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蝎子的养殖过程中,幼蝎脱皮困难,容易产生生理猝死的通病,为了提高幼蝎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那么,幼蝎脱皮时该注意什么?下面本文详细介绍幼蝎脱皮时的注意事项[办理***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如下:

  温度要求。**生活的幼蝎生长50天左右便先后开始脱皮,此时对幼蝎较理想的脱皮场地应为塑料大棚[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立体多层石子水泥板养殖方式,生活在这种方式内的幼蝎脱皮较为理想,生长明显加快,抗病能力增强,几乎不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这时饲养场地的温度保持在33℃左右,这是幼蝎脱皮较好的温度。

  适宜的湿度。幼蝎脱皮期间,活动区的土壤含水量[含水量是**实际含水多少的指标,**孔隙中所含的水重量(Gw)与干燥岩土重量(Gs)的比值,重量含水量(Wg);岩土含水的体积(Vw)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土体积(V)的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Ww)。]应比其他龄的蝎子稍高一些,特别是在脱皮阶段,幼蝎更需要一定的湿度以顺利地脱皮。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应在20%左右为宜。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5%~85%之间即可。

幼蝎脱皮时该注意什么?幼蝎脱皮时的注意事项介绍

  饲料多样化。在幼蝎脱皮前,应投喂充足多种类的饲料来满足其脱皮时的营养需要。这段时间可投的饲料有: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幼虫、蜘蛛、蜈蚣、蝇蚯、土元、蟋蟀、蝗虫、米蛾等。这些昆虫体内都含有不同的激素,不同的激素对幼蝎的脱皮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幼蝎脱皮期间,放养密度越小,幼蝎的成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脱皮死亡率越低。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投放3000条左右为宜。

  精心管理。幼蝎脱皮前7天已经不再吃食了,这时应把饲料更换为蝇蛆、米蛾、蜘蛛、小土元等。幼蝎在脱皮时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卫能力,无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在幼蝎脱皮前10天应忌投喂大于1.5厘米的黄粉虫,以防黄粉虫咬伤或吃掉正在脱皮的蝎子。

  以上内容就是详细介绍幼蝎脱皮时的注意事项,希望养蝎子户在幼蝎脱皮时多加注意,从而提高幼蝎的成活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