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弓形虫[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也叫三尸虫,是细胞内寄生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本病是由Splendore(1909)首次报道的。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宿主[《宿主》是斯蒂芬妮·梅尔继《暮光之城》之后创作的另一套小说“宿主系列”第一部,第二部《灵魂》及第三部《猎人》也已完成故事大纲。]范围很广,包括哺*动物、禽类、爬行类和鱼类等。急性兔弓形虫病以高热、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慢性以消瘦和神经症状为主。有时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达30%~50%。病变以肝、脾、肺淋巴结[淋巴结(Lymph node)是哺*动物特有的**(水禽也有两对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坏死为主,脾严重。下**体来了解一下:家兔弓形虫病的症状与诊治措施。
家兔弓形虫病有什么症状?
生活史
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通过吞食含有包囊的动物组织或采食了有卵囊[有些原生动物受精后的合子会分泌一些物质把自己包住,虫体就在其中**繁殖,这层保护结构称为卵囊。]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包囊内的裂殖子或卵囊内的子孢子即侵入肠上皮样细胞,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后产生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2~4天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除去家猫之外,猫属和山猫属其他动物也能够成为终末宿主。
其他动物均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吞食含有包囊或滋养体的肉类,或污染卵囊的食物、饲草、饮水都能够感染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后在肠壁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内进行无性**,产生大量滋养体(急**染)。在慢性或无症状病例中因宿主免疫力的作用,虫体局限在脑或骨骼肌[骨骼肌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随意肌。]形成包囊。另外,猫感染弓形虫之后,也可能有一部分在肠壁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和**,因此猫也可以成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据报道,大约10%的猫感染有弓形虫,感染后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卵囊而污染环境。卵囊的抵抗力很强,在常温下可保持感染力一年以上,一般消毒药[消毒药,中药名。]对卵囊无效。这是兔弓形虫病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中间宿主体内,特别是脑和骨骼肌组织中的包囊是另一重要的传染源。另外,急**染兔或其他动物的唾液,眼、鼻分泌物,粪、尿等排泄物,*汁等都可能含有滋养体,成为传染源。但是滋养体的抵抗力并不强,各种消毒药都能使之死亡。
2.传播途径。卵囊污染的饲草和饮水是兔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兔场环境中的昆虫、蚯蚓和蜗牛等可以机械性传播卵囊。急性期宿主的血液、唾液、鼻漏和**等都含有弓形虫。
3.感染途径。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此外兔群中出现急**例时,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皮肤等感染,患病母兔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
4.易感宿主及发病季节。该病的发生与性别、品种无关,2~18月龄的年轻兔多为急性,容易死亡,成年兔多为慢性、散在发生。营养**、寒冷、怀孕和泌*等都可能使兔的易感性增加。兔弓形虫病感染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每年气温达到25~30℃和雨水较多的湿热条件下多发,主要和卵囊的孢子化相关。如果兔舍内潮湿、温度经常保持在10℃以上,随时可能发生。
急性发病时兔体温升高至40℃以上,突然不吃,呼吸加快,眼、鼻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昏睡几天后可能出现惊厥,常发生局部或全身性麻痹,尤以后躯多见,病程为2~8天,死亡率为3%~50%。慢**的病期较长,食欲减少或停食,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病情严重时出现共济失调、后躯麻痹,可能突然死亡。多数病兔能够耐过并逐渐恢复健康。
如何诊治?
弓形虫病必须在实验室检查出病原体或特异抗体才能确诊。实验室诊断方法有3种:,直接观察。将可疑病兔尸体的组织或体液做涂片、触片或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滋养体。第二,动物接种。将可疑病料,如腹水、淋巴结、脾、肝脏等制成的组织悬液接种于小鼠、天竺鼠或兔的腹腔,观察是否发病和出现滋养体。第三,血清学诊断。可采用染色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皮内反应试验等。兔场严禁养猫,避免卵囊污染环境。经常保持兔舍和兔笼清洁,用3%烧碱水或3%石灰水定期消毒,经常灭鼠灭虫,切断传播途径。
后发现病兔或可疑兔应及时诊断和隔离治疗,对久治不愈的应予以淘汰,同时对受到威胁的兔用磺胺类药物混在饲料中,连续给药1周可起到预防的作用。急性发病可采用磺胺治疗,早期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