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又称兔副伤寒病,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的传染病。其特征为败血症和急性死亡,并伴有下痢和流产。幼兔和怀孕母兔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和死亡率高。所以做好防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小编会在文中给大家具体介绍兔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兔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
兔沙门氏杆菌病病原
是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些革兰氏*性杆菌,包括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但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为主。可引起一种以严重腹泻、流产和败血为特征的传染病。本菌对日光、干燥等有一定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但对化学药剂的抵抗力不强。
兔沙门氏杆菌病流行特点
断奶幼兔和怀孕25天后的母兔易发病。病兔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当健康兔食入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因素使兔体抵抗力降低,体内的病原菌繁殖和毒力增强时,均可引起发病。经消化道感染或内源**染;幼兔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
兔沙门氏杆菌病症状
多数病例有腹泻症状。粪便稀,有粘性,内含泡沫。体温升高,沉郁,不食,喜饮水,消瘦。母兔从*道排出粘脓性分泌物,*道粘膜潮红、水肿,孕兔常发生流产,未死而康复者不易再受孕。流产胎儿体弱,皮下水肿。
兔沙门氏杆菌病病理变化
急**例无特征病变,一些脏器充血、出血,胸腹腔有浆液或纤维素[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性渗出物。其他病例,肠粘膜充血、出血,粘膜下层水肿。肠淋巴滤泡和淋巴结[淋巴结(Lymph node)是哺*动物特有的**(水禽也有两对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肿胀,局部坏死形成溃疡,溃疡表面附着淡**纤维素坏死物。肝有灰**小坏死灶。脾肿大、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水肿。流产病兔的子宫粗大,子宫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子宫壁增厚,粘膜充血,有溃疡,其表面附着纤维素坏死物。未流产病兔的子宫内有木乃伊或液化的胎儿。*道粘膜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兔沙门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1)搞好日常环境卫生,防止孕兔及幼兔与传染源接触;
(2)定期用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诊断抗原普查兔群,检出的阳性兔隔离治疗;
(3)孕前与孕初母兔皮下或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灭活菌苗,每兔1毫升,免疫期6个月;疫区兔场也就紧急预防接种这种菌苗。治疗: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49.7~ 150.79C,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肌肉注射,每次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每日2次,连用3-4天;氯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每日2次,连用3天,也可用土霉素、链霉素;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0.1-0.3克。
由于幼兔和母兔发病率比较高,那么我们日常一定要保持好兔舍的卫生,切断传染源,定时排查,做好免疫工作。那么兔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