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病理学标准是什么标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乳腺癌WHO怎么分级(乳腺癌who共分几级)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腺癌WHO怎么分级
*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
A. SBR分级标准
1.分化程度估计 根据形成腺管或*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腺上皮为1分。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数(×400) ①1/10HPF为1分。②2/10HPF为2分。③>2/10HPF为3分。
B.WHO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 ①>75%为1分。②10%~75%为2分。③<10%为3分。
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数(×400)①0~5/10HPF为1分。②6~10/10HPF为2分。③>11/10HPF为3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 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 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
*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我们对有5年以上随访的476例*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Ⅱ级和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l)。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而下降。
组织学分级与DNA增殖指数和DNA倍体有关,分化好的*腺癌增殖指数低,反之分化差的增殖指数高。利用流式细胞证实了二倍体的*腺癌,常常是分化好的,而异倍体的*腺癌常常是分化差的。组织学分级和生长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也有关,Ⅲ级*腺癌常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预后差,某些癌基因产物如c—erbB2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常在Ⅲ级*腺癌中表达。
*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型均为影响*腺癌预后的病理因素,两者中组织学分级**型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虽然组织学分级和分型均为**的预后因素,但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982年,Ilaybiffle和Elston等认为与预后有关的3个因素是①肿瘤大小(病理测量)、②组织学的淋巴结分期和③组织学分级,并在cox分析中得出预后指数的公式:预后指数=0.2×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预后指数增高的患者预后差,以后多量的病例分析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
*腺癌的临床分期
0期:同侧腋窝未扪及淋巴结,肿瘤直径小于2cm
Ⅰ期:同侧腋窝扪及活动淋巴结,有或无转移,肿瘤直径2~5cm
Ⅱ期: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其它组织粘连,肿瘤直径大于5cm
Ⅲ期:同侧锁骨上、下或腋窝淋巴结内有转移或上肢水肿。转移淋巴结融合且硬
Ⅳ期:远处其它部位有转移
病理学分类(pTNM)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最大直径>1.0cm,≤2.0cm
T2 最大直径>2.0cm,≤5.0cm
T3 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患侧*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淋巴结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
pN1b 内*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 临床明显的内*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性而镜下内*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淋巴结转移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说明:
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
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临床不明显: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不能发现的情况。
临床分期
O期 Tis N0 M0
I 期 T1 N0 M0
IIA期 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IIB期 T2 N1 M0
T3 N0 M0
IIIA期 T0 N2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1~2 M0
IIIB期 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IIIC期 任何T N3 M0
IV期 任何T 任何N M1
组织病理学分级(G)
Gx 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 高分化。
G2 中度分化。
G3 低分化。
手术治疗后有无残存瘤情况分类(R)
Rx 无法肯定有无残存瘤。
R0 无残存瘤。
R1 镜下可见残存瘤。
R2 肉眼可见残存瘤。
诊断肺心病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右心室肥大征,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个别患者心力衰竭控制后可见心脏外影有所缩小。
二、心电圈检查
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o,重度顺钟向转位,rvl+sr5≥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可作为诊断肺心病的参考条件。在v1、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波,应注意鉴别。典型肺心病。
三、心电向量圈检查
主要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的图形。随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方位由正常的左下前或后逐渐演变为向右、再向下、最后转向右前,但终末部仍在右后。qrs环自逆钟向运行或“8”字形发展至重度时之顺钟向运行。p环多狭窄,左侧与前额面p环振幅增大,最大向量向前下、左或右。一般说来,右心房肥大越明显,则p环向量越向右。
四、超声心动圈检查·
通过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呈qr,v5r/s<1,rv1+sv5=1:5mv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肥大等指标,以诊断肺心病。
五、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检查
国内的研究证明肺心病时肺阻抗血流图的波幅及其微分波值多降低,q—b(相当于右室射血前期)时间延长,b-y(相当右室射血期)时间缩短,q—b/b-y比值增大,对诊断肺心病有参考意义,并对预测肺动脉压及运动后预测隐性肺动脉高压有明显的相关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六、动脉血气分析
肺心病肺功能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当 一、急性加重期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paco250mmhg表示有呼吸衰竭。
七、血液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可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改变;血清钾、钠、氯、钙、镁均可有变化。除钾以外,其他多低于正常。
八、其他
肺功能检查对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患者有意义。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可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用。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您好,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近两年来,由于我国原发性肝癌病例能做手术切除或病理检查的不多,并参照世界各国结合肝功能情况一并考虑的临床分期方案,拟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临床诊断和分期标准,现介绍如下。希望全国临床工作者采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大结节状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变者。
2、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ⅱ、afu及 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变者。
3、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分期标准: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虽然被诊断出来癌症了,但是也不要太害怕,目前需要对您外公付出更多的关爱。为了补充营养,可以用炖乌骨鸡、花生衣等补血补气,同时可以服用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增加免疫力,促使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祝健康!
妇产科都用哪些医疗耗材呢?? 要全,最常用哪些医疗耗材?
这个很多了,比如:
一次性无菌手套
消毒棉
消毒液
止血钳
无菌布
纱布
无菌托盆、托盘等等。
室性期前收缩24小时大于多少属于病理性
没有严格规定,临床见到的患者有时出现频繁早抟也属功能性,是否为病理性要结合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但频繁室早有时病人出现的症状很明显,要进行治疗。
病理学诊断为何被称为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学广义上还是属于形态学范围,目前的医学从形态学上观察到的变化是属于器质性的,相对于功能性的病变,器质性的更有说服力,从诊断上更有价值,现代医学发展这么多年,到目前为止还是无法超越这一诊断,所以病理学还是金标准。正如**办案需要证据(例如指纹、DNA、脚印等等),而无法根据推理进行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