在和州打劫听闻朱元璋大军攻打和州,便乔装易服,近身观察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治军有方,直接投奔朱元璋!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军中称常十万!明朝建立后被封为太子少保、鄂国公!在1369年,北伐元朝南归之时,病死在柳河川,年仅四十岁!
第三位是李善长,自幼精通四书五经、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可以称得上是文韬武略!而且通晓儒学、法学等!在朱元璋平定滁州之时,李善主动拜见。朱元璋得知他是本地年德高望重之人,并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明朝初年,因为李善长站错了队伍,受到胡惟庸案的影响,被朱元璋定罪,李氏一家满门抄斩!
第三位是胡惟庸,最为早起跟随朱元璋的谋士,是濠州定远县人!可以说和朱元璋是老乡!起初的胡惟庸只不过是个乡村教师,后来担任元朝的一位小吏,听说同乡的朱元璋起兵**了,便在本乡招募了500乡勇投奔朱元璋!
而且因为胡惟庸与李善长都是同乡,所以明朝建国后,一路擢升,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职!但是因为自身野心的膨胀,居然想起兵**,谋杀朱元璋!最终被朱元璋识破,并且满门抄斩!当然了,这都是史学家所记载。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数不胜数,所以真实的历史谁也说不清!
第四位是蓝玉,安徽定远人!农民出身,起初只不过是常遇春帐前侍卫。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多次立功!一直擢升至千户和指挥使!领命南征元朝大将不兰溪,又随常遇春北伐北元,蓝玉率领大军一直打到了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洪武二十二年领命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
之后蓝玉居功自傲,并且私通元妃!并且放纵士兵毁关烧城!之后朱元璋将梁国公改为低级的凉国公!之后便有谋反之心。之后被锦衣卫指挥使察觉,便下狱鞫讯,连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数十名大臣皆被株连三族!
第五位是刘基,温州青田县人,朱元璋首席谋士!当时的人称之为诸葛亮在世!刘基也就是刘伯温了!明朝初年,建议朱元璋广施仁政,而且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军事方面分析了当时现状,提出了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为朱元璋一统南方奠定基础!建国之后,便告老还乡,是明朝老臣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一名大臣!
朱元璋几个元帅?
1、徐达(1332—1385)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 中国明朝开**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1363年大败陈友谅。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2、常遇春(1330—1369)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3、李文忠(1339—1384)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且有勇有谋,很得老舅的真传。他的的确确是有几次还算得意之笔的,比如1365年诸全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附近破元将脱列伯,以及1370年袭破应昌。这几战不光是赢得漂亮,关键是都有李文忠的“谋战”在其中4、傅友德(?—1394)勇猛、智略与常遇春差不多,就是活得长,平四川时立下头功,曾打出过七战七胜的恢弘战绩。在洪武十四年率兵30万众扫定云南时,可谓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5、廖永忠(1323—1375)擅长水战,得意之笔也不少,比如鄱阳湖水战时、破陈友谅都城江州、武昌,以及平四川时,都有精彩、突出的表现。他虽然读书不多,却是明军中屈指可数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能力很出色,还善于治民,可惜死得早,是洪武八年被朱元璋赐死的,可谓是朱元璋拿来祭刀的开国元勋。6、冯胜(?—1395)能力并不是特别出色,不过资历较深。他本是一位读书人,后来战功也算不小。其他名将基本上都没打过败仗,惟独冯胜有两大败笔:一是1360年龙湾之战时,他奉命追击陈友谅败军,结果被张定边击退;另一次是1366年时的高邮之战,冯胜误中守军诈降之计,死伤一千余人,结果被朱元璋从前线召回打了一顿,并且罚他步行回前线。还有两次不太光彩的记录:一是1369年,朱元璋命他在西北留守,可是他却率大军私自溜回南京;二是1387年,在招降纳哈出时,冯胜竟与自己的女婿、常遇 春的儿子常茂发生纠纷,结果导致他的帅印被夺,从而交到了副帅蓝玉手上——这就为蓝玉在第二年深入草原建立奇功提供了可能。7、汤和(1326—1395)能力一般,资历较深。平四川时由于迁延不进,被朱元璋痛斥。8、邓愈(1337—1377)能力还行,资历较深。可惜死得比较早。9、蓝玉(?—1393)能力还行,但资历较浅,后来慢慢熬成了大将。早年的蓝玉并不是太冒尖,而且说来也没什么得意之笔,确实没啥可替他吹嘘的。按照历史记载,他的捕鱼儿海大捷,功劳有一半是要与王弼分享的,因为正是王弼的坚持和劝说,才让准备退兵的蓝玉一举创造了奇迹——换了冯胜、傅友德等人,其实也是一样可以创造奇迹的。10、沐英(1344—1392)是朱元璋二十多个养子中最受重用也最出色的一位,也有些谋略。资历较浅,直到后来,才渐渐在南方战场上唱了主角,与蓝玉在北方相呼应
朱元璋的首席谋士为什么是汪广洋?
并非汪广洋,朱元璋首席谋士是李善长。朱元璋**行赏,册封的六个公爵,李善长排名第一,在徐达之前,名副其实的大明朝第一功臣,他的工作跟萧何类似,就是在后方主持全面工作。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李善长就很自然地做了宰相,因为大家都觉得那个位置就应该是他的,其他的功臣都是武将出身,没有能力处理复杂的行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