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明墩村位于安徽省[8" http-equiv="Content-Type"/>
]
六安市裕安区
[裕安区为六安市市辖区,是1999年12月随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丁集镇,全村有2200人,2400亩耕地,是个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引导农民发展黄鳝
[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养殖,走上了富民兴村之路。2005年,全村养黄鳝面积750亩,产量3500吨,产值1400万元,人均养鳝纯收入
[衡量工程价值的另一项经济指标是工程的纯收入,也就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的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3200元,仅此一项就高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发展黄鳝养殖给该村带来了巨大变化,现在路通了、村靓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今年该村养鳝又有新发展,面积增加了200亩,并着手筹建黄鳝苗种繁育基地、鳝鱼批发市场和明墩鳝鱼开发公司,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黄鳝产业。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读音 yīn shì lì dǎo ,是一个成语,意思是 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激发村民养鳝创业的热情
明墩村是如何走上养殖黄鳝这条致富路的,这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明墩村农民吕少平利用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养鳝技术,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开展稻田养鳝,当年养鳝3亩,获利1.8万元。周边群众见养鳝效益高、方法简单,纷纷效仿,第二年就有20户村民跟着养,面积发展到100亩,随后逐年发展更为迅猛,并涌现出一批养殖能手和专业大户。面对蓬勃兴起的养鳝热潮,村“两委”一班人因势利导,大力宣传养殖成功的典型事例,积极培植典型示范户,发挥其带动作用,营造发展养鳝的氛围,激发群众养鳝创业的热情。
**扶持 推动养鳝产业发展
2003年裕安区**把该村确定为“黄鳝养殖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示范村”,安排专项资金完善了养殖区域内的水、电、路、渠的配套设施,实现了电接通、路相连、渠成网。区水产局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制定了“明墩村鳝鱼发展规划”,出资为“明墩黄鳝”申报了无公害
[无公害,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品牌,并为黄鳝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育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丁集镇**帮助该村成立了鳝鱼养殖协会,安排专人负责黄鳝养殖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和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创业热情,加快了养鳝产业的发展步伐。
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指在符合行业标准或部门规章等通例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和适常期许值,保证一定的满意度。]降低养殖风险
黄鳝养殖投入多、效益高,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不能有丝毫麻痹。对此,渔业主管部门和当地**主动为养殖户提供系列优质服务。一是技术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科技放在第一位,经常开展技术培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制定了黄鳝养殖操作规程,开通了“科技110”,随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二是苗种服务。大规模养鳝存在购苗难的问题。为此,区水产局主动与高校、科研部门联合,开展了黄鳝人工繁殖研究,采用自然产卵、人工孵化技术,基本解决了养鳝的苗种问题;三是销售服务。镇**的网站定期为农户发布销售信息,并以召开定货会、培养经纪人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四是渔需物资服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为农户做好饲料、渔网、药品等供应服务,保证质优价廉、无假货;五是治安服务。镇派出所推行治安承诺,为养殖户全程维护生产秩序。
2003年,“明墩黄鳝”获得“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打响这个品牌,在生产过程中,区水产部门很抓了质量安全监控,努力提升黄鳝品质。一是注重对养殖水域和周边的环境保护。要求养殖基地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周边无工厂“三废”、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排放,保持基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严把饲料入口关。坚决杜绝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激素或影响鳝鱼品质的添加剂;三是杜绝使用禁用药品。平时加强对鳝病的预防工作,控制或减少病害发生,禁止滥用渔药,绝对不准使用禁用药品,倡导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和中草药防治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