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海底管道有什么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底管道是做什么用的?(海底管道的作用)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海底管道是做什么用的?

海底管道是把海底开采的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陆地,或者是滨海城市和临海工厂通过管道把污水排入海中,也有淡水输送管道等。目前,我国的海底管道数量还不多,但预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很快。我国海洋石油,随着海底油田的大量开发,输送油气的管道也会相继出现。

海底管道有什么作用?

海底管道是把海底开采的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陆地,或者是滨海城市和临海工厂通过管道把污水排入海中,也有淡水输送管道等。目前,我国的海底管道数量还不多,但预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很快。我国海洋石油,随着海底油田的大量开发,输送油气的管道也会相继出现。

高中地理必修3的期末卷我急要!!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北高南低
  B. 气候北干南湿
  C. 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南部以种植业为主
  D. 新兴工业区分布在北部
  2.以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靠近消费市场 D. 铁矿石储量丰富
  3.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4.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物进行感知,获取信息的系统
  B.是地图的延伸
  C.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5~6问题。
  5.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
  A.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7~9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阅读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0~12题。

  10.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副热带**西岸,受副高的影响降水少
  B.落基山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1.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著名农业区是解决了当地自然条件中最不利的( )
  A.光照条件 B.灌溉水源 C.恶劣气候 D.地形高耸
  12.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灌溉水源中,最容易衍生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位下降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种群灭绝
  读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工业分布与工业部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面13—15小题: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13.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其形成的能源条件叙述是( )
  A.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多样 B.本地区有便利水运交通条件
  C.发展成为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D.能源利用和工业技术先进
  14.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比较,新增的工业部门具有特点是( )
  A.仍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B.新能源工业处于大幅度衰落的状态
  C.形成以汽车、电子等高技术工业为主
  D.能源工业的发展仍以当地能源资源为主
  15.鲁尔区中电子、汽车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是( )
  A.大量煤炭工业的减少促进电子、汽车工业发展
  B.**大量增加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C.大量发展和更新工业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D.**的政策大力鼓励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发展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6—18小题。


  16.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 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17.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


  18.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 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19~21题。

  19.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20.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21.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答22~24题。

  22.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23.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24.本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 )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25~26题。
  25.“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2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27.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8~30题。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广东、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2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3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从降水和气温特点看,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暖温带 D.**带
  32.该区是我国重要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有赖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低廉的土地价格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图,回答33~34题。

  33.关于我国城市分布的说**确的是( )
  A.我国城市分布受的地形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B.我国城市分布受的气候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C.我国城市分布受交通的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D.我国城市分布受经济的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34.我国最东部(东经130度以东)和最西部(东经90度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最东部面积范围小 B.最东部冬天太冷
  C.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D.最西部自然条件差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35—36小题:
  35.下列有关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B.南线输出地势第二、第三阶梯交界处的 水电
  C.中线输出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D.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36.有关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
  A.输入地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B.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
  C.输入地区主要能源不足,发展工业所必须的其他资源配套较好
  D.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7~38题。
  37.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稠密 B.气候高温多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38.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39.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管线自然景观大致呈经度地带性变化
  B.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天然气成为最主要的能源
  D.有利于减轻能源运输对交通造成的的压力
  40.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三、综合题(共25分)
  4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图:填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自然区:A ; B ;
  (2)图中A与B之间大致以 为界。
  (3)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形成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

  42.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粮食总产量
  1956年 30% 3.33万公顷 850毫米 23摄氏度 2% 0 1亿吨
  1975年 5% 4.47万公顷 680毫米 30摄氏度 12% 3 0.875亿吨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43.读下图和文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库之一。三峡工程于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计划2003年开始通航,首期发电,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长12年。
  (1)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处,即图上字母_____________处。
  (2)三峡地区最丰富的两种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工程建设,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应运而生,试列举其名称。(至少二种)

  44.读我国甲、乙、丙三地区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地区 甲 乙 丙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453.9 976 1400.7
  所在农业区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所在农业区
  主要农作物
  (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A.-2.3 B.3.6 C.5.6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图1和图2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3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2)在图2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3)根据图3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
  (4)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我国在引进外资企业时要注意重视环境保护走___________
  的道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C.2.D. 3.C.4.B.5.C.6.A.7.C.8.A.9.B.10.A.
  11.B.12.B.13.A.14.C.15.C.16.C.17.D.18.D.19.C.
  20.C.21.B.22.A.23.A.24.C.25.D.26.B.27.D.28.B.29.C.
  30.A.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1.A D.32.B D.33.A B.34.A D.35.CD.36.AD.37.AB.38.CD.39.AD.40.BD
  三、综合题(共25分)
  41.(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 青藏高原区(1分)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1分)
  (3)水土流失(1分) 土质疏松,暴雨集中(1分)
  42.(1)(每空0.5分,共2分)

  (2)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3分)
  43.(1);A;(1分)
  (2)水能;旅游;(2分)
  (3)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1分);
  (4)水产品加工业;果品加工业;旅游业等(1分)。
  44.(1)自上而下依次为:CAB(1分) ACB(1分) BAC(1分)
  (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1分)
  (3)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1分)
  45.(1)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分)
  (2)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分)
  (3)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2分)
  (4)可持续发展(1分)

什么是管道保温?

海底管道是做什么用的?

一般就是在需要做防止散热、防止烫伤、需要保冷的管道上安装上一定厚度的保温(保冷)层,一般采用岩棉、玻璃棉、硅酸铝、硅酸盐、泡沫石棉、聚氨酯板或管壳做保温层,并且在保温层外面安装一层保护层,一般采用镀锌铁皮、铝皮等做保护层。

中国有那些输油管线?越具体越好!

华北、中部地区原油管道

华北地区有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都敷设有外输原油管道,华北地区的炼化企业,有地处北京燕山的东方红炼油厂和大港炼油厂、天津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保定炼油厂、***呼和浩特炼油厂。原油管道总长度1847.4公里。

华北地区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干线是秦皇岛至北京的秦京线,为北京东方红炼厂供应原料油。秦京线1974年4月开工,1975年6月19日投产。管道全长324.6公里,年输油能力600万吨。穿越河流11处,铁路14处,公路40处,跨越河流(永定河1574米)和水渠5处。由洛阳石化设计院(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计,管道三公司和江汉油田建设公司施工。

大港至周李庄输油管线1968年建设,这条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条原油外输线。起点多次发生变化。总长210.5公里,年输能力500万吨。

任丘至沧州原油管道,1976年元月1日开工,4月1日投产,全长109公里,年输油能力500万吨,1983年经过改造,年输油能力770万吨。以华北油田为源头的原油管道,还有任沧复线;任沧新线,任京线(任丘至北京)、沧临线(沧州至临邑),河石线(河间至石家庄)、任保线(任丘至保定)、阿赛线(阿尔善至赛汗塔拉)。

中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两省境内,有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炼油企业有湖北荆门炼油厂和河南洛阳炼油厂。原油管道总长度1347.5公里。

江汉原油管道有潜荆线(潜江至荆门),1970年建成,全长90公里,年输能力170万吨。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荆线(魏岗至荆门)和魏荆复线。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临线(濮阳至临邑)、中洛线(濮阳至洛阳)及中洛复线。

另外,港口至炼厂原油管道总长度859.3公里。

东北地区原油管道

东北地区是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3.5%,原油管道达3399.6公里。

大庆油田从1966年起,年产量达到1066.89万吨以后,探明的石油资源并未全面开发。1970年7月,***总理和***副总理,同***、康世恩商议,决定提前动用大庆油田的后备资源,并决定集中资金修建大庆原油的外输管道。1970年8月3日,东北管道建设领导小组开会正式筹备,命名为东北“八三工程”。

东北“八三工程”的起步,是从抢建大庆至抚顺的庆抚线开始的,这条管道从黑龙江肇源县茂兴穿越嫩江后,向南经吉林省的松源、农安、长春、公主岭、梨树、四平,进入辽宁省的昌图,经铁岭,终至炼厂较为集中的工业城市抚顺。末站设在抚顺康乐屯,以支线向抚顺石油一厂、二厂、三厂供油。庆抚线全长596.8公里,其中直径720毫米的管线558.6公里,1970年9月开工,1971年8月试运行,10月31日正式输油。工程总投资2.93亿元,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建设长距离、大口径、输送“三高”原油的管道,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庆抚线建成以后,指挥部正式组建了勘察设计研究所(以后与管道局设计院合并为管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施工队伍也全部调入,正式编为管道工程一处、二处、、三处(以后更名为管道一、二、三公司)。此后的续建工程在形成了专业队伍的情况下,改变了人民战争式的做法,1972年开工建设了铁岭至秦皇岛管道,1973年10月开工建设了大庆至铁岭复线,1974年10年开工建设了铁岭至大连的管道。在此期间还建成了抚顺至鞍山炼厂、石油二厂至辽宁电厂、丹东至朝鲜新义州、盘锦至锦西石油五厂等短距离管道。到1975年9月,5年中建设输油管道8条,共2471公里,其中主要干线2181公里,形成了以铁岭站为枢纽,联接大庆至抚顺、大庆至秦皇岛和大庆至大连的3条输油大动脉,东北管网逐步形成。

东北“八三工程”,为中国管道建设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奠定了中国原油管道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各项规范的基础。

华东地区原油管网

华东地区主要油田为山东胜利油田,是继大庆油田之后建成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投入开发后,陆续建成了东营至辛店(1965年),临邑至济南(1972年)两条管道,直接向齐鲁和济南的两个炼厂输油。1974年,东营至黄岛管道建成后,原油开始从黄岛油港下海转运;1975年后,开工修建了山东至仪征、东营至临邑的管道,开成了华东管道网,原油又可从工江仪征油港水路转运。1978年建成河北沧州至临邑、1979年建成河南濮阳至临邑的管道,华东油田和中原油田的部分原油,也进入了华东原油管网。长江北岸的仪征输油站(油库)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原油转运基地,除供应南京炼油厂用油外,通过仪征油港转运长江沿岸各炼油厂。华东地区原油管道总长度2718.2公里。

华东原油管网是从修建临邑至南京的鲁宁线时开始筹划的,后只修建至江苏仪征,仍称鲁宁线;鲁宁管道的建设,地跨山东、安徽、江苏3省。这条管道建设中,指挥部提出了“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为乐”的响亮口号。鲁宁线1975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1978年7月建设投产,全长652.58公里,年输能力2000万吨,由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管道一、二、三公司施工。

东营至辛店(东辛线),1965年元月开工,12月完工投产。全长79.36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540万吨,支线7.5公里。

临邑至济南(临济线),1973年建成投产,全长67.3公里,年输油能力110万吨,穿越大型河流3处(黄河、徒骇河、小清河),黄河穿越采用顶管方式施工。

临邑复线,1991年建成投产。全长69.5公里,年输油能力150万吨。复线穿越大小河流41处,干线公路7处,铁路3处,黄河穿越采用冲砂沉降法施工,临齐线、临济复线由胜利油田设计院设计,胜利油田建设公司施工。

东营至黄岛(东黄线),1973年建设,1974年7日投产,原长248.93公里,由胜利油田设计院设计,胜利油田建设公司施工。管道局接管后,1984年对全线进行了技术改造。管线全长245.32公里,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1986年7月,东黄复线建成后,东黄线随即扫线停输。1998年8月23日恢复输油(东黄线输胜利油,东黄复线改输进口油),改造和恢复工程,由原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管道四公司和胜利输油公司所属管道安装公司施工。

东黄复线,1985年开工,1986年7月17日投产。全长248.52公里,设计压力6.5兆帕,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自动化输油管道,由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自动化部分与国外公司联合设计,管道二、三公司施工。

陆上成品油管道

中国最早的长距离的成品油管道是1973年开工修建的格接成品油管道,起自青海省格尔木市,终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1977年10月全部工程基本均完工。管道全长1080公里,年输送能力25万吨。

格拉成品油管道由中国人民***总后勤部组织修建,由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输油管线团进行格拉线穿越长江源头楚玛尔河、沱沱河、通天河等108处河流,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等9座大山。有900多公里管道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处5200多米)的严寒地区,有560公里铺设在常年冻土地带。冻土层厚度从几米到上百米,有冰椎、冰丘、**克水鼓丘,还有厚层**水,热融滑塌等特殊**地质现象。难题多,施工难度非常大。格拉线是国内首次采用的顺序输送工艺,顺序输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灯用煤油4个品种5种型号的油品。为青藏公路沿线加油站和拉萨供油,军地两用。

格拉线通油之后,不仅有利于边防战备,也为世界屋脊的西藏注入了生机,创造了经济繁荣。可以说石油流向哪里,哪里的经济生活就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立了“石油经济”的西藏的特殊地位。

距离较长的成品油管道还有1995年建成的抚顺石化至营口鲅鱼圈管道,全长246公里;1999年建成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管道,全长185公里;2000年10月22日开工建设的兰州至成都至重庆的管道,全长1200多公里,目前正在建设中。

西北地区输气管道

靖边至北京的陕京线,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也是早期西气东输的骨干工程,为目前国内建设水平最高的输气管道。

靖边至北京的陕京线,是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和高度自动化的输气管道。1996年3月开工,1997年9月10日建成,全长918.42公里,设计压力6.4兆帕,年输气能力不加压13.2亿立方米。投产后二期加压站(榆林压气站)于1999年11月10日建成,年输气能力达到22亿立方米。三期加压(黄河西及应县加压站)于2000年11月15日建成,年输气能力达到33亿立方米。

陕京干线起自陕西省靖边县长庆气田天然气净化厂首站,终于北京石景山区衙门口北京末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3省一市22个县,并穿过3条地震带,翻越吕梁山、恒山、太行山3座山脉,穿越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黄河、永定河5条大河。全线穿越河流230处、铁路21处,大型公路131处。为了适应调峰需要,2000年1月6日建成大张坨**贮气库和118.5公里配套管线工程,调峰能力为500万立方米/日,年有效调峰量6亿立方米。

陕京线各项工程采用了国际公认的先进标准。陕京线由管道设计院与国外公司合作设计,管道一、二、三公司,大庆、长庆、四川油建公司参加施工。

鄯乌线(鄯善至乌鲁木齐),1995年9月26日开工,1996年9月30日完工,1997年3月10日正式供气。全长301.6公里。穿越河流6处、铁路6处、公路79处。

鄯乌线是国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输气管道。首次采用环氧粉末喷涂防腐。国内首次采用同沟敷设有通信光缆,长度310.78公里。

鄯乌线也是陆上首次按照国际惯例组织施工的大型项目。引入了监理制(监理范围: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试运、验收及投运一年的全过程监理)和第三方质量监督制。工程采用了总承包方式,又称“交钥匙工程”,也是国际工程市场通用的做法。

新疆塔里木油田,有油藏也有气藏。气藏储藏丰富,开发远景大,1996年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05.23亿立方米,1996年开始敷设输气管道。20世纪末,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5000多亿立方米。已建输气管道有塔轮线、轮库线,西气东输至上海的干线也从这里为起点。

塔中至轮南(塔轮线)。1995年7月1日开工,1996年8月16日竣工,全长302.15公里,塔轮线也是中国第一条沙漠气线,与塔轮输油管线和通信光缆同沟敷设。

其他地区输气管道

河南濮阳至沧州(中沧线)。1985年4月1日开工,1986年4月28日完工,8月7日向沧州化肥厂供气。全长361.89公里,设计压力5.1兆帕,年输气能力6亿立方米。管道穿越铁路4处、公路38处、河流92处。首站装有引进的半人马座T4500型燃气轮机及两台离心式压缩机和配套的附属设备,是国内输气管道第一次采用压气设备。1999年19月20日更换新管,10月22日恢复运行。管道技术公司封堵作业处进行作业,原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管道二、三公司施工。

西北地区原油管道

西北地区是50年代初全国石油勘探的重点地区。1958年在甘肃兰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引进的现代化炼油厂——兰州炼油厂。1958年12月建成的克拉玛依至独山子原油管道,标志了中国长输管道建设史的起点。西北地区原油管道总长4102.7公里。

花格线起于青海省西州境内的花土沟油砂山(油田集中处理),终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郊,向格尔木炼油厂供油。1987年9月开工,1990年9月21日正式投产输油,全长435.6公里,设计压力6.27兆帕,年输油能力100万吨。由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管道一、三公司施工。1977年分两期进行改扩建,输油能力达到200万吨。花格线采用的明线载波远程控制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尚属首次。花格线也是在高原地区敷设的第一条原油管道,管线最高点大乌斯山,海拔高度342米。

轮库线(轮南至库尔勒)是塔里木油田的第一条原油外输管道,原油轮至库尔勒后装火车处运,1991年7月2日开工,1992年7月1日竣工投产。全长191.79公里,年输能力100万吨至300万吨,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管道二公司施工。在设计施工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例如,运用卫星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优化了线路走向;自动化控制使用汉语进行操作,交互式图象、图形、语言综合传输对生产单体进行监视管理;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作为*极保护电源等等。

塔轮线(塔中至轮南)是我国的第一条流动性沙漠管线,75%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1995年7月1日开工,1996年8月16日竣工投产,年输油能力100至600万吨。塔轮线全线302.15公里,同沟敷设有输气管道和通信光缆。

库尔勒至鄯善(库鄯线),这条管道是国内首次采用高压力、大站距方案,首次采用钢级为X65的钢管。1996年6月开工,1997年6月30日竣工投产。全长475公里,设计压力8兆帕,设计年输能力,一期500万吨,二期1000万吨,全线采用先进的管道自动化(PAS)系统,管道穿越河流、沟渠、铁路公路33处,开都河宽736.4米,定向钻穿越,原管道勘察设计院与意大利斯南普及堤公司联合设计,管道一、二、三公司,管道电信公司,四川油建,中原油建,洛阳公司等单位共同施工。

马惠宁线(马岭至惠安堡至中宁)全长164公里,年输油能力350万吨,1978年8月开工,1979年6月投产。跨越河流、洪沟44处,穿越河流34处,铁路2处,公路41处,管道勘察设计院设计,管道三公司施工。

海底管道是怎么回事

海底管道是通过密闭的管道在海底连续地输送大量油(气)的管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最快捷、最安全和经济可靠的海上油气运输方式。

海底管道按输送介质可划分为海底输油管道、海底输气管道、海底油气混输管道和海底输水管道等,从结构上看可划分为双重保温管道和单层管道。

优点:海底管道的优点是可以连续输送,几乎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会因海上储油设施容量限制或穿梭油轮的接运不及时而迫使油田减产或停产。故输油效率高,运油能力大。另外海底管道铺设工期短,投产快,管理方便和操作费用低。

缺点:管道处于海底,多数又需要埋设于海底土中一定深度,检查和维修困难,某些处于潮差或波浪破碎带的管段(尤其是立管),受风浪、潮流、冰凌等影响较大,有时可能被海中漂浮物和船舶撞击或抛锚遭受破坏。

海底隧道有哪些功能?

海底隧道大多为铁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输油管道的管道分类

1、企业内部的输油管道企业内部输油管道主要是指油田内部连接油井与计量站、联合站的集输管道,炼油厂及油库内部的管道等,其长度一般较短,不是**的经营系统。2、长距离输油管道长距离输送原油或成品油的管道。输送距离可达数百、数千公里,单管年输油量在数百万吨到数千万吨之间,个别有达1亿吨的,管径多在200mm以上,如今最大的为1220mm。其起点与终点分别与油田、炼油厂等其他石油企业相连。由输油站(包括首站、末站、中间泵站及加热站等)和管道线路两大部分组成。后者包括干线管道部分,及经过河流、峡谷、海底等自然障碍时的穿跨越工程,为防止管道腐蚀而设的*极保护系统,为巡线、维修而建的沿线简易公路和线路截断阀室。输油企业大多还有一套联系全线的**的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线路和中继站。 1、原油输油管道原油管道主要是指输送原油产品的管道,它和成品油管道是有区别的。如今在我国运行的主要原油输油管道是**原油输油管道和中亚原油输油管道。2、成品油输油管道成品油输油管道是长距离输送成品油的管道,如今在我国有多条成品油输油管道已经在运营中或在建中,主要有: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输送管道以及港枣成品油输送管道等。 1、碳素钢管固定的输油管线多用碳素钢管,碳素钢管按其制造方法可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无缝钢管又分为热轧和冷拔两种,通常的碳素钢管都是采用沸腾钢制造,温度适用范围为0~300℃,低温时容易脆化,采用优质碳素钢制造的钢管,温度适用范围则为-40~450℃,采用16Mn钢,温度适用范围低温为-40℃,高温则可达475℃。 2、耐油胶管耐油胶管是主要用于临时装卸输转油设施上或管线卸接的活动部位的输油管。 耐油胶管有耐油夹布胶管,耐油螺旋胶管和输油钢丝编织胶管之种,都是由**橡胶制成。并分压力、吸入和排吸三种不同情况用途,正压输送应选用耐压胶管,负压输送则选用吸入胶管,有可能出现正负压力时则需选用排吸胶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