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水貂是类似水獭一样在水中生活的哺*动物。]的物质代谢、繁殖和换毛等主要生命过程有严格的季节性[在数据统计领域,季节性,季节变化量,周期变量或者周期波动都被认为是周期性变量的时间序列表现形式。]变化。物质代谢水平在一年不同时期并不一致。秋冬两季消耗的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七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物质。]比夏季少,而秋季营养物质用于沉积体内贮备。代谢水平以夏季高,冬季低,春、秋相近,但高于冬季而低于夏季。代谢水平依各体的体况有所差异。
水貂的体重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改变的,秋季体重比夏季各月(7-8)平均提高25—30%,这是由于在体内沉积大量脂肪所致。水貂、狐在7、8月体重轻。而在12—1月份体重重。
水貂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在自然状况下,水貂每年繁殖一次,换两次毛,水貂原产于北美北纬40度以北地区,因高纬度地区长期系统发育[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并遗传下来。这种有规律的换毛、是光周期[光周期,美国学者加奈(W.W.Garner)和阿拉德(H.A.Allard)于1920年提出,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影响的结果。
实践证明,秋分12小时日照是水貂性**[性**,全称为生殖**,是指在复杂生物体上任何与有性繁殖及组成生殖系统有关的组织(严格意义上,不一定都属于**)。]开始发育的一种信号,它对水貂性**的发育起着类似“板机”的作用。在光周期的影响下,水貂性**开始发育,冬至以后水貂性**更加迅速发育,当日照11小时,即开始配种到春分以前配种结束
可是水貂性**的发育和交配行为是一种短日照反应。春分以后配种的母貂,繁殖率较低。
春分后,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公貂***逐渐开始萎缩,母貂卵巢、子官发生一系列变化,为卵泡着床及胚胎发育制造了适宜的条件。
春分后,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水貂开始脱冬毛长夏毛,至7月上旬完成夏毛的生长发育。水貂脱冬毛长夏毛是一种长日照反应,秋分后开始脱夏毛换冬毛至11月下旬,冬毛发育成熟。可是水貂脱夏毛长冬毛是一种短日照反应。
这种随光周期季节性变化而反应出来的周期性[周期性具有多种含义,包括临床、流行病、数学、物理等多方面均有这方面的定义。]繁殖换毛现象叫做繁殖周期与换毛周期。掌握水貂这种周期性变化,可改变水貂的繁殖次数和换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