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又叫面包虫,是目前为常见的动物性饲料。据饲养测定,1公斤黄粉虫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nutritional value),是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相当于25公斤麦麸,20公斤混合饲料和1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因此,很多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黄粉虫,对于黄粉虫来说其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就是指一个对象的生老病死。]可谓**,以下针对这方面以及黄粉虫养殖周期做个分析。

黄粉虫生命周期

1)卵:黄粉甲所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较小,长约1毫米,直径约0.5毫米,呈椭圆形,*白色,卵壳很薄。在室温28℃左右,经7天左右可以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出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黄粉虫养殖周期

2)幼虫

即黄粉虫,刚孵出时身体细小,长约2毫米,身体*白色。1天后体色逐渐变黄。幼虫全身呈**有13体节,柔软光亮,头尾两端呈棕**,中间为金**。周身呈圆柱形,中间较粗。第1节为头部,较扁小,嘴扁平。有咀嚼口器,由上颚、下颚、下唇和舌构成。下颚左右各有两根短须,第2~4节为**,长3对足,每节各1对;第5~12节为腹部;第13节下部为排泄孔,称*门,形状凸起,尖部为2根锥形短尾。幼虫生长发育是经过蜕皮[蜕皮,词语,读作“tuì pí”,意思是脱去外皮的现象;表皮脱落。]进行的,7~10天蜕皮1次。

幼虫蜕皮时呈半休眠状态,不食不动,先从头部裂开一条缝,头从缝中钻出,逐渐蜕至尾部,经过30分左右完全蜕出。刚蜕出的幼虫全身*白,皮白体嫩,不活动或活动迟缓。随后体色变黄,活动不断加强。

幼虫喜群居。经过7次蜕皮,长到60天左右,长约2.5厘米时便开始变蛹。

3)蛹:蛹长1.2厘米,头大尾细,全身呈扁锥体。**生两只薄薄的羽翅,羽翅紧贴胸脯。头部已基本形成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模样。蛹初时全身*白色,体柔软,后逐渐变黄,开始发硬。身体两侧有锯齿状的棱角。蛹不吃不动,但进行正常呼吸,比较脆弱,无防御能力,是生命周期中生命力弱的一段时期。幼虫有食蛹习性,所以幼虫化成蛹后,要及时把蛹挑出。

4)成虫

蛹经过7天左右便羽化为成虫。成虫称甲虫,初期为*白色,头部浅**,两个鞘翅薄而柔软,全身细嫩,活动能力较弱,不进食。2天后变为浅红色,再过5天变为黑褐色,鞘翅也变得厚而硬,开始吃食。成虫虽有翅但不会飞,主要是爬行。此时成虫完全成熟,雌雄成虫开始交配产卵,进入繁殖期。每只雌成虫每天约产卵20枚,产卵期长达5个月,产卵高峰100天左右,雌成虫一生可产卵2000~3000枚卵。

成虫性好动,不停地来回爬行,有集群性,喜*暗环境。

成虫的雌雄特征分别是:雄虫个体细长;雌虫个体较胖大,尾部尖细,产卵器下垂,并能伸出甲壳外。

黄粉虫养殖周期

黄粉虫养殖周期为100天左右。卵经3~5天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连续8次蜕皮而化为蛹。蛹本身睡在饲料堆里,有时自行活动动,经7~9天,即羽化为成虫(蛾)。将要羽化成虫时,不时地左右旋转,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可蜕掉蛹衣羽化为成虫。成虫活30~60天。在饲养的过程中,卵的孵化以及幼虫、蛹、成虫要分开饲养。

当大龄幼虫停止吃食时,要拣出来放于另一器具里,使其化蛹、羽仙产卵。经1~2个月的养殖,便进入产卵旺期。此时接卵纸要勤于更换,每5~7天换一次,每次将收集的卵粒分别放在孵化盒中集体孵化。经7~10天便可孵化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再分出放在饲养盒中饲养。这样周而复始,循环繁衍。只要室温保持在15℃~32℃,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每只雌成虫每次可繁殖幼虫3000多条。

黄粉虫幼虫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适宜湿度为80%~85%,幼虫要蜕皮15~17次。每蜕皮1次就长大一点。当幼虫长到20毫米时,便可用来投喂动物。

黄粉虫养殖周期就是以上的全部内容,从上可得知,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幼虫生长快速,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出售商品虫,这是降低黄粉虫养殖成本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关键。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