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的疾病防治技术

一、常见鱼病防治

  加州鲈[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抗病性强,一般很少发病。但鱼种阶段易感染水霉病和被车轮虫、斜管虫及其他原生动物[原生动物(protozoan)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寄生,严重时引起死亡。因此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鱼种放养前可进行药浴

  (1)用3-5%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或亚甲基蓝等药物浸浴15分钟左右后再下塘,可防车轮虫、水霉、竖鳞病。

  (2)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即1000公斤水加15~20克高锰酸钾)浸浴15分钟左右,可防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的寄生。

  2、定期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药物。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灭虫精等灭虫剂杀虫,然后用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杀菌剂消毒。

  每次拉网后对鱼体会有所损伤,应用0.2ppm的二**氯泼洒消毒;若感染水霉病,千万不要用孔雀石绿,而应使用亚甲基兰或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泼洒,进行治疗。平时发现池水过肥、水质恶化时,适当泼洒生石灰。

  3、定期口服药饵。从6月份开始,每月一次,将药物拌入加州鲈鱼饲料,3~5天为一个疗程。土霉素每天5~10克/50公斤鱼,呋喃唑酮每天5克/50公斤鱼。另外,经常添加水产专用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抗病力。

  二、暴发性疾病的主要特征及其防治技术

  1、暴发性疾病的主要特征

  (1)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体表两侧腐烂,伴有鳍条基部充血,病鱼浮在水面缓慢游动,受惊动时不能钻入水下。病灶镜检没有发现寄生虫,解剖发现内脏有炎症,少量有腹水,肝脏肿大、发黄、坏死。

  (2)该病来势凶猛,发现有病鱼,三天就会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防治难度较大,外消杀菌药物结合内服抗菌素和抗**药物,未见明显效果。

  (3)该病主要危害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高密度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鱼种和成鱼,发病水域网箱发病率往往达到100%,死亡率也很高,甚至全军覆没。

  2、发病原因分析

  我们经过分析初步认为,该病是由于营养缺乏,抗病力下降和细菌继发**染引发的。因为:

  (1)加州鲈鱼网箱养殖主要投喂冰冻鱼块,由于冰冻鱼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分解酶”,加州鲈鱼摄食后会引起维生素缺乏;再加上投喂鱼块时,解冻不彻底,加州鲈鱼吃进后,消化**,且冰冻鱼在储运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组织胺与游离的氨基酸结合产生“糜烂素”,损害内脏。

  (2)养殖水域网箱设置不合理,网箱间隔太小;网箱设置区域养殖多年,底质差;网箱内养殖密度过大,易交叉感染引起暴发病。

  3、防治方法

  (1)最好投喂新鲜鱼块,如用冰冻鱼块一定要彻底解冻,并用3%的食盐水或痢特灵消毒后再投喂。

  (2)经常添加水产专用vc及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为饲料鱼重量的1-3‰。

  (3)网箱设置和放养密度要合理,定期对网箱和养殖水域进行消毒。

  (4)定期对网衣进行彻底清理,避免污物、残饲、附着物等阻塞网目,造成内外水流交换不畅;避免死鱼、残饲沉入箱底,造成污染。

  (5)发病后可以口服水产专用vc和复合维生素,结合外消二**氯和三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三天可以见效。具体方法是:每50kg鱼日添加水产专用vc和复合维生素各25g,提高鱼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网箱内用二**氯泼洒,浓度是常规用量的3倍左右;箱外养殖水域用三氯异氰尿酸0.3mg/l泼洒消毒。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