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母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ā qíng,指性成熟的雌性哺*动物在特定季节表现的生殖周期现象,在生理上表现为排卵,准备受精和怀孕,在行为上表现为吸引和接纳异性。]配种[配种,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pèi zhǒng ,指的是使雌雄两性动物的生殖细胞结合以繁殖后代,以达到扩大种群的目的。]每年只有一次,时间性强,技术复杂,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误时就空怀。要抓住时机,严格掌握母貂**期[指动物**的时期。],及时搞好水貂配种,提高母貂受胎率至关重要,做到抓准、抓紧、仔细观察,适时搞好水貂配种工作,水貂配种技术如下:

水貂配种技术:

一、选择优质种貂

水貂配种技术

选择毛色黑、光泽性强、颌下白斑少、针毛毛锋平齐、无弯弓和全身被毛致密松蓬为原则;同时要貂体宽大,体长在40厘米左右,尾要蓬松粗大为选择对象。另外,公母比例要适当,一般公、母比例为1:5左右为宜。

二、抓好母貂配种

水貂配种季节性很强,要根据地区经验和气候条件而定,大约在3月上、中旬较合适。具体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异性**,提高公貂性欲从2月下旬开始把公母貂笼箱空插排列或将母貂装入串笼置于公貂笼上逗引,以增强公貂性欲。

2、认真进行**鉴定以检查外***为主,结合活动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公貂**急躁不安,食欲不振,常在笼中徘徊走动并发出“吱咕”叫声。母貂**时精神兴奋,趋向异性,排尿次数增多或伏卧笼底。

3、采用合理的配种方式根据母貂周期**的特点,采用周期复配和并期复配两种方式结合的办法,即在一个情期内头两天,每天配两次,随后隔7~8天再复配。每次配种都要将公母貂同放一个笼内,并在母貂尾部1/3处缚一条80厘米左右的细绳,将其固定在笼壁,使*户外露便于公貂交配[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这种办法效果甚佳。

三、怀孕母貂的饲料搭配及防疫

母貂配种后饲料质量直接关系繁殖仔貂的体质。由于貂的个体小,要选择营养全价、适口性强、易消化的饲料。要以新鲜的海鱼为主适当搭配瘦肉和植物性饲料,同时要添加复合维生素B、A、D、E等以提高繁殖成活率。

水貂配种注意事项:

1.配种期

水貂的性**从秋分开始发育。从冬至后70天左右,当iEI照为11.5~12小时期间(3月10~20日)则进入配种旺期。开始配种日期不宜过早,由于各地纬度不同,水貂配种时间稍有不同,有的是从3月1日为初配阶段,3月8日为初配、复配并举阶段。

但大多数地区在3月5~6日至23日左右进行配种,在3月12日以前初配基本结束,3月13~20日为复配期,3月20日后为补配期,争取在25日前结束配种工作。经产母貂比初产母貂**早,因此,配种初期尽量先配经产母貂,尤其是较瘦的母貂。

2.配种方式

水貂的配种方式可分为同期复配和异期复配两种。在一个**周期[在生理周期或非妊娠条件下,雌性动物每间隔一定时期均会出现一次**,通常将这次**开始至下次**开始、或这次**结束至下次**结束所间隔的时期,称为**周期。]里连续1天或间隔两天交配两次(1+1或1+2),称为同期复配。在两个以上的**周期里进行两次以上的交配,称为异期复配。异期复配可分为:两个**周期两次配种,即在前一个周期初配,间隔7~9天后再复配一次(1+7或1+9),两个周期三次交配(1+7+1或l+8+1)。

采用1+7+1或1+8、1+1的配种方式效果较好。3月1日开始配种,在3月7日以前已**的母貂只初配1次,待下次**时再配1次或配2次,称为1+7+1或1+8的配种方式;而到3月8日后才**的母貂,则采用连日或隔日连续复配称为1+1或1+2的配种方式。

由于母貂交配后出现5~6天的排卵不应期,因此,应在初配后的1~2天或7~10天进行复配,不应该在初配后的3~6天内复配。凡是被公貂爬跨而未达成交配的母貂,应尽量在两天内达成交配,在2天内仍未达成交配,可等下一次**剧期到来时再放对交配。

3.**鉴定

(1)外生殖**的变化:公貂**发育成熟者,**明显增大,且**囊疏松下垂。**母貂依其*门肿胀程度、色泽、*门的形状以及黏液变化情况分为三期。

1)**前期:母貂的*毛略微分开,*唇稍开,轻度充血肿胀,呈淡粉红色。

2)**期:母貂的*毛完全倒向四周,两*唇开张外翻,充血肿胀明显,有的分成几瓣,呈粉红或*白色,有血清色黏液性分泌物,是配种适宜期(图3—2—10)母貂**期的外*部变化

3)**后期:母貂的*唇仍肿胀外翻,但有皱纹较干燥,呈苍白色,有时稍发紫。

(2)异性**:将公貂笼放于母貂笼上,隔笼引诱,以促进种貂的性兴奋并判断**表现。

(3)放对试情:将公貂放入母貂笼时,母貂对行为,公貂爬跨时,母貂翘尾,抬后臀,温顺地接受交配。未**母貂,与公貂打斗,尖叫或在貂笼一角回避公貂追逐。

(4)*道黏液涂片显微镜检查:**前期视野中白细胞减少,有较多的多角形有核角质化细胞;**期出现大量的多角形无核角化上皮细胞或角化细胞崩溃而形成碎片呈菱形或船形;**后期可见无核角质化细胞迅速减少、崩解并出现少量的白血球。

(5)观察活动表现:公貂食欲下降,不时发出“咕咕”叫声。母貂**时频繁出入小室,尿液呈绿色,有时在笼底爬行,磨蹭*部。

4.放对和配种

初配阶段放对时间一般在早饲后0.5~1小时进行;复配阶段,放对时间为上午6~9时,下午为4时,上、下午都是先放对后喂饲。

放对方法:将母貂抓至公貂笼门前,来回逗引,如果公貂有求偶表现,发出“咕咕”叫声,即打开笼门,将母貂头颈部送入笼内,待公貂叼住母貂颈背部后,将母貂顺手放于公貂腹下,关好图3—2—11水貂的交配笼门,让其交配。如果公貂与母貂有敌对表现,立即分开,另换一只公貂或停放一天。

**好的母貂,多半在被公貂叼住颈部时很快把尾巴翘向一侧,如果能观察到母貂抬尾还能听到顺耳叫声,一般能达成交配。公貂**是断续性**,交配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有的长达2~3小时。交配时间长短与产仔多少相关性不大,只要交配时间达10分钟以上者都有效。

5.公貂的培驯和利用

在正常情况下公貂利用率应达到90%以上,如果低于70%,当年配种工作会受到影响。在临近配种前的7~10日内,对所有公貂进行异性**,以促使公貂早期参加配种。

配种开始时,培驯重点应放在幼龄公貂,先把**好、性情温顺的经产母貂与初配公貂放于一个笼内,使其配成只,第二天继续配另一只。在配种期公貂一般能配10~l5次,多者达25次。初期每天每只公貂只配1次,连续配3~4天休息一天;复配期一天可配2次,两次间隔4~5小时,连续两天交配3~4次者,休息1天。

对于在3月l5日还不**的母貂,可注射绒毛膜*****(HCG)170单位/只,注射后在4~9天内可以放对交配。在配种前、后期不可乱用各种激素**,更不能无规律地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以免造成大批空怀。

以上就是水貂配种技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各地纬度不同,水貂配种时间稍有不同,大家要注意哦。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