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一、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养殖病害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一)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

  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1).仪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和硫酸亚铁混合对水后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克/米³、硫酸亚铁0.3克/米³。

  (二)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病(白点病)

  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液,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此病主要危害5厘米以下的鱼种。

  主要防治方法
  ①用150毫升/米³福尔马林浸洗鱼种10~15分钟;
  ②用福尔马林泼塘,浓度是15~25毫升/米³,治疗时要充分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注意对小瓜虫病千万不能用硫酸铜或者食盐去治疗,这些药物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胞囊,从而进行大量繁殖,使病情恶化。

  (三)指环虫病

  病因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

  防治方法:用强力杀虫精0.15克/米³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克/米³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

  (四)孢子虫病

  病因是由粘孢子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表分布许多白色小点胞囊,镜检有大量粘孢子虫孢子。
  主要防治方法:此病主要采取预防方法,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彻底清塘消毒,治疗则用0.3~0.4克/米³鱼虫杀星全池泼洒。

  (五)锚头鳋病

  病因是由锚头鳋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虫体吸附鱼体上,发生部位有出血现象,病鱼消瘦,食欲减退,严重时病鱼消瘦死亡。
  主要防治方法:强力杀虫精0.15克/米³全池泼洒,并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六)鲺病

  病因是由鲺寄生于体表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鲺体呈椭圆形、透明,寄生于鳜鱼体表,刺破表皮,吸食血液,造成多伤口及其它病原体侵入,引起其它鱼病。同时在刺伤鱼体时,将分泌的毒素带入鱼体,引起伤口内部组织溃烂,造成病鱼极度不安,狂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死亡,每年6~8月为该病流行盛期。
  主要防治方法
  ①用0.15克/米³灭虫精全池泼洒;
  ②用30克/米³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

  (七)烂鳃病

  病因有细菌性、寄生虫引起的烂鳃。主要症状为病鱼离群独游、消瘦,鳃丝端部发白腐烂,有**的腐烂物附于鳃丝边上,严重时软骨外露,体表充血发炎,最终死亡。

  主要防治方法
  ①用25克/米³生石灰或用0.75克/米³漂**加0.3克/米³硫酸铜对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药三天后更换1/4~1/3的池水;
  ②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2~0.4克/米³,两天后全池泼洒0.2~0.3克/米³碘制剂一次。

  (八)**性肝病

  病因是由**引起。主要症状为病鱼不食饵料鱼,静卧或独游,鳃丝无缺损,只是发白、缺血,身体体表及鳍条均好,体表症状不明显,或者**,*门不红肿,无**或红色物流出,剖腹后可见肝脏苍白或**,肝细胞呈水泡状,胆囊增大,胆汁浑浊变黄,脾脏黑红色,无光泽。
  主要防治方法:全池交替使用溴氯海因0.2克/米³及0.2~0.3克/米³碘制剂,泼洒两天。同时饲料鱼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拌**灵15克、恩诺沙星8克和维生素C5克,药饵一般下午2时投喂,4时左右用吃过药饵的饲料鱼投喂鳜鱼。这样通过内外用药效果较好。

  (九)细菌性出血病

  病因是由细菌引起。主要症状为病鱼体表变黑,无光泽,鳃盖呈斑点状出血,鳍条、眼球等充血,*门红肿流血水,剖腹后可见肠道充血,肝脏呈灰白色。
  主要防治方法:与防治**性肝病相同。

  二、鳜鱼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的清整消毒。

  鳜鱼夏花和鳜鱼种下塘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好池埂,用药物杀灭塘内的野杂鱼类和一切病原体。鱼种下塘前半个月左右每亩用25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要全池泼洒均匀。清塘两天后注水50厘米,注水时注水口要用筛绢网过滤。

  (二)养殖模式。

  采用80:20池塘养殖模式,池塘主养鳜鱼、搭养花白鲢,鳜鱼的产量
占80%左右、花白鲢的产量占20%左右。采取适当稀养,一般亩放鳜鱼种800~900尾、花白鲢80尾左右。

  (三)放养鳜鱼良种。

  用太湖野生翘嘴鳜作亲本,在温室内进行人工繁育,生产鳜鱼良种早繁苗。鳜鱼养殖采取放养本地自行繁育的鳜鱼良种早繁苗,苗种要经严格检疫,放养的鳜鱼种规格要整齐、体质要健壮,经抽检不带寄生虫和病菌。放养良种可极大地提高鳜鱼的抗病力。

  (四)改善和维护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

  鳜鱼种放养前池塘要种植适量的水草,移植一定的螺蛳资源,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投放生物制剂、水质保护剂,定向培育单胞藻类,从而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环境,促进池塘生态平衡,减少发病几率。

  (五)使用优质饵料鱼,满足鳜鱼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

  配套养殖鳜鱼喜食的银鲫、露斯塔野鲮等优质饵料鱼,饵料鱼要加强检疫和消毒,有病的饵料鱼不投喂。饵料鱼的茬口安排要合理,在饵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等方面与鳜鱼养殖的各个阶段要衔接好,确保鳜鱼正常健康生长。

  (六)全过程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整个养殖期要定期用生石灰、漂**、溴氯海因、碘制剂、强力杀虫精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病害防治。此外,要搞好池塘的环境卫生,养殖工具要经常消毒,控制好传染源,在整个养殖期间要定期加注新水和更换池水,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解氧和透明度。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